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在北京市東城區(qū)北新橋三條西口,有一個面積不大的門店。每天一開門,人流就涌了進來,瞬間店里門庭若市,熙熙攘攘擠滿了人。進來的人迅速在店里排起長隊,從店里排到店門外,幾十人的隊伍蜿蜒曲折排出去很遠,一年四季都是這種情景。排隊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大媽、大爺。她們手里拿著瓶子,捧著罐子。來店里主要是沖著一樣東西——“二八醬”來的。這個深受百姓歡迎的店鋪就是“同日升”糧行(以下簡稱同日升)北新橋店。
幾經變遷重張開業(yè)
同日升的前身,是東城區(qū)糧食局下屬的一家糧油店。從上世紀50年代末計劃經濟時期就有了。最開始賣“兩白一黃”,也就是白米、白面、棒子面。其間幾經變遷,但都以賣五谷雜糧、副食煙酒為主。隨著市場大潮的興起,多家國營糧店紛紛關張倒閉。而同日升作為最后一家國營糧店,于2007年8月26日在北新橋三條胡同西口重張開業(yè)。經受住了網購大潮的沖擊,走出了一條有個性化實體店的成功之路。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同日升北新橋糧行店長王和平。如今同日升這個地址,以前是1982年開業(yè)的一家北京市平價糧店——北新橋副食店。11年前王和平是這家副食店的經理。不景氣的經營狀況,讓他萌生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念頭。他發(fā)現(xiàn)老百姓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總愛買一些五谷雜糧。于是他就向領導提出建議,把副食店改為糧行,糧行還沿用50年代“同日升”的老字號。他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上級領導的批準。于是2007年8月26日,“同日升”糧行北新橋店,在位于北新橋三條西口的雍和大街54號重張開業(yè)了。
2007年8月26日是王和平終生難忘的日子??粗麻_業(yè)的店里顧客盈門,他心里甭提多高興了。開業(yè)一段時間,通過他的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百姓對粗糧感興趣,于是他就在“兩白一黃”的基礎上開始經營起各式粗糧來,深受百姓歡迎。店里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到目前為止店里的雜糧已有130多種。
追捧二八醬
同日升深受百姓歡迎,不僅因為它有百姓喜歡的五谷雜糧,更因為它有受百姓追捧的二八醬。每天早晨排長隊是同日升的一景。同日升每天八點開門,夏天七點不到,門口就有大媽大爺在排隊等候。冬天天涼,排隊的人相對少些。但七點多鐘也有二三十人在排隊。門一開排隊的人就涌了進來。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五六個瓶子、罐子。不僅給自家打,還幫街坊四鄰打。百姓對二八醬的喜愛、追捧,令同日升糧行里的員工非常感動。
來同日升排隊打散裝二八醬的不僅有北新橋附近的居民,還有北京四九城的大爺大媽們,更讓人感動的是,還有乘坐公交車,中途倒好幾趟車,單程用兩三個小時趕來同日升,就為打散裝二八醬的北京遠郊區(qū)的市民。有順義的、通州的、大興的、房山的,還有更遠門頭溝的。
有一位90多歲的老大爺,是位老北京,家住海淀區(qū),每次來同日升都是自己拄著拐杖來,從不讓子女陪著。每次來打三四斤二八醬,有時還打瓶香油。兩三個月來一趟。當同日升店員問他:“您這么大歲數(shù),干嗎不讓子女來替您打呀?”老大爺回答,“我就是想過一段時間來店里轉轉,我喜歡感受同日升這個老店的環(huán)境氛圍,這兒熱誠待客,童叟無欺?!?/p>
熱情服務 童叟無欺
同日升之所以如此受百姓歡迎,除了它的產品質量好,百姓信得過,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店里的員工誠信待客,服務熱情,童叟無欺。同日升一進門,屋里顯眼處掛著一塊牌匾,上書誠信二字。同日升的員工在為顧客服務中也是努力遵循誠信原則去做的。
同日升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召開班前例會。每次例會店領導都反復強調員工對顧客的服務態(tài)度問題。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定不要怠慢了顧客。顧客提出問題要及時答復。即使再忙來不及回答,也要讓顧客聽到“哎!好嘞,您稍等?!边@句話。讓顧客知道你回應我了,那我就再稍微等一會兒。
同日升的副店長于揚給筆者講了一個令她感觸最深的故事。有一位70多歲的阿姨來店里買東西。這位阿姨得過腦血栓,留下了后遺癥。每次來同日升購物都顫顫巍巍推著輛小車,看著像馬上就要摔倒的樣子。于揚熱情地接待了她。由于腦血栓后遺癥,這位阿姨說話口齒不清,說話很慢。于揚讓她別著急慢慢說。這位阿姨想起一件東西,于揚就幫她跑一趟,到貨架上取,再想起一件東西,再跑一趟,就這么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每次購物都用快半個小時時間,才把東西買齊,但于揚不厭其煩的熱情接待,這位阿姨深受感動,用口齒不清的話語連連感謝于揚。
有一年過年的時候,這位阿姨顫顫巍巍推著小車來到同日升,這次不是來購物的,而是特意帶來一大包巧克力,找于揚表示感謝來了。于揚說:“您身體不好,還折騰什么呀?”阿姨說:“那不行,你對我這么好,我必須來感謝你。”聽了阿姨的話,于揚深受感動。她感到員工們的辛苦付出 ,得到顧客的認可,非常值的了。
崗位練兵 薪火傳承
店員劉剛師傅對采訪他的筆者講了幾件讓他深有感觸的事。有一次同日升來了幾位老大媽。一進門其中的一位大媽用手指著他,對其他幾位大媽激動地說:“就是他,我在網上看到過他,這回讓我看到真人給咱們打二八醬了。”當時興奮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有一位老大爺對劉剛說:“我就想來看你給我現(xiàn)場打二八醬,看著舒服,地道。你那一甩一抖的熟練動作,看多少次我也看不夠。而且現(xiàn)打的二八醬新鮮,吃著放心?!边@位大爺說對了,同日升的二八醬從制作完成,到賣給顧客不超過48小時。
有一次一位外地來京旅游的年輕人來到同日升,想打二八醬,可是沒瓶子。他讓劉剛往礦泉水瓶里裝。劉剛胸有成竹地接過礦泉水瓶,小心翼翼地往礦泉水瓶里裝二八醬,結果一點沒撒,裝滿了一瓶子二八醬,就是比平日的速度稍微慢了點。圍觀的群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年輕人也豎起了大拇指說:“同日升名不虛傳,我服了?!?/p>
劉剛只是同日升員工里的一員,同日升的員工每個人都有散打二八醬的技藝,有的員工還身懷絕技。每個進店的新員工,分配的第一個崗位,就是跟隨老員工學散打二八醬,經過一個月的培訓,熟練掌握散打二八醬技能,能放單飛獨立工作后,再給你分配具體工作崗位。
展望同日升的未來,店長常永兵感慨地說:“我們帶給市民的是看起來普通的柴米油鹽,背后承載著的是繁榮穩(wěn)定的社會和大家的幸福生活。創(chuàng)業(yè)艱難 ,守業(yè)更難。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努力,守好同日升這份家業(yè)。我相信同日升的明天會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