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子路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區(qū)大城子鎮(zhèn)東北部的墻子路,得名于明代洪武年間修建的墻子路城。2018年,墻子路村被評為北京市市級傳統(tǒng)村落。202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門公布為第六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墻子路村是一座數百年屯軍歷史的村莊,至今保留著極規(guī)整的布局:廟宇和城門遺址之間,是約六米寬的丁字街道,路兩旁是鱗次櫛比的民房。作為防御入侵的一處重要關隘,墻子路以險要的地形、牢固的城池被譽為“墻子雄關”,成為薊鎮(zhèn)西協四路之一。墻子路地處密云與興隆、平谷交界處,山路崎嶇,山勢險要,是東北進關的一個交通要道,也是通往冀東平原的必經之路。入口處兩座山峰對峙,一夫當關,千人難進,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墻子路花會是一種很寶貴的文化遺產,體現出原汁原味的鄉(xiāng)土之情和文化價值。
墻子路村民間花會熱鬧有趣,從天還不亮就開始,從村里丁字街北面的一座古廟出發(fā),中幡、舞幡、獅子、吵子檔、大鼓、高蹺、二韃子摔跤、豬八戒背媳婦、十不閑、雄關腰鼓隊、小車會、音樂和地秧歌十四種隊伍邊走邊演。每隊前面都有頭旗領隊,整個隊伍由250多人組成。那場面猶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浩浩蕩蕩開始往村北丁字街行進。路過的人家門前要是擺著桌子,上面放著煙酒、水果糕點等禮品,門兩邊燃放著兩掛鞭炮,隊伍就會在這家門口表演一番,并與這家的主人互相問候過年好,互祝新年快樂。這種形式當地稱之為“敬神”。這種“敬神”的場面在北京城里的廟會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時間臨近中午,隊伍才走到三堂廟遺址的廣場前面。這時各隊伍中的頭旗都要到前面去燒香拜佛,然后每支隊伍都要在廣場上為大家表演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