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請以“這天,我回家晚了”為題寫一篇作文,500字左右,不得套作、抄襲。
導" 寫
一、審題立意
1.準確理解題意?!斑@天,我回家晚了”,從題目中可以提取兩個關鍵信息:“這天”和“回家晚了”。寫作時應該圍繞“為什么這天回家晚了”展開敘述,交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其中“回家晚了”是全文的重點和核心,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
2.明確寫作重點。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最集中體現(xiàn)文章主題的部分,應該詳細交代“我回家晚了”的原因、經(jīng)過和結果,以及“我”的心理活動和感受等,從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3.巧妙安排結構。結構要清晰明了,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開頭可以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中間要重點突出,詳細記敘“我回家晚了”的經(jīng)過,可以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等,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結尾要簡潔有力,可以適當抒情或議論,升華文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立意方面,要通過“我回家晚了”這件事,反映家庭關系的和睦、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成長的感悟等主題,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例如,可以寫自己在外面貪玩而忘記了回家的時間,回家后受到父母的責備。但通過這件事,認識到了錯誤,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也可以寫自己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困難或危險,但在家人或朋友的幫助下,最終平安到家,從中體會到了親情和友情的珍貴。還可以寫自己在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引發(fā)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等等。無論選擇哪種立意,都要積極向上,傳遞正能量,讓讀者從中受到啟發(fā),獲得感悟。
二、選材和構思
1.精心選材,以小見大
在我們的生活中,“回家晚了”的原因和經(jīng)歷可能有很多種,比如幫助同學解決難題而耽誤了回家的時間、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而忘記了回家的時間、在路上遇到了有趣的事情而停留了太久、貪玩而忘記了回家的時間……這些經(jīng)歷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但是要想使文章脫穎而出,就要精心選材,以小見大。
(1)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要在眾多的素材中選擇那些最能表現(xiàn)主題、最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比如,可以選擇因為幫助同學解決難題而回家晚了,表現(xiàn)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友誼;可以選擇因為貪玩而忘記了回家的時間,表現(xiàn)自己對家的依戀和對父母的愧疚;可以選擇因為在路上遇到了有趣的事情而停留了太久,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奇心,等等。
(2)選擇親身經(jīng)歷的素材。只有親身經(jīng)歷的素材,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因此,寫作時,我們要選擇親身經(jīng)歷的“回家晚了”的事,這樣文章才能真實可信,感人至深。
(3)選擇新穎獨特的素材。選擇素材時,要盡量避免選擇那些老套、陳舊的素材,而要選擇那些新穎獨特的素材,這樣才能給讀者帶來新鮮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比如,可以選擇因為在路上遇到了流浪貓而停留太久,表現(xiàn)自己對小動物的關愛和同情心;可以選擇因為參加志愿者活動而回家晚了,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等等。
2.巧妙構思,波瀾起伏
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素材之外,還要有巧妙的構思。構思是文章的骨架。因此,寫作時要巧妙構思,讓文章的情節(jié)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1)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在文章的開頭,可以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讓讀者想要繼續(xù)往下讀。比如,可以這樣開頭:“那天,我回家晚了。推開家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里燈火通明,父母正焦急地等著我……”這樣的開頭就會讓讀者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你回家晚了?父母為什么焦急地等你?從而吸引讀者繼續(xù)往下讀。
(2)運用插敘,豐富內(nèi)容。在記敘“回家晚了”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運用插敘的手法,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使情節(jié)更加曲折。比如,在記敘自己回家晚了的過程中,插敘一段自己之前與父母的矛盾或誤會,突出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也可以插敘一段自己在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xiàn)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3)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在記敘“回家晚了”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細節(jié)描寫,通過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比如,可以描寫父母焦急等待自己的神情和動作;可以描寫自己在路上的心理活動和感受;可以描寫與父母相見時的情景和對話,等等。這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更加感人。
(4)議論抒情,升華主題。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可以通過議論抒情的方式升華文章的主題,表達感悟和思考。比如,可以這樣結尾:“那天,我回家晚了,卻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和溫暖。我明白了,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我回家多晚,家里總有一盞燈為我而亮,總有兩個人為我而等……”這樣的結尾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親情的珍惜和對家的依戀之情,從而升華文章的主題。
三、寫作提綱
1.開頭部分
簡要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我”平時回家的時間。
引出下文,設置懸念:為什么“我”這天回家晚了?
2.中間部分
一是詳細記敘“我”這天回家晚了的原因和經(jīng)過。
(1)交代事情發(fā)生的起因,如因為幫助同學、參加活動等。
(2)具體描寫“我”在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心理活動。
(3)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如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等,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二是描寫“我”回家后的情景,以及與家人的互動。
(1)描寫“我”到家后的情景,如家人的反應、家里的氛圍等。
(2)詳細記敘“我”與家人之間的互動,如對話、情感交流等,突出家人的關愛和理解。
3.結尾部分
總結全文,點明“我”回家晚了的意義和價值。
抒發(fā)“我”的感悟和收獲,如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明白了某個道理等。
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首尾呼應。
四、記敘順序
記敘文的記敘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可以根據(jù)需要,靈活運用記敘順序,使文章情節(jié)更加生動有趣,層次分明。下面介紹這幾種記敘順序在本文中的應用:
1.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寫,可以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比如,開頭可以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接著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講述“我”為什么回家晚了,以及回家晚了的經(jīng)過和結果。這種記敘順序的優(yōu)點是條理清晰,讀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
那天,原本是一個平常的日子,放學后我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就在我準備穿過那條熟悉的小巷時,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受傷的小貓……(接下來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講述“我”救助小貓的過程,以及因此導致回家晚了。)
2.倒敘
倒敘是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放到前面寫,然后再按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寫。采用倒敘的順序,可以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比如,開頭可以先寫“我”回家晚了的結果,讓讀者產(chǎn)生疑問,再回頭交代事情的原因和經(jīng)過。例如:
那天,我推開家門時,看到父母的臉上寫滿了焦急和擔憂。他們不停地追問我為什么回家晚了,我低下頭,心中充滿了愧疚和不安,因為我知道,這天我回家晚了,是因為……(接下來交代“我”為什么回家晚了的原因和經(jīng)過。)
3.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可以豐富文章內(nèi)容,使情節(jié)更加曲折。比如,在記敘“我”回家晚了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一段“我”之前與家人的矛盾或誤會,突出家人的關愛和理解。例如: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中不停地浮現(xiàn)出父母焦急的臉龐。我知道,他們一定在擔心我。其實,這段時間我和父母之間一直有些誤會和矛盾,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需要他們管教……(接下來插入一段“我”之前與家人的矛盾或誤會,然后接著記敘“我”回家晚了的事。)
4.補敘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面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在《這天,我回家晚了》中,采用補敘的記敘順序,可以對文章中的某些內(nèi)容進行補充和解釋,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內(nèi)容更加豐富。比如,在文章結尾處,可以通過補敘來交代“我”回家晚了之后的事情發(fā)展,以及“我”的感悟和收獲。例如:
那天,我回家晚了,雖然受到了父母的責備,但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關愛和擔憂。后來,我主動向父母解釋了事情的原因,并承諾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接下來通過補敘交代“我”回家晚了之后的事情發(fā)展,以及“我”的感悟和收獲。)
佳作展示
這天,我回家晚了
夕陽的余暉早已消失在地平線之下,街燈一盞盞亮起,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忐忑與不安,因為這天,我回家晚了。
原本放學后我應該直接回家的,但我在學校門口遇到了一個迷路的小女孩。她眼淚汪汪,顯然是被這陌生的環(huán)境嚇住了??粗裏o助的樣子,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迷路時的恐懼,于是決定幫助她找到家人。
我們穿過了幾條繁華的街道,詢問了無數(shù)個路人,終于在一個小巷的拐角處,找到了小女孩焦急等待的家人。他們看到小女孩安然無恙,激動得連連向我道謝。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仿佛所有的疲憊和擔憂都煙消云散了。
然而,我意識到時間流逝,抬頭看向天空時,才發(fā)現(xiàn)天色已晚。我匆匆告別了小女孩和她的家人,快步向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我的心跳加速,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出父母擔憂的面孔。我知道,他們一定在焦急地等待著我。
終于,我回到了家。推開門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父母焦急而擔憂的眼神。他們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來,詢問我去哪里了,為什么回家晚了。我低下頭,將事情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們。聽完我的敘述,父母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拍著我的肩膀說:“孩子,你做得對,我們?yōu)槟泸湴?。?/p>
雖然這天我回家晚了,但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喜悅和滿足。因為我明白了,有時候,晚歸并不是因為貪玩或懶惰,而是因為做了更有意義的事。這次經(jīng)歷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人間的溫暖和善良,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之間的親情。
點" 評
本文以“我”回家晚了為主線,圍繞幫助迷路小女孩的情節(jié)展開,主題鮮明,內(nèi)容充實。開頭簡潔明了,直接點明主題,即“這天,我回家晚了”。接著,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敘了“我”幫助小女孩的經(jīng)過,以及回家后與父母的交流。結尾自然收束,通過“我”的感悟,升華了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流暢,表達清晰,用詞準確,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心理刻畫,讓讀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我”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同時,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