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I人”和“E人”的各種段子快被當代年輕人薅禿之后,MBTI心理測試里相愛相殺的另一對也站上了風口:J人和P人。前者指判斷型人格Judging,后者指感知型人格Perceiving;簡單來說,J人喜歡按計劃行事,P人熱衷跟著感覺走。網友調侃:E人在I人面前頂多算是精神污染,P人要是舞到J人面前來那才是毀滅性打擊。
不久前,有個#J人和P人手機桌面的區(qū)別#的熱搜話題吸引了上萬人討論,J人按顏色或功能把App分門別類,跟P人的滿屏紅點形成強烈對比。根據熱心網友們的總結,不管做筆記、回消息還是擠牙膏、啃玉米,J人都主打一個井井有條,就算吃個盒飯都能一秒拯救強迫癥。
特別能體現(xiàn)J型人格特點的場景之一是旅游。家門還沒邁出去,攻略已經在Excel上排了幾十行,時間規(guī)劃到秒,路線精確到米,預算控制到分。有UP主分享過長達半小時的J人出門如何收行李的視頻,各種類目列得清清楚楚就不說了,連臟衣服也要按照“穿過來不及洗的最臟級別”和“過幾天還能繼續(xù)穿的次臟級別”來分開處理。
UP主說每次出門前自己都會在頭腦里把整個流程過一遍,然后根據具體場景來準備可能會用到的小物件。例如,飛機上偏干燥就帶上潤唇膏、眼藥水,排隊時人多天氣熱必備小風扇,參加漫展考慮到會逛累走不動,甚至把一次性墊布事先裁剪成一人或多人坐的不同尺寸,隨時就能拿出來鋪在地上休息。
約朋友見面,以碰頭時間為基準一步步倒推,再給等電梯、堵車、過馬路等環(huán)節(jié)留夠時間,J人表示:晚一分鐘算我輸。但如果臨時接到領導任務又或者朋友突然說來不了,將瞬間變成J人的至暗時刻。其中,對J人殺傷力最大的一句話莫過于“到時再看吧”,而這正是P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關于P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UP主在自創(chuàng)的《P人之歌》里半惡搞半認真地概括過:“房子著火我拍照,人生亂套我睡覺,壓力坎坷不煩躁,過不去我就繞道?!蓖昝篮魬猅VB傳世金句——做人,最重要就是開心。
你可以在人群里迅速分辨出他們:天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習慣在截止日期前一天再爆發(fā)式地完成任務;桌面永遠是最亂的那個,在收納整理上的天賦不能說沒有只能說不多;記筆記想到啥寫啥,紙上哪兒有空就寫在哪兒,除了自己誰也看不懂;在明明無處下腳的房間,總能找到一個角落佛系躺倒;雖然事事有回應,但經?;氐氖恰拔叶夹小薄霸僬f吧”。
所謂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沒火起來之前,P人早就這么干了。他們收拾行李遵循的原則有且只有一條:看到有用的就扔進去。一個P人出門,勉勉強強最后一分鐘趕上車;兩個P人結伴,錯過高鐵要改簽的概率翻倍。上網求攻略切記避開P人,他們的字典里就沒有“攻略”這兩個字,只是決定要看櫻花和迪士尼就飛去了東京,每天睜眼才決定今天要逛哪里,自由的靈魂能隨機“創(chuàng)飛”一個路過的J人。
但也因為夠隨意,遇到突發(fā)事件他們往往是情緒最穩(wěn)定的人。高鐵停運走不了?沒事,既來之則安之,重新計劃路線;末班公交快來了?沒事,抓緊機會再吃一份狼牙土豆??傊擩人還沉浸在計劃受挫的懊悔中,P人已經另尋出路享受起旅途新樂趣。
J人和P人的玩笑背后其實有更深層次的邏輯緣由。所謂判斷型人格Judging,就是總預先“判斷”怎么做,崇尚結果導向、不喜歡“意外驚喜”;而感知型人格Perceiving,傾向于“感受”周圍的信息,適應能力強,崇尚隨機應變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當反差如此大的兩種人相遇,難免會帶給對方一點人生震撼。
渴望明確標準、講究計劃先行的一方,看到另一方爆棚的松弛感和啥都無所謂的態(tài)度常常眼前一黑;而P人偶爾破天荒做好的攻略在J人看來不過是個大綱,還要被奪命連環(huán)問“看了天氣嗎”“要提前預約嗎”給整崩潰。不過一旦相互理解并找準各自定位,天差地別的兩類人將從冤家路窄秒變最佳搭子。一個負責動手,是最好的方案制定者;一個提供情緒價值,是最好的氣氛組,各取所需其樂融融。
更何況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變,常會在兩種類別之間反復橫跳,由此衍生出“精神J魂但行動P人”:攻略做得很漂亮,但事到臨頭沒幾條能做到;“為工作做J”:工作中嚴格按部就班,一下班就躺平隨緣;至于自稱“職場變色龍”,可J可P的網友就更是贏麻了。
當習慣說走就走的P人學會出發(fā)前想想PlanB,當容易內耗的J人明白有時隨性而為結果未必更差,或許這才是MBTI測試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不是把人群割裂成若干個標簽搞對立,而是多一些設身處地理解包容的善意。
孟德爾//摘自《深圳青年》2023年第12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