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馮九如,字鼎三,號樹垣,廣東恩平人。他是中國第一位航空工程師,是中國最早從事飛機研究、設計、制造的人。
1884年1月12日,馮如出生在廣東省恩平縣蓮崗堡杏圃村(今江門恩平市牛江鎮(zhèn))一戶貧農家中。1895年,馮如跟隨在國外做小生意的舅父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舊金山謀生。
1907年,馮如在舊金山的奧克蘭租下一座工廠,開始制造飛機。1909年9月21日傍晚,馮如駕機迎著強風起飛,升至4.5米高,環(huán)繞一個小山丘飛行了約800米。這次試飛顯示了他的飛機具有良好的性能,從而為中國動力載人飛行史譜寫了光輝的第一頁。當時美國《舊金山考察者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馮如的照片,并贊譽他為“東方的萊特”。
1911年1月,馮如參考美國柯蒂斯D飛機制造了1架結構成熟的推進式雙翼飛機,并先后在美國奧克蘭、舊金山等地進行飛行表演。兩架飛機相比,主要區(qū)別在于馮如的飛機油箱安裝在上機翼中線上方。
1911年2月,馮如帶著公司人員、機械設備和造好的飛機回國。他在廣州設廠制造機器和飛機,并親自擔任總機器師。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11月9日,廣州光復,廣東革命政府成立。馮如率助手參加革命,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長,成為中國第一個飛機長。他立即在廣州燕塘建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國內的第一個飛機制造廠。當時清廷尚在北京,馮如組織北伐飛機偵察隊準備北伐,并加緊制造飛機,以供北上參戰(zhàn),推翻清王朝。經過3個月的努力,馮如于1912年3月制成一架與1911年產品相似的飛機,這也是中國國內制成的第一架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史的第一頁。因此,馮如也是中國近代航空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該機前部升降舵改為單層,油箱同樣位于上翼中央上方,下翼兩端加裝有滑橇,副翼則位于上下翼后緣兩側,通過連桿聯(lián)動。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機場公開進行飛行表演。他先向到場的各界人士介紹情況,包括飛機如何利用、如何制造、如何駕駛等內容。接著便駕駛自制的飛機凌空而上,飛行高度約36米,向東南方向飛行約8000米。當時飛機運轉正常,操縱自如,鼓掌之聲不絕于耳。然而馮如急于升高,操縱過猛,致使飛機失速墜地,機毀人傷。送醫(yī)搶救無效,馮如以身殉國,時年29歲。
馮如1911年制造的推進式雙翼飛機三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