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娜 丁真真 李相磊
(開封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高血壓腦出血是我國居民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程度的增高,其發(fā)病率近年來有逐漸增高的趨勢[1]。因此尋找一個早期可以對神經(jīng)損傷及恢復進行監(jiān)測的分子標志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腦出血預后評估的指標包括NIHSS 評分、mRS 評分、APACHE II 評分,肌力分級及影像學等;這些方法主觀性較強,難以標準化的評判[2]。
腦脊液作為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直接接觸的體液,可能反映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微變化及評估傷情的基礎。MicroRNA(miRNA)是一種長度19-23 nt 的單鏈非編碼核苷酸序列,參與腫瘤等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3]。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相關的miRNA 失調(diào)的研究比較少見。研究發(fā)現(xiàn)眾多miRNA 廣泛參與神經(jīng)損傷及修復[4]。miR-155 與炎癥反應及損傷呈正相關。降低miR-155可以降低糖尿病導致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程度[5]。miR-126 同樣在神經(jīng)元及神經(jīng)軸突損傷及修復中發(fā)揮關鍵的調(diào)控作用。在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miR-126 與冠脈狹窄及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6]。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腦脊液中miR-155 和miR-126 表達水平,評估二者在高血壓腦出血病程中的變化趨勢及診斷價值,旨在為高血壓腦出血預后尋找具有潛在價值的分子學標志物。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29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符合中國腦出血診療指南(2019)診斷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查體、既往高血壓病史等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自發(fā)病到確診不超過12 h,年齡在20-80 歲之間。排除標準如下: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或近期行溶栓、介入手術治療;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血管因素導致腦出血;合并肝腎功能明顯異常導致出血可能疾?。恍∧X出血、腦干出血,腦疝可能無法配合行腰穿;合并血液病、腫瘤、既往卒中病史;住院中并發(fā)顱內(nèi)感染。
研究對象包括70 名男性患者和59 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2.11±4.48 歲。本研究已獲得所有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1 患者的分組方法
根據(jù)入院時的NIHSS 評分將患者分為三組。A組:輕度卒中(0-14 分)、B 組:中度卒中(15-20 分)、C 組:重度卒中(21-40 分)。
1.2.2 miRNA 及相關生化指標檢測方法
分別在入院后1 d、14 d 收集腦脊液4 mL,腦脊液樣本采用Trizol-氯仿法提取總RNA,以miRNA U6為內(nèi)參,采用Q-PCR 檢測各樣本中miRNA-155 和miRNA-126 的相對表達水平(試劑盒和引物均購自廣東銳博生物科技公司)。
收集入院后1 d、14 d 靜脈血4 mL,血液中NSE及NfL 采用ELISA 法檢測血清中各樣本的表達水平(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
1.2.3 病例資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入院的基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血腫位置、血腫量、是否合并糖尿病、病程中血腫是否擴大等資料評估所有患者基本情況。
1.2.4 預后分析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控制血壓、血糖、維持血氧、預防癲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需手術患者均采取積極手術方案干預,其中B 組中死亡1人,C 組中住院期間放棄治療1 人,死亡2 人。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治療1 d 采用NIHSS 進行評估,14 d 后采用APACHE II、mRS、NIHSS 進行預后評估,并通過檢測腦脊液中miRNA-155 和miRNA-126 對預后進行預測分析并分析其敏感性及特異性。
采用SPPSS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SD 表示,組間采用方差分析對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miRNA 與血腫量,NSE,NfL 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系數(shù)進行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間相關性,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三組病例的基本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組間年齡、性別、血腫位置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B 組比,C 組血腫量明顯升高,且合并糖尿病患者增多(P<0.05)。C 組與B 組中miRNA-155、NSE、NfL 表達水平較A 組比明顯升高;miRNA-126 水平表達減低(P<0.05)。通過對復查后血腫情況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C 組中血腫量增多例數(shù)明顯增多(P<0.05),與A 組患者相比,B 組患者血腫量擴大例數(shù)明顯增多(P<0.05)。見表1。
表1 三組基線資料比較(±SD)
表1 三組基線資料比較(±SD)
注:Pa :A 組與B 組;Pb :B 組與C 組;Pc:A 組與C 組
表2 腦脊液中miRNA 與血腫量、NSE、NfL、NIHSS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入院14 d 時,通過mRS 分析結果提示預后實際良好患者為95 例,預后不良患者為34 例,通過對14 d 時腦脊液中的miRNA-155、miRNA-126 表達水平對預后進行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iRNA-155 的AUG、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931(95%CI:0.858-0.892)、80.8%、95.5%;miRNA-126 的AUG、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795(95%CI:0.671-0.924)、76.9%、77.3%;兩者聯(lián)合后的AUG、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0.966、95.6%、93.2%。見圖1。
圖1 入院后14 天miRNA-155、miRNA-126 對腦出血預后的預測價值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數(shù)遺留嚴重的殘疾癥狀,早期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可以有效的優(yōu)化治療方案,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1,2]。但目前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沒有客觀指標的預測[7]。因此尋找潛在分子生物學標志物來早期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預后評估就尤為重要。NSE 為神經(jīng)元特有的酸性蛋白物質,NfL 為神經(jīng)絲的輕鏈,發(fā)揮維持細胞形態(tài)及使髓鞘軸突再生的重要功能[8]。我們的結果表明重度卒中組血清中NSE 及NfL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研究表明抑制miR-155 可以減輕炎癥反應,過表達miR-126 可以減輕炎癥反應[9,10]。在我們的研究中,重度卒中組中miR-155 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兩組,miR-126 表達與之相反。表明miR-155 表達水平與神經(jīng)損傷呈正相關,miR-126 與神經(jīng)損傷呈負相關。此外,通過ROC曲線對入院14 d 時miR-155、miR-126 單獨及聯(lián)合用于檢測腦出血預后分析表明聯(lián)合二者對腦出血患者預測的AUG 高于單一因素預測,提示聯(lián)合二者共同分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腦出血患者預后進行早期分析評估。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腦脊液中miR-155、miR-126 表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腦出血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入院14 d 后的表達水平可能對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為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