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山民
妝點春光到眼邊,
凍消殘雪暖生煙。
杏桃催換新顏色,
惟有寒梅老一年。
點評 又到了辭舊迎新的節(jié)日,又迎來春回大地的盛典。新春佳節(jié)帶給人們的,不止有萬象更新的“重啟”之感,還有大步向前的勇銳之氣。不過,新春之“新”,并不意味著否定過去,也不意味著放棄堅守,相反,在擁抱“新”的時刻,我們更應明了我們所繼承的美好傳統(tǒng),更應堅定我們守望的永恒價值。宋代詩人真山民這首《新年》,便是在迎新中不忘故國的詩歌佳作。
真山民是宋元之交的詩人。他是南宋進士,在宋朝覆亡后堅決不肯仕元,于是作了宋朝的遺民,自號“山民”。因為姓真,有人推測他是南宋名臣真德秀的后人。真山民是一個有氣節(jié)的隱士,他不僅拒絕出山做元朝的官,還不寫與世俗交際應酬的詩,詩歌多寫探幽覽勝的山水奇游。因此,有人稱他為“南宋末年的陶淵明”。
真山民的詩質樸、清新,自有一身冷冽的傲骨,顯示出不隨波逐流、與世俯仰的堅貞之志。這首《新年》詩便是他的代表作:新年伊始,春天仿佛一位美麗的女子,梳妝打扮妥當來到人們眼前,令人眼前一亮。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冰雪慢慢消融,只剩殘余的一點,溫暖的春氣生起淡淡的煙靄。杏花和桃花早已迫不及待地準備開放,催著要換新鮮的容顏,而只有枝上的寒梅,從容淡定,依然故我,邁過了又老一歲的新年。
在古人的紀年傳統(tǒng)里,無論何時出生,只要邁過除夕這一天,便認為是年長了一歲。在真山民這首詩里,“杏桃催換新顏色,惟有寒梅老一年”,通過寒梅與杏桃一個固守貧老、一個趨時附新的對比,不僅表達了故國之思與自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傲岸態(tài)度,而且“寒梅”這個意象也正有堅貞、高潔的寓意,恰是詩人的自喻。(文/常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