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韋 朱娜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直屬機關(guān)幼兒園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幼兒自然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愛好,還可以使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么,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如何開展呢?我認為,應立足于幼兒的生活,把握幼兒學習科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積極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科學,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科學經(jīng)驗,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中。下面,筆者將就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在幼兒自然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營造適合幼兒科學探究的氛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適合幼兒探究的氛圍可以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他們自主去挖掘、觀察、學習等;另一方面,適合幼兒探究的氛圍可以使幼兒和教師保持和諧友好的溝通,也有利于幼兒和其他幼兒進行良好互動。因此,創(chuàng)設適宜的探究活動氛圍是十分關(guān)鍵的。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有效地營造這種氛圍呢?一是教師要借助生活中的物質(zhì)環(huán)境,通過實物為幼兒提供一定的基礎(chǔ),讓幼兒可以開展后續(xù)的科學探究活動;二是教師要營造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幼兒雖然年齡小,有些想法不夠成熟,但正因他們處在這種天真無邪的年紀,才能夠更加大膽地想象和嘗試,因此,教師要溫柔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保護孩子的每一個想法;三是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空間,為幼兒營造一股濃厚的科學探索氛圍,讓他們做生活里的有心人,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傊m宜的氛圍是幼兒進行自然科學探索的有力保障,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心態(tài)去創(chuàng)設。
例如,在開展以“我愛小動物”為主題的自然科學探索活動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幼兒去觀察生活中見到的小動物,了解它們有什么特征,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小動物。幼兒們對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紛紛開始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有的幼兒說喜歡小狗,因為小狗會一直陪他玩,還會每天在門口迎接他;有的幼兒說喜歡小貓,因為覺得小貓長得很漂亮、很優(yōu)雅;還有的幼兒說喜歡小鳥,因為覺得它們每天飛來飛去的,看上去很自由,自己也想變成鳥,飛到高高的藍天下……不得不說,幼兒們的想法很單純,但也很真摯。因此,教師面對幼兒們的想法時,要想辦法去保護,要用合適的方式去引導。打個比方,可以告訴喜歡小狗的幼兒,既然小狗一直陪伴他,他也要善待小狗、愛護小狗;可以和喜歡漂亮小貓的幼兒說,要定時給小貓備好貓糧和水,并監(jiān)督家長及時給小貓清理貓窩,讓它一直做一只漂亮優(yōu)雅的小貓。教師通過主題活動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交流互動氛圍,有效借助生活中的實物,讓幼兒可以高效地參與探索活動,這對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自然科學教育活動離不開生活,借助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人物百態(tài)以及花鳥魚蟲等可以讓幼兒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快樂前行。在設計幼兒自然科學探索活動時,教師要牢記一點,開展自然科學探索活動更多的是為了幼兒的生活服務,是通過探索自然科學的各種現(xiàn)象,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開展自然科學探索活動的目的,而非通過自然科學探索活動來使幼兒學到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茖W探索活動應當是一種思維的開闊和引導,而非揠苗助長式的有意灌輸。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身邊的各種生活現(xiàn)象來進行活動的設計,讓幼兒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例如,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都是懷揣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理去傳遞知識和技能的,極少去思考幼兒學習這些有什么用,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運用到所學知識,導致幼兒學了就忘。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地借助生活中的景象來開啟幼兒的科學探索道路。比如巍峨的大山、崎嶇的小路、清澈的河水等,這些在平時生活中都很常見,而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美麗壯觀的景象,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百態(tài)來引導幼兒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比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現(xiàn)象等,這些現(xiàn)象每天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著。讓幼兒對生活中這些場景進行觀察和探索,對于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大有裨益。因此,在今后的幼兒自然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要從生活出發(fā),為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幼兒就像一張白紙,周圍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幼兒就可能變成什么樣的。因此,在幼兒自然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適合幼兒的科學探究材料,讓幼兒自由地去探索。我們都知道,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來源于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等,他們對于科學探究的認識也是借助這些途徑得來的,是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模仿、運用等方式獲得的。教師要想使幼兒在自然科學探索過程中保持積極性,就要從提供適宜的材料方面考慮。一方面,為幼兒提供的材料要充滿趣味性,豐富有趣的材料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主動沉浸其中;另一方面,材料應該具有層次性,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喜好和性格都是不同的,在這個過程中,要想使幼兒主動探索,教師一定要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愛好情況,對癥下藥,為幼兒提供感興趣且適合的科學探究材料,以此來提高自然科學探索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總之,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有意義的探索課程,提供適合幼兒的豐富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地去探索,是非常有效的科學教育措施。
例如,在開展“尋找春天”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去展現(xiàn)春天的各種美麗景象。比如,教師可以提供彩色的紙、剪刀、膠水、水彩筆等,讓幼兒自己動手,描繪出他們眼中的春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幼兒極大的選擇空間,告訴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展現(xiàn)春天的景象、詮釋春天的美好,如可以用剪紙的方式,可以用繪畫的方式,還可以用其他不同的表征方式等。教師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活動形式,讓每個幼兒都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眼中的美麗春天,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同時也提升了幼兒探索自然、展現(xiàn)自然以及表達自我的熱情。
我認為,在幼兒自然科學教育活動設計、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構(gòu)建適宜的探索氛圍,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主探索;其次,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選擇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例來開啟探索活動,借此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再者,教師要提供適宜的探究材料,尊重幼兒個性的差異性,設計分層的探索活動來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積極性。以上就是我對幼兒園自然科學教育活動的幾點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