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青
“4·23”是世界讀書日,可是,今天我不想“讀書”。歸根到底,“我的讀書我做主”!
“4·23”,我不讀“有用”之書??偹惆具^了中考、統(tǒng)考、高考、自考、匯考、碩考、博考,總算可以隨心所欲亂按電視遙控器,而不用再心驚明天老師會加考什么、膽戰(zhàn)領導會質(zhì)問什么、顧慮客戶會咨詢什么、關注同事會八卦什么了——總而言之,總算可以自己選擇喜歡什么人討厭什么事兒了,卻還非要“為了什么”才“讀書”,太“有用”了,卻太不“好玩兒”了。
“4·23”,我不讀心靈雞湯。雨果說:比大江大河還要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還要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寬廣的,是人的心靈。馬克思說:大自然賦予每一朵花不同的顏色。憑什么要按照你的想法打發(fā)我的人生?說實話,工商局真應該把打假的矛頭對準這些“心靈大師”們,查查他們的資質(zhì)和執(zhí)照。
“4·23”,我不讀“自戀”的書。許多人,生怕“天下有人不識君”,于是時時提醒讀者,千萬“勿忘我”。有一位藏書家,以日記的形式,記下每天“與書相遇”的情形和感受,內(nèi)容挺有意思??墒?,書中的每一天,都是“我”去干什么什么,仿佛一碗香美的米飯中突然冒出幾粒小石子。相比之下,也有不少書就讓我舒服多了——作者敞開自己的心胸,聰慧與書對話,坦誠與讀者交流。既有“商”,更是“文”;既是“行”,更有“思”。書中看不到什么“我”字,而“我”卻無處不在。這樣的“真我”,使人感到親切。
“4·23”,我不讀無情無義的書。敢愛敢恨,才是真性情。人類早已走出多愁善感的青春歲月,但是,“愛”和“恨”依然是鼓勵我們前行的動力。明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把蒼白的理論作為安身立命的依據(jù),只懂得“理應如此”,卻從來沒有想過“實際怎樣”;面對自己心儀的女孩或是帥哥,卻不敢張嘴;明知世上虎豹成群,卻閉著眼睛標榜“費爾潑賴”;把“森林法則”作為唯一的游戲規(guī)則,主張“發(fā)展壓倒一切”;視人類命運如豬狗,面對世間百姓的苦難而無動于衷——這樣的書,不讀也罷。
“4·23”,我不讀不敢幻想不會幻想的書。推理、言情、偵探、盜墓、諜戰(zhàn)、魔幻、奇幻、科幻,各種主題、題材、樣式、風格的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口,展示出事物進化的無限可能,演繹著我們短暫而又永恒的人生。盡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北島(趙振開)依然響亮地《回答》世人:“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因為,“新的轉(zhuǎn)機和閃閃的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于是,人們乘坐尼摩船長的“動中之動”潛水艇,從象形文字誕生之前的《基地》出發(fā),通過漫長的《2001:太空奧德賽》,勇敢地闖進未來的《三體》世界。
“4·23”,我不讀“無我”的書。經(jīng)典是需要你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的,可以借助各個時代學者對它的注釋,卻不能過多依賴后人的釋文,更不能輕信自稱再傳弟子們的隨意闡發(fā)。在“我注六書”和“六書注我”的糾結中稀釋經(jīng)典,以對文本的任性解讀取代對文本精髓的深刻領悟。雖然通篇都是圣人語錄,但是卻沒有不同觀點的巔峰對決,沒有“思想市場”上高手過招的火爆,沒有挑戰(zhàn)學術權威的“溫柔一刀”,沒有真知灼見的深層次闡釋,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誤讀,享受不到袖手旁觀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快感——那還要書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