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不分東君專節(jié)物,故將新巧發(fā)陰機。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一首宋代蘇軾的《癸丑春分后雪》將我們帶入2024年3月20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春分節(jié)氣。
春分是每年春季第四個節(jié)氣。斗指壬,太陽黃經(jīng)達0°,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jié)。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白天和黑夜各占12小時。而從今天起,太陽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北半球慢慢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于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
在<元>王禎農(nóng)書中,說春分第一候玄鳥至,宜開荒,修蠶室,春分時節(jié),土地已經(jīng)解凍了,適合開荒,建屋舍抓早,到清明該忙農(nóng)活了。
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3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從立春開始,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外都進入了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
我國四季劃分的傳統(tǒng)方法,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斗指東北,后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斗指東)為中點,立夏(斗指東南)為終點。西方四季劃分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如春季以春分節(jié)氣為起始點,以夏至節(jié)氣為終止點。西方國家所處的緯度較高,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比“四立”更能實際反映當?shù)貧夂颉N鞣竭@種以“二分二至”劃分的四季,比我國傳統(tǒng)“四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歐陽修對春分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p>
而春分在老北京人心中也占據(jù)著一席之地。
一、春分吃驢打滾,以求辟邪祈福
按照老北京的食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wèi)傳統(tǒng)小吃之一,名稱為豆面糕,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其中有一段傳說因此而得名“驢打滾”。傳說:慈禧太后吃膩了宮中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這使御膳房的大廚發(fā)愁了,想盡各種招數(shù),發(fā)現(xiàn)江米粉裹著紅豆能有不同味道。新品小吃做好了,怕老佛爺慈禧太后著急吃,便緊忙喚來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來到了御膳房取走呈給老佛爺,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品小吃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房里的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款沾滿黃豆面的新品小吃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后,感覺這新玩意兒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么呀?”大廚急中生智想了一下,皆因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睆拇耍陀辛恕绑H打滾”這道小吃。實際就是今天的豆面豆餡糕,皆因叫“驢打滾”習慣了,人家問起來,制作小吃的商家,就順嘴叫出“驢打滾”來。
二、老北京人春分節(jié)氣有祭祀太陽神的習俗。
春分節(jié)氣氣候日趨暖和,老北京人祈禱太陽真君日日高起,故以制作名字叫“太陽糕”的點心,作為主要供品來祭祀太陽。祭祀供品“太陽糕”寓意“太陽高”。
三、春分吃春菜
舊時的北京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春分飲食宜清補不宜濁補,多吃新鮮蔬菜,有助于人體應時知節(jié),與自然相融合。春分那天,人們到田野中去采摘春菜,其做法一般是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老北京春分俗語:“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表達了人們對一年之中平安美好生活的祈求。對于“春菜”,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春菜泛指此時節(jié)能吃到的各種時令蔬菜。正合中國古代進食的時令性原則。
春分也是各種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時節(jié),食用豆芽、蒜苗、豆苗、萵苣都正當季。此外,民間還有“春則食香,夏則食臭”的講究,多吃些香椿、香蔥、香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春分立蛋
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立蛋,其實還有個意義,春天到了,萬物躁動,把立雞蛋這個游戲作為一個提醒人們隨時保持好的心態(tài),心平氣和的好方法。據(jù)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tǒng)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意在慶祝春天的來臨。而在春分這天你如果能豎起雞蛋,預示你今年將交好運。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春分立蛋比賽”。而且在春分這一天,世界的各地都會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們也在開展“立蛋比賽”。在中國流傳4000多年的民間習俗,如今,隨著中國人走出國門,逐漸已成為了“世界游戲”。
五、在日壇皇帝祭日
我們知道中國的習俗分為官俗和民俗,日壇祭日就屬于北京春分節(jié)氣的官俗。在明清時期,帝王家會于春分時節(jié)在日壇舉行祭日儀式。而當初在日壇春分祭天所用的儀仗,現(xiàn)在已經(jīng)作為文物收藏在國家博物館里。
六、春分節(jié)氣的其他民俗活動
在老北京,還有一種特殊的民俗活動,叫燒“太陽錢糧”。在春分,人們會將春節(jié)期間貼的福字、紅紙等等迎著太陽燒掉,這就是燒“太陽錢糧”。按照民間的說法,燒福得福。據(jù)已故的北京民俗專家趙書先生介紹,春節(jié)過后,春節(jié)期間所貼的福字等等需要處理,春分燒太陽錢糧便是一種處理方式。這種風俗也體現(xiàn)了我國民俗文化的節(jié)奏感。
另外,趙書先生還提到“踢球打桿逛二閘”的民俗活動。“小孩、小孩跟我玩兒,踢球打桿逛二閘兒?!边@是老北京關于春分的歌謠。這個春分歌謠起源于北京的大運河文化的通州二閘。所說的就是老北京人的春分游藝項目。所謂踢球,也叫蹴球,它與我們常說的蹴鞠不同。這種活動是在一塊十米見方的場地中圍一個圓圈,中間放紅色、藍色各兩個石球,選手踩著石球互相踢,擊中對方的球即可得分。趙書先生說:“隨著柏油路的普及,這種運動漸漸消失?!爆F(xiàn)在,蹴球運動已成為北京民族運動會的正式項目,在盧溝橋、順義等地的農(nóng)民中,這種運動依然流行。
所謂打桿,是一種打花棍的游戲。手持兩根桿子擊打一支花桿,讓它在空中翻飛不落地。此外,抖空竹、踢毽子等等也都是春分時節(jié)不可缺少的游藝項目。而“逛二閘”則是指北京當時最著名的春分游藝廟會。這些也是老北京春分節(jié)氣常見的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