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強 尤云峰 徐燕
(洛陽市東方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胸部損傷日益增多,其中發(fā)生率最高的為肋骨骨折(10.0%~38.7%),患者臨床癥狀為局部疼痛明顯,還會導致肺挫傷、肺炎等[1]。同時肋骨骨折還存在部分隱匿性骨折,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導致患者難以及時接受有效治療[2]。因此,早期對患者肋骨骨折部位和數量進行有效確診,給予及時治療,促進預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3]。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斷層掃(CT)檢查雖然能夠檢查出肋骨骨折情況,但是漏診率較高,尤其是對于隱匿性肋骨骨折的漏診率高,診斷效果不理想[4]。多平面重組主要是對CT 圖像進行圖像重建,利用計算機將原始數據通過各種特點重建算法后獲得橫斷面的影像,有利于對肋骨骨折的診斷[5]。多平面重組技術將掃描范圍內所有軸位圖像疊加起來后,再對某些標線標定的重組線所指定的組織進行冠狀位、矢狀位、任意角度斜位圖像進行重組,有效的將各個組織器官的解剖結構進行顯示,一旦機體組織器官發(fā)生病變,可精準定位[6]。多平面重組技術(MPR)能夠有效提高早期肋骨骨折的診斷準確率,尤其對于隱匿性骨折的診斷效果更加顯著[7]。
因此,本文主要探討CT 檢查中多平面重組(MPR)技術對肋骨骨折患者臨床診斷應用價值,為提高肋骨骨折的診斷效率提供參考。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間本院胸外科收治并確診為肋骨骨折7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 檢查,在CT 檢查后利用MPR 技術對肋骨情況開展圖像重組。納入標準:胸部外傷明確;胸部外傷史不明確,但胸部出現(xiàn)局部疼痛癥狀;胸部射片顯示肋骨骨折或可疑骨折;自愿參與試驗,中途未退出。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善;病理性肋骨骨折;合并嚴重疾?。粺o法開展CT 檢查。70 例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28 例;年齡范圍為35.5~87.5歲,平均為65.7±2.4 歲。所有患者均具有臨床手術指征,且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CT 檢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利用聯(lián)影40 排螺旋CT(UCT-528)開展掃描檢查。儀器參數設置為: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調節(jié)為150 mA,螺距為1.0,掃描層厚設置為5.0 mm,矩陣512×512。讓患者在檢查床上取仰臥位,高舉雙臂,若無法舉臂,將雙臂放于身體兩側,掃描過程為先開展定位像掃描,確定掃描范圍,然后一次屏氣從胸廊入口到第十二肋骨下緣完成整個肋骨掃描。
1.2.2 多平面重組(MPR)
將CT 掃描獲得結果數據進行薄層重建,參數主要為層厚1 mm,間隔0.9 mm,使用算法為低對比骨組織法,然后將重建的圖像結果傳入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組。
(1)多向調整MPR:首先將矢狀圖調整為彩色高密度容積再現(xiàn)技術(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VRT)圖像,利用旋轉調整,將肋骨重疊,通過MPR技術將成像基線和肋骨走行調整為一致,最后圖像為肋骨的長軸面MPR。(2)曲面MPR:依據VRT 圖像,利用人工方式從左往右將同一水平的肋骨實施畫線,最后結果為曲面重組圖像。根據臨床診斷需求,實時調整MPR 圖像的角度,更好的對肋骨骨折的位置、數量等情況進行確診。在診斷過程中,需要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兩名進行獨立審閱,只有當兩名醫(yī)師的診斷結果一致時判定為有效。
1.3.1 兩組骨折檢出率統(tǒng)計
以臨床手術確診結果為最終檢測結果,統(tǒng)計對比CT 和MPR 檢查的肋骨骨折檢出率;對比CT 和MPR檢查對線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的檢出率。
1.3.2 CT 和MPR 檢查的術前胸腰椎損傷分類及損傷程度評估
利用胸腰椎損傷分類及損傷程度評分系統(tǒng)(TLICS)評估術前胸腰椎損傷分類及損傷程度:評分由形態(tài)學 (1~ 4 分)、后方韌帶復合體 PLC 完整性(0~3 分) 以及神經學狀況(0~3 分) 三個部分組成,總分0~3 分為不手術、4 分為非手術或外科抉擇性手術、≥ 5 分進行手術。
本次試驗分析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數據用±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臨床手術確診,70 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30處。第一肋骨至第十二肋骨骨折數目分布情況為:4處、5 處、15 處、20 處、16 處、8 處、7 處、10 處、10 處、15 處、12 處、8 處。隱匿性骨折共58 處,其中線性骨折22 例,凹陷性骨折36 例。通過CT 檢查肋骨骨折確診處111 例,檢出率為85.38%,利用MPR圖像肋骨骨折確診128 處,檢出率98.46%,MPR 技術檢出率顯著高于CT 技術(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肋骨骨折確診情況對比(總例數=130)
通過CT 檢查隱匿性肋骨骨折情況為線性骨折16例,凹陷性骨折18 例,檢出率為58.62%;利用MPR圖像檢查隱匿性肋骨骨折情況為線性骨折25 例,凹陷性骨折22 例,檢出率為81.03%,MPR 檢查結果顯著好于CT 檢查(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對隱匿性肋骨骨折顯示情況對比[n(%)]
MPR 檢查的TLICS 評分、TLICS 評分≥5 分比例及TLICS 評分≥7 分比例均顯著高于CT 檢查(P<0.05),詳見表3。
表3 兩種檢查方法的TILCS 評分對比(±SD 或n(%))
表3 兩種檢查方法的TILCS 評分對比(±SD 或n(%))
注:與CT 檢查相比,*P<0.05。
人體胸骨和胸椎主要由肋骨連接,并構成胸腔,保護胸部臟器免受沖擊傷害。一旦發(fā)生肋骨骨折往往會損傷重要臟器,肋骨骨折錯位還會導致血胸、氣胸等,使肺部受壓,引起患者呼吸困難,如果肋骨骨折損傷大血管或心臟,還會使患者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嚴重時候危及患者生命[8]。
傳統(tǒng)的CT 檢查方法雖然能夠檢查出肋骨骨折情況,但是漏診率較高,尤其是對于隱匿性肋骨骨折情況的診斷效果不理想,診出率較低[9]。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多平面重組技術在肋骨骨折的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10]。在肋骨骨折診斷中使用多平面重組技術,可以獲得患者肋骨的多方位和任意角度的圖像,對于疑似或不確定的肋骨骨折部位開展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觀察,能夠將單個肋骨的形態(tài)進行清晰顯示,并完整顯示出所有肋骨和肋軟骨的詳細信息,尤其對于肋骨骨折線的走行、肋骨邊緣等細微結構的變化給予清晰顯示,有效診斷出患者肋骨骨折的部位和情況,尤其是對于隱匿性肋骨骨折部位有效診斷出骨碎片的大小和移位等,提高隱匿性骨折的診出率[11-12]。
綜上所述,多平面重組技術在對肋骨骨折的診斷中能夠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和隱匿性骨折的檢出率,并提高 TLICS 評分的靈敏度,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