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啟菲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西湖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幼兒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要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還要面對更嚴格的學習要求和社會期待。幼小銜接不僅包括知識層面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在《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也不乏對幼兒學習品質的要求,如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等。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是至關重要的,關系到幼兒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并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幼兒的學習品質可以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而獲得,所以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于幼兒各方面學習品質的形成都很重要。
幼兒在進入小學前需要面對許多新的挑戰(zhàn),例如新的環(huán)境、新的老師和同學、新的課程和學習方式等。若幼兒比較膽小,害怕嘗試新的事物或面對陌生環(huán)境,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或需求,也不敢與他人互動或參與集體活動,勢必會對其學習及成長造成負面效應。對于新環(huán)境和新生活,幼兒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和適應。好奇心則可以驅動幼兒探索新事物、接觸新同學,使其快速適應小學環(huán)境。幼兒對五彩斑斕的世界充滿好奇,這是他們的天性。幼兒需要保持這種好奇心,并學會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這種品質將幫助他們積極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和挑戰(zhàn)。幼兒的勇氣與好奇心是他們早期學習和發(fā)展的關鍵驅動力,這種品質表現為對問題的敏感性,對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對解決問題的信心。
相比幼兒園,小學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更快,有許多新的學科和知識需要掌握。幼兒需要逐漸適應這種新的學習節(jié)奏和要求,而這就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韌性和堅持性。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跟上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逐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具備韌性和堅持性的幼兒更容易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面對學習中的挑戰(zhàn)和難題時,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嘗試和探索,直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精神能夠幫助幼兒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具備韌性和堅持性的幼兒能夠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不輕易放棄較難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能夠正確對待失敗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在失敗中不斷成長進步。
幼兒有足夠的自信,他們將更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更快地融入新的集體,更容易與老師和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更容易取得學習上的成功。自信的幼兒也能夠積極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不因自己某方面落后于同齡人而長期陷入沮喪的狀態(tài)中,從而更好地認知自我,在彌補不足的同時鞏固優(yōu)勢,促進個人進一步發(fā)展。主動性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內驅力,即使在沒有成人管束的情況下,幼兒依然能夠主動探索未知事物。主動性強的幼兒更容易對學習產生興趣,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更容易取得學業(yè)上的成功。
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繪畫、寫作、音樂、科技等方面,都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支持。通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出獨特的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可以幫助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使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圖示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這就需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想象。想象力也能夠促進幼兒對文本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教師支持與引導著幼兒的學習,在幼小銜接中起重要作用。如果教師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而忽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會導致許多幼兒在進入小學后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出現學習困難等問題。因此,教師改變觀念,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學習品質是幼兒未來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多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和情境,引導幼兒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結合幼兒的心智水平、認知能力等設計益智與趣味兼具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教師應該減少機械記憶,注重理解性記憶,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幼兒教育的需求。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在認真觀察、親身實踐中提高認知能力、豐富感知體驗,以使幼兒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等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師還應該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溫暖、支持和鼓勵。幼兒時期是孩子們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支持。教師應該通過與幼兒的友好交流,掌握他們的想法與需求,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幫助和關懷。教師還應該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來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例如,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讓幼兒在主題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和學習;通過區(qū)域活動的方式,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環(huán)境。這些方式都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積極性,對提升其思維能力大有裨益。教師擁有正確的學習觀念,是培養(yǎng)幼兒學習品質的第一步,也是幼兒學習品質得以提升的前提。
在幼兒上小學后,有許多學習任務需要獨立完成,所以幼兒的任務意識與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尤為重要。引導幼兒樹立任務意識,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簡單的任務,如整理玩具、清潔桌面等,并幫助他們理解完成任務的重要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和引導,幫助幼兒樹立獨立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意識。教師可以為幼兒搭建由多種不同類型材料構成的探索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探究動植物的生長和習性,或讓他們通過拼圖、搭建等方式探究形狀、顏色等簡單的數學概念。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完成任務或探究問題時,教師不應該急于給出答案或直接干預,而是應該給予幼兒獨立思考和嘗試的空間,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結合個人感知,自主創(chuàng)作;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完成任務或進行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的互動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既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其變得更加勇敢,也能夠提升其交流能力,使他們更清晰、準確地表達個人想法。對幼兒獨立完成的任務給予肯定和獎勵,當幼兒能夠獨立完成任務時,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和獎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完成任務出色的幼兒頒發(fā)小獎品或給予特別的贊揚和鼓勵,也可以針對幼兒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特別行為進行鼓勵,如遇到困難不放棄、幫助他人、積極尋求多種解決方式等。
環(huán)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幼兒園內安全、舒適和開放的環(huán)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些軟裝飾,如軟質地墊、氣球和彩帶等,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使幼兒感到放松和愉悅,有助于放松他們的心情。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和玩具,如積木、拼圖、橡皮泥等,以及不同類型的圖書和教具,如科普書籍、地球儀、顯微鏡、投影儀等,這些材料和玩具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促使他們進行探索和嘗試。此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需要定期進行更換,當幼兒已經完全熟悉了已有的環(huán)境,他們對于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就會降低。如果幼兒時不時會發(fā)現環(huán)境中的一些新鮮事物,給幼兒帶來驚喜,他們會更關注周圍環(huán)境。值得注意的是環(huán)境的更換也不宜過于頻繁,一周內只是更換一樣材料、一個小標志、一幅掛畫,這種小的改動能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也可以防止過于豐富的環(huán)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同時,幼兒園的環(huán)境應該“留白”,這些空白留給幼兒進行填補,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師在環(huán)境中設置一些動物習性、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問題,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和學習。環(huán)境也是幼兒自由游戲的一個重要支持,幼兒在自由游戲中可以自主選擇玩具和材料,扮演不同的角色,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來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和工具,支持他們自由游戲,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教師可在開展日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與幼兒的交流,準確把握他們的想法與需求,根據孩子們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主探索。例如,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制作手工藝品、進行體育活動等,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提高他們的探索欲??傊處熆梢酝ㄟ^多種方式在環(huán)境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實踐中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和需求,及時調整環(huán)境的布置與材料的擺放。
幼兒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往往會表現出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專注狀態(tài)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價值的游戲來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并且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結合幼兒的喜好及認知水平,設計有趣的游戲情節(jié),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例如,可以設計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和互動,為入學后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打下基礎。教師要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與可實施性,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如拼圖、搭建積木、數學游戲等,促進幼兒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感受游戲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拼圖游戲,逐步提高拼圖的難度,從拼簡單圖形到拼復雜圖形,從拼平面圖形到拼立體圖形,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與空間方位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幼兒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給予指導和支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和分享活動,讓他們相互交流、合作并分享經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合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完成某個游戲任務或項目,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在游戲中增加競賽元素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競賽性的游戲活動,如知識問答比賽、拼圖比賽、棋類游戲等,讓幼兒在競賽中提高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并且增加膽量、提升信心。教師在與幼兒相處的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個性與需求,靈活調整策略和方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對于一些注意力較難集中的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游戲活動,如運動游戲、音樂游戲等,幫助他們提高專注力和學習興趣。
幼小銜接以小班為起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學習品質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幼兒園與家庭對于幼小銜接的觀點、方式方法與側重點都需要統一,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和幼兒園應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關系,共同參與幼兒的教育過程。幼兒園應給家長提供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機會,促進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內的情況,基于此為幼兒提供針對性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該形成互補,家庭教育可以鞏固和延伸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幼兒園要通過日常溝通、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方式為家庭提供幼小銜接上的指導,解決家長的困惑。
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長期性與潛移默化性,幼兒園要引導家長為幼兒樹立榜樣,鼓勵家長在家中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之中也養(yǎng)成主動看繪本、聽故事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家庭中,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閱讀、探索、討論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散幼兒的思維。在家中,可以為幼兒設置專門的學習區(qū)域,提供適合幼兒年齡的書籍、玩具和工具等。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進行創(chuàng)造性游戲和活動,如搭建積木等,促進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家長要注重與幼兒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為幼兒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勵。家長可以讓幼兒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例如打掃衛(wèi)生、整理床鋪等,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責任感。此外,家長還可以鼓勵幼兒大膽主動地與同齡孩子交流和玩耍,激發(fā)幼兒的勇氣,并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重要轉折點。幼小銜接不僅需要幫助幼兒在知識學習上進行過渡,更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這需要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通過游戲、任務完成、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幫助幼兒順利度過這一關鍵時期,為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