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娣,韓 彤,白 鈺,張奇鋒,吳天棟,張利軍
(西安超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省金屬結(jié)構(gòu)材料精確熱成形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200)
真空自耗電弧熔煉(VAR)是鈦合金最為常用的熔煉方法之一,其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起弧建立熔池期、正常熔煉期和補縮期。若鑄錠熔煉時不進行補縮,則縮孔部位集中在熔池深度的1/2處,而正常熔煉的熔池深度≥坩堝直徑[1]。
鈦合金鑄錠頭部出現(xiàn)縮孔是由于熔煉結(jié)束時瞬間斷電使熔池表面先于內(nèi)部凝固,殘余氣體未及時排出而形成氣孔,這些孔洞即為縮孔[2]。鑄錠在后續(xù)加工時,帶有縮孔的部分需要切除,所切除部分即為冒口,一般按殘廢料處置。為了提高成材率,通常在末次熔煉后期進行補縮操作,即逐級降低電流使熔池深度自下而上逐漸減小。補縮末期,熔池表面處于液態(tài),電極基本不消耗,無新的溶液產(chǎn)生,但熔池深度一直在減小,雜質(zhì)元素和氣體上浮,使得縮孔變小變淺。
補縮時間越長,冒口越淺。因此工業(yè)生產(chǎn)中,為了提高鈦合金鑄錠的成材率,一般會延長補縮時間,但可能引發(fā)以下問題:① 縮孔變?yōu)榭s松,增加鑄錠冒口超聲波探傷的難度,增大鑄錠缺陷向鍛件產(chǎn)品遺傳的風(fēng)險;② 對于一些含F(xiàn)e、Mo、Zr等易偏析元素的鈦合金鑄錠,其頭部易產(chǎn)生微觀偏析,甚至出現(xiàn)成分不合格的情況;③ 鑄錠頭部晶粒尺寸顯著大于其他部位,經(jīng)相同工藝鍛造后,由頭部鑄錠生產(chǎn)的鍛件與其他部位鑄錠生產(chǎn)的鍛件在組織、性能上存在差異。
按照補縮過程降電流特點,將補縮過程分為起始期、降溫期和烘烤期3個階段。在補縮起始期,補縮前熔煉電流大小決定著熔池深度,因此熔煉電流是關(guān)鍵控制參數(shù)。在降溫期,以穩(wěn)定熔煉期的電流和熔速為基礎(chǔ),通過逐級降電流減小熔速,減少進入熔池的金屬液,使熔池以較快但適宜的速度逐步穩(wěn)定變淺、收縮,進而快速且可靠地縮小冒口深度和縮孔尺寸。隨著補縮降溫的進行,一定補縮預(yù)留量的電極也隨之逐步熔化。根據(jù)降電流速度不同將降溫期分為快速降電流與階梯式降電流,快速降電流持續(xù)時間較短,而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較長,且階梯式降電流的降速一致,因此該階段研究重點是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烘烤期是通過保持小的電流,使熔池表面處于非凝固狀態(tài),雜質(zhì)元素和氣體上浮,熔池繼續(xù)變淺,進一步縮小冒口深度和縮孔尺寸;該階段電流保持不變,研究重點為烘烤持續(xù)時間。
基于以上分析,選取合金元素種類較多且工業(yè)常用的TC11鈦合金鑄錠為對象,研究熔煉電流、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烘烤持續(xù)時間這3個關(guān)鍵參數(shù)對冒口深度、頭部成分分布及晶粒尺寸的影響,以期改進現(xiàn)有工藝,同時為后續(xù)其他鑄錠補縮工藝的制定提供參考。
采用4T真空自耗電弧爐,經(jīng)3次熔煉生產(chǎn)φ630 mm的TC11鈦合金鑄錠,其化學(xué)成分滿足表1要求,補縮實驗方案見表2。圖1為不同補縮實驗方案下TC11鈦合金鑄錠補縮過程中熔煉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曲線。通過方案A與B,方案B與C,方案C、D與E分別對比研究烘烤持續(xù)時間、補縮前熔煉電流及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對鑄錠冒口、成分及平均晶粒尺寸的影響。
圖1 TC11鈦合金鑄錠補縮曲線Fig.1 Feeding curves of TC11 titanium alloy ingot
表1 TC11鈦合金鑄錠化學(xué)成分要求(w/%)Table 1 Requiremen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C11 titanium alloy ingot
表2 TC11鈦合金鑄錠補縮實驗方案Table 2 Feeding test scheme of TC11 titanium alloy ingot
對于按照上述補縮工藝獲得的TC11鈦合金三次錠,首先采用超聲波探傷方法確定縮孔位置并鋸切冒口,用直尺測量冒口深度。冒口鋸切面經(jīng)腐蝕液(HF、HNO3、H2O體積比為1:1:8)腐蝕后,采用截線法測算距離鑄錠外圓0~50 mm和50~150 mm處(圖2)的平均晶粒尺寸。在冒口鋸切面上按照圖3所示位置,分別在鋸切面心部、1/3R(R為鑄錠半徑)、2/3R及邊部共13個點取樣,分析從心部到邊部Al、Mo、Zr元素的含量,計算其與鑄錠中各元素平均含量的差值。
圖2 鑄錠晶粒尺寸測量位置示意圖Fig.2 Diagram of measurement positions of ingot grain size
圖3 鑄錠頭部化學(xué)成分取樣位置示意圖Fig.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sampling position f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n top surface of ingot
表3為采用5種補縮方案制備的TC11鈦合金鑄錠的冒口深度。
表3 不同方案制備的鑄錠冒口深度(mm)Table 3 Riser depth of ingot prepared by different schemes
2.1.1 熔煉電流
熔煉速率對真空自耗電弧熔煉溫度場和熔池的影響較為明顯,表現(xiàn)為隨著熔煉速率的增大,熔池變寬變深,達(dá)到穩(wěn)態(tài)熔煉階段的時間縮短[3]。熔煉電流是影響電極熔化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電極熔化速度隨著熔煉電流的增大而增加,熔池深度也隨著熔煉電流的增大而增加[4]。在真空自耗電弧熔煉過程中,扁平的熔池形狀有利于熔池中氣體的排出,也有利于液態(tài)金屬的補縮[5]。B方案與C方案相比,階梯式降電流與烘烤持續(xù)時間相同,C方案熔煉電流較小,補縮開始前其熔池深度比B方案淺,熔池形狀更為扁平,故補縮階段熔池中氣體深度較淺且更易向上排出,冒口比B方案的稍淺。
2.1.2 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
對比C、D、E方案發(fā)現(xiàn),隨著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的延長,冒口深度減小,二者存在一定線性關(guān)系:H=-1.8t+205.93(H為冒口深度,mm;t為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min),如圖4所示。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延長,電流下降緩慢,熔速下降平穩(wěn),一方面可以保證熔池表面處于液態(tài),另一方面還可以提供少量的液態(tài)金屬不斷進入熔池,以充填由于凝固和結(jié)晶所造成的體積收縮。同時,由于熔池體積和深度是由下而上逐漸減少的,熔池表面始終處于液態(tài),有利于鑄錠頭部氣體和夾雜的排除,促使縮孔上移,因而冒口深度減小[6]。
圖4 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與鑄錠冒口深度的關(guān)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 of step drop current and riser depth of ingot
2.1.3 烘烤持續(xù)時間
比較A與B方案可以看出,A方案烘烤持續(xù)時間長,鑄錠冒口深度小。當(dāng)熔煉電流降至4 kA時,電弧向熔池提供的能量較小,熔速基本為0,僅能勉強維持電弧的燃燒,此階段熔池勉強到邊,殘留氣體較多。延長熔池保持時間有利于氣體和揮發(fā)性雜質(zhì)的排出[7]。
按照圖3所示在TC11鈦合金鑄錠冒口鋸切面上取樣,分析鑄錠頭部各元素的含量,并計算其與鑄錠中各元素平均含量的差異,結(jié)果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Al、Zr元素從心部到邊部偏差減小,Mo元素在心部、1/3R處偏差較大。這主要是由于鑄錠中各元素含量測定均取自邊部,而邊部到心部元素平衡分配系數(shù)不同,含量存在差異。
圖5 TC11鈦合金鑄錠頭部不同位置元素含量與鑄錠均值的差值Fig.5 Difference between elements content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average value of TC11 titanium alloy ingot:(a) Al element; (b) Mo element; (c) Zr element
2.2.1 熔煉電流
從圖5可以看出,A方案鑄錠頭部元素含量與其平均含量差異最大,B方案次之,C、D、E方案較小,說明熔煉電流越大,頭部成分偏差越大。這是因為A、B方案中熔煉電流大、熔池深,其糊狀區(qū)較寬,工藝參數(shù)稍有變化就會加劇樹枝晶間的液體流動,從而產(chǎn)生嚴(yán)重的宏觀偏析。熔池較淺、糊狀區(qū)較窄時,偏析則較小[8-9]。
2.2.2 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
對比C、D、E方案可知,補縮前熔煉電流一致,熔速相當(dāng),補縮期間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雖不同,但鑄錠頭部元素含量與平均含量偏差均較小。由此可見,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對鑄錠頭部成分影響不大。
2.2.3 烘烤持續(xù)時間
對比A與B方案,A方案烘烤持續(xù)時間長,鑄錠頭部金屬長時間處于液態(tài),加劇了因元素平衡分配系數(shù)不同而造成的固相或液相富集,從而增加了元素偏析傾向。
圖6為不同補縮工藝下鑄錠頭部的平均晶粒尺寸。鑄錠凝固過程中,由于邊部到心部冷卻條件不同,依次形成表層細(xì)晶區(qū)、柱狀晶區(qū)、中心等軸晶區(qū)[10]。熔煉初期,由于坩堝底部的快速激冷效應(yīng),靠近坩堝底部及邊部會形成細(xì)晶區(qū)。隨著熔煉的進行,冷卻作用減弱,晶體沿著熱流方向且垂直于凝固面生長,邊部形成柱狀晶,中心形成等軸晶。由于攪拌作用,柱狀晶區(qū)域較小。補縮期間,熔化溫度降低、散熱均勻,加上熔池攪拌作用,形成了等軸晶。從圖6可以看出,在同一補縮工藝下,距離鑄錠邊部0~50 mm處與50~150 mm處的平均晶粒尺寸相差不大。
圖6 不同補縮工藝下鑄錠頭部的平均晶粒尺寸Fig.6 Average grain size of ingot head under different feeding processes
2.3.1 熔煉電流
對比B與C方案,B方案鑄錠頭部平均晶粒尺寸為6.6~7.1 mm,C方案鑄錠頭部平均晶粒尺寸為6.0~6.3 mm。B方案熔煉電流大,熱量高,為晶粒長大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其晶粒尺寸較大。
2.3.2 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
對比C、D與E方案,鑄錠頭部平均晶粒尺寸在5.3~6.3 mm之間,C、D與E方案鑄錠熔煉電流均較小,相對熱量低,烘烤持續(xù)時間相同,故鑄錠的平均晶粒尺寸相當(dāng)。階梯式降電流持續(xù)時間對鑄錠頭部平均晶粒尺寸影響不大。
2.3.3 烘烤持續(xù)時間
對比A與B方案,A方案鑄錠頭部平均晶粒尺寸在7.1~7.9 mm之間,B方案在6.6~7.1 mm之間。A鑄錠烘烤持續(xù)時間最長,為晶粒長大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其平均晶粒尺寸最大。
綜上分析,在VAR補縮前,采用較小熔煉電流,延長降溫期時間,控制烘烤持續(xù)時間,可獲得冒口深度小、成分均勻且晶粒尺寸較佳的TC11鈦合金鑄錠。
(1) VAR熔煉電流增大,TC11鈦合金鑄錠冒口深度、頭部成分偏差及平均晶粒尺寸均增大。
(2) 隨著降溫持續(xù)時間的延長,鑄錠冒口深度減小,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線性關(guān)系:H=-1.8t+205.93。延長降溫持續(xù)時間對鑄錠頭部成分、平均晶粒尺寸的影響不大。
(3) 隨著烘烤持續(xù)時間的延長,鑄錠冒口深度減小,但會導(dǎo)致鑄錠頭部成分偏差及平均晶粒尺寸增大。
(4) VAR熔煉補縮前,采用較小熔煉電流,延長降溫期時間,控制烘烤持續(xù)時間,可獲得冒口深度小、成分均勻且晶粒尺寸較佳的TC11鈦合金鑄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