孫春蘭
(鹽山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鹽山 061300)
冀中地區(qū)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區(qū),也是我國重要糧食產區(qū),玉米是該區(qū)域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用途廣、市場大。近些年來,玉米產量多年維持在一個水平,產量進一步提升遇到了瓶頸,相關種植技術員在夏玉米栽培管理技術研發(fā)中,探索出一套適宜本地區(qū)推廣的夏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技術,能充分發(fā)揮玉米增產潛力,保障玉米市場穩(wěn)定,促進我國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
1.1 土壤條件。選擇或創(chuàng)造一個土層深厚的土壤條件。推廣農機深耕作業(yè),深翻土壤達30 cm 以上,打破堅硬的犁底層,使下層土壤裸露,提高土壤通透性,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和增加水肥吸收,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給玉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1.2 精選品種。選用已通過國審或省審,生育期90 ~105 d,耐密抗倒、抗病性強、增產潛力大、易于機械收獲的早熟或中熟高產優(yōu)質玉米品種,是實現(xiàn)夏玉米高產的前提。目前推廣的主要品種有登海618、鄭單958、天塔619、京科702、沃玉3 號等。
1.3 種子處理。通過機械或人工精選的種子,要求其外形、大小、色澤均勻一致,以提高種子純度和凈度。播種前選擇晴朗天氣對選好的種子進行晾曬2~3 d,減少病原微生物發(fā)生幾率,促進播種后種子快速吸水、發(fā)芽早、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購買的種子若沒有包衣,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可防治地下害蟲。
1.4 科學早播。適期播種是確保有效積溫,保證玉米正常生長發(fā)育,實現(xiàn)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夏玉米6 月上、中旬播種,期間平均氣溫23 ℃~27 ℃,適宜夏玉米出苗。研究表明,夏玉米每晚播1 d,畝均減產10 kg 左右,因此,前茬作物收獲后搶時播種。
1.5 提高播種質量。小麥收割時,留茬高度要低,采用機械精量播種機60 cm 等行距貼茬直播技術。播種作業(yè)前要將機具調整到位,對于土質好的地塊,玉米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 ~5 cm;對于土質不好或干旱的地塊,播深可增加至8 cm 左右,避免消耗玉米種子本身養(yǎng)分,出土后養(yǎng)分消耗過大,會出現(xiàn)黃弱苗,易感玉米苗期立枯病。
1.6 合理密植。玉米單株生產潛力較高,單穗粒重250 g 左右,高的能達350 g 以上,穗數(shù)變化幅度大直接影響著產量的高低,因此,生產中合理設計種植密度,提高畝收獲穗數(shù),是實現(xiàn)夏玉米增產的主要途徑。目前,夏玉米播區(qū)宜選擇耐密、單株產量高的夏玉米品種,以增加畝收穗數(shù),提高群體粒重,一般每667 m2地種植夏玉米4 800 ~5 500 株。
2.1 施足基肥?;适遣シN前撒施在土壤中的肥料,通常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用有機肥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供給玉米幼苗和后期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畝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45%復合肥25 ~50 kg。
2.2 選好種肥。大力推廣施用新型緩釋肥料,玉米緩釋肥是一種新型樹脂包膜肥料,養(yǎng)分釋放時間、釋放量與玉米生長需肥規(guī)律相吻合,能夠完全滿足玉米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節(jié)約肥料使用量,減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與同濃度肥料相比,化肥用量明顯減少,肥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推薦選擇45%(N28%、P6%、K6%)玉米緩釋肥或相近配方肥,畝施用量50 ~60 kg,播種時一次性全部施入,整個生育期無需追肥。為避免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肥料要施在距離種子4 ~5 cm 的側下位。如因大雨等原因造成夏玉米后期脫肥,應及時追肥,每畝追施尿素5 ~10 kg。
2.3 合理追肥。夏玉米生育期較短,一般施足底肥的田塊可不用追肥,基本能滿足玉米生長需要。如要提高玉米產量,則需要根據(jù)玉米生長需要合理追肥。一般在拔節(jié)初期視苗情長勢追施拔節(jié)肥,畝追尿素25 kg 左右,增強玉米苗的抗性;在拔節(jié)后期,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畝追施尿素30 kg;在玉米抽雄后追施攻粒肥,掌握“宜早勿遲”的原則,畝追尿素5 ~10 kg。
2.4 節(jié)水灌溉。玉米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不同。夏玉米的生長周期一般為6 月中旬~9 月中旬,全生育期需水量為300~400mm[1]。夏季是夏玉米生長發(fā)育的季節(jié),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一般年份基本能滿足夏玉米生長需水量。由于夏季降水時空不均勻,部分地區(qū)會出現(xiàn)階段性旱情,大部分地區(qū)不需要澆水,特殊干旱的地區(qū)需要灌溉1~2 次。玉米苗期時間短,耐旱,不建議澆水。大喇叭口前后、抽雄之后遇旱及時澆水,保障夏玉米正常生長和高產對水分的需求。
3.1 病害
3.1.1 農業(yè)防治??瞻椎厍锛具M行深翻耕,消滅越冬菌源;田間地頭雜草清理干凈,鏟除毒源寄主,減少發(fā)病初期菌量。
3.1.2 化學防治。防治大、小斑病,在作物發(fā)病初期,選用25%丙環(huán)唑30 ml/畝+1.5%多抗霉素2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防治褐斑病,在小喇叭口期的發(fā)病初期,選用藥劑25%戊唑醇30 ml/畝+25%吡唑醚菌酯20 ml/畝,進行全田噴霧防治;防治南方銹病和頂腐病,可用烯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等殺蟲劑+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及時防治。
3.2 蟲害
3.2.1 生態(tài)防治。采用殺蟲燈或懸掛專用性誘劑對成蟲進行誘殺;培養(yǎng)害蟲天敵,如防治玉米螟,可在產卵初盛期田間每畝釋放1 萬~2 萬頭赤眼蜂對其進行捕殺。
3.2.2 化學防治。防治玉米螟,在玉米拔節(jié)至喇叭口期,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5 ml/ 畝或1%甲維鹽15 ml/畝噴灑防治;防治蟲害,可選用4%高氯甲維鹽、20%氰戊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
3.3 草害。選用40%異丙草莠200 g/畝進行苗前土壤封閉;選用37%硝煙莠復配制劑進行苗后除草,畝用量200 g/畝,一般在玉米3 ~5 葉期、雜草2 ~4 葉期進行全田噴霧防除玉米田間雜草。防治時間要在上午10:00 前或者下午4:00 后噴施,不能選擇高溫時間噴藥,避免藥物蒸發(fā),影響除草效果。
夏玉米一般在9 月25 日~10 月1 日收獲,要改過去“苞葉變黃,籽粒變硬即可收獲”為“晚熟期”收獲。據(jù)研究,在苞葉剛開始變黃的蠟熟初期,每遲收1 d,千粒重則增加5 g 左右,畝增產5 ~6 kg,因此可適時延遲收獲時間。推廣玉米籽粒機械直收技術,為防止籽粒破碎,提高直收質量,需要籽粒含水量達到23%~25%,玉米達到成熟需要在田間晾曬10~15 d,才能達到籽粒機收的含水量要求[2]。收獲后的玉米籽粒要及時晾曬,不要長時間堆放,避免霉變,做到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