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蕓,周宬玥,姚 奇,蔡和平
(安徽省兒童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感冒大多為外感淫邪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所致,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也伴有頭疼、發(fā)熱、惡寒等全身癥狀,四季皆可發(fā)病,春冬常見,老年人和兒童容易出現并發(fā)癥。隨著我國大力發(fā)展中醫(yī),中成藥在感冒治療中的地位越發(fā)重要。兒童免疫力低,是易患感冒的特殊群體,中成藥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青睞。
現階段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很多,癥狀不同,治法也有所差異,需要進行辨證論治[1],根據外感邪氣不同可分為風邪、暑邪、濕邪和燥邪,以風邪為主; 根據患者體質不同,又可分為虛癥和實證。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種類繁多,組方用藥也各具特點,為了進一步了解安徽省兒童醫(yī)院該類中成藥應用現狀,本研究借助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V2.5) 對其用藥特點和組方規(guī)律進行深入挖掘,以期為臨床醫(yī)師和患者提供幫助。
1.1 資料來源 選取安徽省兒童醫(yī)院中成藥目錄中說明書“主治與功能” 中含有“解表、解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關鍵詞的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將劑型不同但組方成分一致者合并錄入,作為同一張?zhí)幏?,同時將“生石膏” “石膏” 統一為“石膏”,“黃芩苷” “黃芩” 統一為“黃芩”。隨機抽取2021 年6 月1 日至2022 年3 月31 日1 000張相關門診處方,對其合理性進行分析。
1.2 數據錄入和分析 由2 名研究人員將符合標準的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按說明書記載的品名、規(guī)格、劑型、功能主治、處方組成等信息輸入Excel 軟件表格中,并將其錄入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軟件(V2.5),由第3 名研究人員進行審核校對以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2.1 證型和類型 共有53 種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將組方成分相同者合并后得到48 種(如小兒柴桂顆粒和小兒柴桂口服液雖然劑型不同,但成分相同,故計為同一種);證型有5 種,可分為10 個類型,具體見表1~2。
表1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證型分布
表2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類型分布
2.2 中藥使用頻次 48 種中成藥中使用頻次排名前10 位的中藥依次為黃芩、連翹、甘草、金銀花、石膏、板藍根、人工牛黃、苦杏仁、柴胡、大黃,具體見圖1。
圖1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所用中藥使用頻次分布(排名前10 位)
2.3 中藥性味歸經 48 種中成藥中苦、甘、辛味中藥使用頻次較高; 寒性藥應用最多,溫、平、涼性藥次之; 入肺、胃、心經者占前3 位,具體見表3~4。
表3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所用中藥性味分布
表4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所用中藥歸經分布
2.4 組方規(guī)律 在48 種中成藥中篩選風熱感冒類中藥進行組方分析,支持度設為6,選擇“用藥模式”,得到7 組高頻組合; 置信度設為0.6,選擇“規(guī)則分析”,得到9 條關聯規(guī)則,具體見表5~6 和圖2。
圖2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用藥配伍模式網絡圖
表5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用藥模式分析結果
表6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關聯規(guī)則分析結果
2.5 核心組合、潛在新方組合 根據相關中成藥組成,設置相關度為7,懲罰度為2,通過聚類分析提取2 個核心組合,每個3 組,具體見表7~8 和圖3。
圖3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潛在新方組合網絡圖
表7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核心組合
表8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風熱感冒類) 潛在新方組合
2.6 含有毒藥材中成藥 48 種中成藥中15 種含有毒藥材,具體見表9。
表9 含有毒藥材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分布
2.7 不合理處方 共有72 張,總不合理率為7.2%,具體見表10。
表10 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不合理處方分布
兒童感冒大多以風熱感冒為主[2],可分為3 種證候,即風瘟犯表證、瘟毒郁肺證、毒犯肺胃證[3],其中風熱感冒以發(fā)熱、惡風、汗泄不暢為主證,治法多為清解、治療里熱的清熱解毒類藥物[4],其次為解除六淫病邪侵襲肌表的解表類藥物,再次為止咳、平喘為主并結合理氣、化痰藥物組合而成的止咳類藥物。
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中使用頻次排名前4 位的中藥為黃芩、連翹、甘草、金銀花,其中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之功,有著抗菌、抗病毒活性[5];連翹、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功效,兩者配伍可治療外感風熱和溫病初期諸癥; 甘草可補中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其所含的甘草酸可作為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活性成分[6]。同時,組方性味以寒、溫、平性和苦、甘、辛味為主,中醫(y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但臟腑嬌嫩,經脈未盛,易淫邪犯體,寒性屬陰,有清熱解邪之效; 溫性屬陽,有清寒溫中補虛之效; 平性則指藥物偏性緩和[7]; 苦味有清熱瀉火作用,甘味可補虛止痛,緩和藥性,辛味有發(fā)散風寒行氣行血之功; 肺主皮毛,開竅于鼻,感冒大多發(fā)于表與肺,故相關治療藥物大多歸肺經;兒童脾胃功能尚未成熟,外感風邪時常伴有脾失運化脘腹脹滿等癥狀,可用歸胃經、脾經的藥物調和; 兒童感冒為熱證,時常伴有心火亢盛、失眠哭鬧等證,使用歸心經的藥物可達清心安神之功[8]。
在48 張治療兒童感冒類中成藥處方中,涉及風熱感冒的占39 張,排位前三的用藥模式分別為金銀花-連翹、黃芩-金銀花、黃芩-連翹,充分體現了清熱解表藥物的配伍模式,與風熱感冒治則符合,再采用無監(jiān)督熵層次聚類法得到3 種潛在新方組合,為相關臨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另外,含有毒成分的相關中成藥達14 種,雖然其劑量均在安全范圍內,但兒童機體嬌嫩,長期或超劑量服用會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使用時需慎重[9]。
對相關中成藥處方進行點評時發(fā)現,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重復給藥?!侗本┦嗅t(yī)療機構處方專項點評指南共識報告》[10-11]提到,重復用藥常見的有4 種情況,分別為適應癥重復、組方藥味重復、同一功效類別重復、特殊組分的重復(毒性、烈性飲片和化學藥物)。然而,大多兒童用中成藥的說明書存在信息缺失,如用法用量不清,安全性信息缺乏等[12-13],重復用藥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同時用藥品種過多會也會加重經濟負擔,需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