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畔陽
從表象來看,有所不同會受到重視和贊揚,任何風靡一時的人和事,都是因為其鮮明特性得到眾人的追捧。然而有趣的是,大家都喜歡與眾不同的想法或做法,自己卻不愿意標新立異。
這是因為,有所不同確實很難。任何有意義的新人新事雖然很“酷”,卻是從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歸納創(chuàng)新出來的,這個過程并不容易。一般來說,想法和判斷建立在常識之上,人們又傾向于抵制變化,偏好已經(jīng)熟悉或習慣的人、事、物。很多人既希望享受有所不同帶來的好處,又不愿支付相應的代價。
其實,這沒什么不妥,什么都不做就能夠享受新發(fā)明創(chuàng)造帶來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希望得到肯定的從眾心理,常常壓倒我們對于獨立性的渴望,所以不愿出人頭地無可厚非,歲月靜好也是一種正常心態(tài)。
然而,想要出人頭地是人的天性。所以煩惱的根源是自欺欺人的糾結(jié),這才是棘手之處。不想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而是真心想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彰顯自己的特性,那就要有所不同。簡言之,要做好被人誤解的準備,學會從容應對否認和拒絕,不妄想兼得魚和熊掌,不刻意維持所謂的“平衡”,更不甘心平平淡淡混過一生。
任何標新立異一開始都不會得到廣泛認可,不然創(chuàng)新就沒什么特別的了。實際上,嘩眾取寵很容易,甚至可以將此偽裝成創(chuàng)新。真正意義上的與眾不同,意味著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法、立場,并且敢于堅持。雖然鶴立雞群一時難以為世人理解和接受,但我們可以因此從不同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獨樹一幟,發(fā)揮出自己獨有的創(chuàng)造性。這很難做到,這樣的人物也是鳳毛麟角,但是縱觀人類發(fā)展史,那些曾經(jīng)改變了世界的人,無一不是與眾不同的。
需要明確的是,決定與眾不同并不意味著生活會變得異常艱難。不同于他人的處世方式,能讓我們體會到有別于他人的高光低谷。
這值得嗎?很多人會直接或間接地回答“不值得”,只有少數(shù)人會認為很值得,因為做不同于他人的自己,能得到長期的好處。真正有所不同的總是少數(shù)人,一旦大家都認可“我和他人不一樣”,那就失去了“與眾不同”的原有之意,甚至可以告訴自己“我就是與眾不同啊”,如此,既可以同樣享受有所不同的好處,又可以不遭他人詬病和排斥。然而,真正的有所不同,意味著獨立、有自己的視角和創(chuàng)造性。改變世界的,從來都是那些真正與眾不同的人。
很少有人會說自己不急于改變,這種現(xiàn)象很令人玩味。生活是由一系列互相矛盾的選擇與決策構(gòu)成的,很多人在面臨決策時,不是認為時機不對,就是覺得已經(jīng)來不及了。時過境遷后,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后悔。
不愿將來后悔其實是種很有力的激勵,努力就是為了不留遺憾。改變之前有些害怕很正常,真正改變后心態(tài)反而會變化。接受世界總是在變化,把精力集中到能夠創(chuàng)造不同的領(lǐng)域,就能感到生活的樂趣,真正實現(xiàn)人生價值。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