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小雨:老師,您好,隨著開學臨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影響著我,讓我不知所措。學校為了增加升學班名額,我所在的專業(yè)將從3個班調整為2個班:一個升學班,一個普通班。為了公平公正,學校嚴格按照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取前60名進入升學班。最近開學在即,老師公布了升學班名單,里面有我。按理說這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可我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的好朋友都沒進升學班。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太擅長交流,升學班的人大部分我都不認識。于是,經過認真考慮,和家人商量后,我最終放棄了進升學班,這樣我就可以和熟悉的人一起學習。班主任問我對未來是怎么想的,是否有升學計劃,他認為我留在升學班可能會更好,不過最終也尊重了我的意見。只是,我現(xiàn)在迷茫了,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知心老師:小雨,你好,感謝你對老師的信任。首先老師要恭喜你,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如果老師沒有猜錯,放棄進升學班的學生應該不多吧?在大家拼命“內卷”的同時,你卻敢于面對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不僅是勇敢的表現(xiàn),還是理性的表現(xiàn)。
你糾結于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老師認為大可不必。
首先,選擇沒有對錯,有得就有失。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所以任何一個選擇不僅意味著得到,同時也意味著失去。做了選擇,就要坦然面對,從古至今,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其次,忠于內心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稱不稱心。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跟隨本心,選擇自己想要的,就是好的選擇。我國古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叫王陽明,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備受世人推崇。他認為每個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換句話說,每個提出問題的人,其實自己都已經有了答案。
最后,老師有幾句話想要對你說:所有人的成功都是主觀和客觀一起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觀的努力更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只要你始終相信自己,努力學習,進不進升學班,其實影響都不大。決定你未來的永遠不是你在哪兒,而是你想去哪兒。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糾結了。
選我所選,愛我所愛,決不后悔,永不遺憾,對錯也就不重要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