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瓊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河南 襄城 461700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一直處于上升趨勢,該病不僅能夠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還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針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取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將病變細胞進行切除,以此來阻止癌細胞的擴散和轉(zhuǎn)移。為了預防和降低疾病的反復發(fā)作,在進行手術的時候,一般都要切除患者的部分胸肌肉、部分神經(jīng)以及鄰近的血管等組織[1-2]。由于切除的部位較大,會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肩關節(jié)無力和其他并發(fā)癥,尤其是切口感染,不僅會延緩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還會對其生命質(zhì)量和心理情緒造成影響。因此,在術后都要對患者采取護理措施。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時候,不僅能夠?qū)颊哌M行全面細致的護理,還能指導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降低術后感染和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3-4]。本研究探討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干預在預防乳腺癌患者術后感染,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方面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jù)?,F(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0 月—2022 年1 月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37 例乳腺癌患者的病歷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69 例和聚焦組68 例。 所有患者均為女性。 常規(guī)組患者年齡27~61 歲,平均年齡(44.50±5.55)歲;手術部位為左側(cè)37 例,右側(cè)32 例。聚焦組患者年齡28~57 歲,平均年齡(43.50±5.54)歲;手術部位為左側(cè)35 例,右側(cè)3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1)兩組患者資料齊全,經(jīng)過病理診斷和超聲檢查確診為乳腺癌[5]。(2)具備一定的讀寫能力和理解能力。(3)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nèi)容全部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對自身病情了解。(5)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存在認知障礙者。(2)不愿意配合本研究或自動退出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和內(nèi)分泌疾病者。(4)存在手術禁忌證沒有接受手術治療者。(5)患有嚴重的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肝以及腎功能衰竭者。
常規(guī)組術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傷口觀察、用藥指導、引流管護理、患肢保護、功能鍛煉、飲食護理。
聚焦組采用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干預。(1)根據(jù)問題制定目標。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明確本次護理的基本內(nèi)容和側(cè)重點,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了解其受教育程度、切口部位、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等。結(jié)合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本次護理重點制定具有自我護理能力培養(yǎng)性質(zhì)的護理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告知患者本次護理方案的實施步驟和重點,引起其對自我護理的重視,能夠配合護理人員有序地進行護理工作。(2)自我護理方案。要讓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我護理意識,對患者講解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導致切口感染和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的因素;對其講解上肢解剖部位,各肌體和血管以及神經(jīng)的連接關系,告知術后患側(cè)部位肩關節(jié)運動能力較差的原因;對患者講解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讓患者明白人體的情緒和自身的免疫功能以及術后恢復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結(jié)合患者目前的身體情況,對恢復效果進行展望,調(diào)節(jié)自我心態(tài),讓其消解術后的憂慮,提升其恢復信心,能夠以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護理工作,避免患者因乳房切除而在術后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讓其擺脫病恥感;告知患者若切口出現(xiàn)痛癢情況時,應該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而不是用手去抓撓。為其講解基本的切口恢復相關知識,讓衣服和切口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衣料粘上切口;指導患者進行術后患肢鍛煉,讓其在術后早起進行抓握訓練,將手掌張開,然后握住,聳肩訓練,該訓練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在訓練的過程中,讓患者呼吸和放松;當切口愈合完畢后,可以指導其進行適當?shù)募珀P節(jié)前后伸展訓練和爬墻訓練,以此來恢復患側(cè)肩關節(jié)功能。(3)遵循計劃。每天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半個小時的自我護理知識宣講,為其列舉在術后恢復非常成功的病例,提升患者的恢復信心;運用音樂和情境療法,讓患者釋放心理壓力,調(diào)節(jié)自我情緒和對術后事實的應對態(tài)度;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在出現(xiàn)不適反應后立刻告知護理人員,叮囑其勤換衣物,并進行患肢肩關節(jié)訓練。(4)解決問題。在實施護理方案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和患者共同預防術后感染的出現(xiàn),可以通知患者家屬對其進行護理知識宣教,采用視頻教學和分發(fā)術后宣傳手冊等方式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能。(5)評價反饋。護理3天后,對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知識和技能評分進行對比,對于評分合格的患者采取鼓勵方式,對于評分不合格的患者,采取總結(jié)原因和調(diào)整方案的方式,讓其能夠提升自己的護理能力。(6)出院指導。出院前叮囑患者居家護理事項,告知要定期進行復查,保持心情愉悅,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恢復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連續(xù)隨訪半年。
(1)自我護理能力。采用醫(yī)院自制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自我護理意識、自我護理技能和自我護理知識3 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最高20 分,總分為6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將其進行離心處理后,采用免疫檢測法檢測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中的白介素-10、白介素-6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3)血流變化指標。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紅細胞壓積、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進行檢測。(4)患肢活動能力。護理后,評估兩組患者患肢前后伸展、前后旋轉(zhuǎn)、患肢洗漱、患肢拿物、抓舉物品的能力,總分為3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患肢恢復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聚焦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聚焦組(n=68)常規(guī)組(n=69)t值P值自我護理意識護理前 護理后12.85±4.54 12.20±4.59 0.833 0.406 18.42±4.88 15.53±4.98 3.432<0.001自我護理技能護理前 護理后12.53±5.32 12.35±5.28 0.199 0.843 18.45±4.85 14.44±4.32 5.112<0.001自我護理知識護理前 護理后12.33±4.81 12.35±4.75 0.147 0.883 18.25±6.25 14.52±6.12 3.529<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聚焦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況(±s)
組別聚焦組(n=68)常規(guī)組(n=69)t值P值白介素-10(pg/mL)護理前 護理后16.15±2.14 26.10±2.19 0.175 0.862 12.42±2.38 16.53±2.48 3.377 0.002白介素-6(ng/L)護理前 護理后16.33±1.02 16.55±1.05 0.872 0.931 5.65±1.35 9.44±1.52 2.688<0.001腫瘤壞死因子-α(ng/L)護理前 護理后13.31±0.82 13.34±0.72 0.018 0.992 4.15±0.26 10.52±0.19 4.990<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血流變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聚焦組患者紅細胞壓積、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指標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流變化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流變化情況(±s)
組別聚焦組(n=68)常規(guī)組(n=69)t值P值紅細胞壓積(L/L)護理前 護理后0.85±0.05 0.86±0.06 0.175 0.862 0.32±0.03 0.73±0.08 3.377 0.002全血黏度(mpa / s)護理前 護理后3.55±0.12 3.45±0.14 0.872 0.931 2.85±0.15 3.21±0.12 2.688<0.001血漿黏度(mpa / s)護理前 護理后1.53±0.21 1.55±0.25 0.016 0.992 1.03±0.05 1.42±0.14 4.692<0.001
護理后,聚焦組患者患肢前后伸展、前后旋轉(zhuǎn)、患肢洗漱、患肢拿物及抓舉物品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肢活動能力評分情況(±s) 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肢活動能力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聚焦組(n=68)常規(guī)組(n=69)t值P值前后伸展30.35±1.43 24.63±1.35 24.078<0.001前后旋轉(zhuǎn)30.42±1.35 22.42±1.53 32.434<0.001患肢洗漱30.42±1.45 23.45±1.43 28.327<0.001患肢拿物30.33±1.45 23.35±1.35 29.166<0.001抓舉物品29.33±1.35 24.55±1.43 20.112<0.001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開始呈現(xiàn)上升趨勢,針對該病的治療,最佳也是最直接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治療,即通過切除病灶,阻止癌細胞的擴散和轉(zhuǎn)移來達到治療的目的[6-7]。由于切除的范圍較大,切除的部位比較特殊,患者在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和其他會降低恢復效果的并發(fā)癥,加之大部分患者對乳腺癌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消極情緒以及不良的行為,會提升術后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率[8-9]。因此,對于接受了手術治療的患者,需要在術后結(jié)合其實際情況,對其采取護理措施。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時候,不僅能夠?qū)颊哌M行全面細致的護理,還能指導患者具備一定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降低術后感染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11]。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聚焦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患肢前后伸展、前后旋轉(zhuǎn)、患肢洗漱、患肢拿物及抓舉物品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紅細胞壓積、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表明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提高乳腺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患肢活動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12-13]。分析其原因在于,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的升高會導致中性粒細胞附著在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上造成切口出現(xiàn)感染,白介素-6 和白介素-10 的升高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水腫,并加重感染癥狀;全血黏度作為綜合性指標,該指標過高,會致使患者出現(xiàn)感染和血栓等反應。而接受聚焦解決護理的患者,能夠具備一定的護理意識,在恢復的過程中,注意自身行為,并向護理人員學習積極的護理技能,提升自己的護理能力,以此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全血黏度。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術后應用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增強自我護理技巧和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流動力及血液循環(huán),提高患肢活動能力,促進手術切口盡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