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程/文圖
編者按:
在沒有滅火救援任務的日子里,大團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依舊在大團鎮(zhèn)的各個村子中忙碌著。行走在鄉(xiāng)村的田間小道,收集村落里天然水源的信息;前往需要幫助的百姓家中,為村民排憂解難;來到名人故居參觀學習,其間也不忘檢查建筑物安全;深入熱火朝天的集市,為商鋪排查消防隱患。工作場所不定、工作內容不定,這些看似零碎的日常,實則都是為了守護百姓的平安,這些看似隨意行走的步伐,實則每一步都在奔赴安全。消防責任記心間,百姓安全在身邊。
(欄目編輯:王澄劼)
2023年8月
2日 晴 星期三
大團鎮(zhèn)農(nóng)村地區(qū)缺乏市政消火栓,日常撲救火災時經(jīng)常使用天然水源。為了方便我們能夠及時進行滅火救援行動,今天,我與海潮村黨總支的莊書記約好,共同對海潮村的天然水源進行一次普查以及點位采集。
下午4 點,我騎上電動自行車出發(fā)前往村委與莊書記會合,雖然過了最熱的點,但太陽的余威還在,不一會兒就出了一身汗。15 分鐘不到,我便到達了海潮村村委會,莊書記告訴我:“海潮村人員主要集中在村的西側和北側,東側主要是種植水稻的農(nóng)田?!薄耙郧?,四組和五組所在的村宅道路狹窄,車輛進不去,今年經(jīng)過鎮(zhèn)里的努力,海潮村目前的主要道路都通車了?!?/p>
大約1 個小時,我們騎著車對海潮村的天然水源位置有了清晰的認識。村里的天然水源比較多,幾乎每隔
2023年8月
10日 晴 星期四
今天天氣有點熱,晚上10 點多,我們2 號車接到一個警情,是前往二墩村的一戶居民家中協(xié)助民警,我負責的是2 號車七名戰(zhàn)斗員的協(xié)調工作,帶隊的指揮是楊勇同志。通過內勤得知,是居民家中廚房里有一條蛇需要抓捕。
出警地址很巧,就在我們營區(qū)北邊河對岸,但實際上我們的2 號車只能開到村口,剩下400 米的路程,我們只能徒步進入。穿好個人防護之后,我們就帶著捕蛇器出發(fā)了。皎潔的月色下,我們行走在進村的路上,兩邊都是翠綠的稻田,風吹過的時候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大約5 分鐘后,我們與在路邊等待的村民會合。路上村民和我說:“傍晚的時候蛇就來了,后來蛇跑了。沒想到晚上起床去上廁所,發(fā)現(xiàn)蛇盤在廁所門口,受到驚嚇后,它竄到廚房里去了,我就趕緊報警了。”
到達居民家中之后,我與另一名消防員瞿智杰進入廚房。拉下面罩,戴好手套,我們便開始尋找起來。不一會兒,我們便在灶臺下發(fā)現(xiàn)了那條蛇,為了方便抓蛇,我將煤氣罐搬開,它露出廬山真面目:一條黃黑相間的菜花蛇。
二話不說,瞿智杰用捕蛇器夾住蛇的中間段,我則用腳輕輕踩住蛇頭后面,隨后看準時機右手捏住蛇頭,這樣這條蛇便被我們輕松制服了。拎起來一看,大約有個七八十厘米,隨后便將它放入了一個編織袋里,帶著它步行上車。
往回走出300 米左右,路邊就是一條寬10 米左右的河浜,解開編織袋,往河里一倒,這條蛇便迅速游進了夜色之中。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一條小河浜或者一個池塘,道路也很寬敞,我們的1 號、2 號車可以深入到村的中心位置。
中途,我們還路過了川南奉公路東側的千畝稻田,郁郁蔥蔥的一大片,中間被田埂分隔開,四周環(huán)繞著水渠,在藍天白云下,稻田放射的光芒就好像村民臉上的笑容。我想,“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和“阡陌縱橫”形容的就是這個畫面吧。
2023年8月
21日 晴 星期一
今天我們與北大居委聯(lián)合開展黨建聯(lián)建活動,到吳仲超故居進行參觀學習。我是萬祥鎮(zhèn)人,以前小的時候也經(jīng)常來大團這邊,也聽說過大團這邊有這么一位革命家。
在居委黨總支徐書記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吳仲超同志在1928 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回鄉(xiāng)從事地下工作,并在1928 年組建了原南匯地區(qū)最早的三個黨支部,同時也是浦東最早的基層黨組織。后來,他先后參與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他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任館長。他是一位革命家。
站在建筑物前,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扇普普通通的紅色木門;推開門,對面是一棟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略顯紅色的木墻上幾扇玻璃窗在上面;中間是一個小院子,種植了幾株不知名的植物;右邊是一個蘇式的白灰綠窗,應該是后期改建的?!坝采交彝唔?,紅木白灰墻”,整體的建筑風格是中西結合的。
在參觀學習吳老先生事跡的同時,我們也不忘對這棟老建筑進行一次消防安全體檢,情況不錯,幾個滅火器都可正常使用,電源也處于關閉狀態(tài)。
關上門,仿佛從時空隧道中返回到現(xiàn)代,從激情燃燒的戰(zhàn)火歲月回到了歲月靜好的和平年代,先輩的光榮事跡是引領我們黨員始終奮發(fā)向前的星光。
2023年8月
27日 晴 星期日
三墩社區(qū),就是以前的三墩鎮(zhèn),2003 年原大團鎮(zhèn)、三墩鎮(zhèn)“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大團鎮(zhèn)。隨著新農(nóng)村建設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三墩社區(qū)主要就是三宣公路靠近南團公路那一段,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集市。同時,還有兩所學校在附近,每天下午的四五點,整條馬路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與車輛,充滿了煙火氣息。
今天的任務是對三墩社區(qū)沿街門面店進行一次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和我們一起的是三墩居委黨總支許書記。
第一家是一個拉面館。進門之后,我觀察了一下這店面,寬大約5 米,大廳兩邊各放著3 張長桌,略顯擁擠,但大廳里沒有看到滅火器。
“老板,你們這里滅火器放在哪里???我怎么沒看到?”我們向老板詢問道。“消防員同志你好,我們的滅火器是放在廚房里的?!崩习寤卮鸬?,說著便從后廚拿出了一個滅火器給我們看。
檢查了一下滅火器,我便和老板說道:“老板,在后廚放滅火器是沒問題的,但是我建議在靠近門口的位置也放兩個滅火器,這樣也可以應對大廳這邊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好的,消防員同志,謝謝你的提醒?!崩习搴苷J真地回答道。
隨后,我們又一起到旁邊的幾家店鋪進行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風險都及時指出,上午的任務便告一段落。我們和許書記約好下次對附近村里的幾戶居民家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