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醫(yī)院收治的65例腦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研究組33例。對照組采用開顱夾閉術治療,研究組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金屬基質蛋白酶-9(MMP-9)水平、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患者日?;顒幼岳砟芰Α=Y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ysC、MMP-9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日常活動自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的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血清CysC 、MMP-9水平,提高整體療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腦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術;開顱夾閉術;胱抑素C;并發(fā)癥
腦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病變,指腦動脈壁因局部薄弱或病理性擴張形成的瘤樣突起,發(fā)病人群以40~60歲人群為主[1]。開顱夾閉術是治療腦動脈瘤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但創(chuàng)傷性較大,手術風險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2]。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其通過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將微導管、微導絲等介入器材引入動脈瘤內,釋放栓塞材料,通過機械性填塞封堵動脈瘤腔,從而阻斷血液進入動脈瘤,防止其破裂,具備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點[3]。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明確腦動脈瘤患者進行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醫(yī)院共收治的65例腦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研究組3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腦動脈瘤診斷標準[4];年齡40~60歲;對研究目的、治療方案有充分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明顯凝血功能障礙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療;有明確對造影劑過敏史且無法預防或處理;存在其他嚴重疾病或惡性腫瘤,預期生命不足1年;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不愿意或無法按照研究方案進行治療和隨訪。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開顱夾閉術治療
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頭部略微后仰,頭架固定,具體位置根據動脈瘤的解剖位置進行調整,沿著前額部或顳部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暴露顱骨。使用氣鉆或開顱鋸切除顱骨片,暴露硬腦膜,切開硬腦膜,用手術鉤將其牽開,暴露腦組織和動脈瘤所在的腦動脈。使用手術顯微鏡進行顯微操作,分離動脈瘤周圍的蛛網膜和腦組織,暴露動脈瘤及其供血動脈,注意避免損傷正常血管和神經結構。進一步暴露動脈瘤的頸部(動脈瘤與供血動脈相連的部位),顯微鏡下使用動脈瘤夾閉器夾住動脈瘤頸部。夾閉時需要確保夾閉器能完全覆蓋動脈瘤頸部,使用術中多普勒超聲或顯微血管造影確認動脈瘤被完全夾閉,供血動脈保持通暢。再次進行顯微血管造影確認動脈瘤完全夾閉且無殘余血流,仔細檢查夾閉后的動脈瘤和供血動脈,確保無出血風險,逐層關閉腦組織,用手術線縫合硬腦膜,并放置一層仿生膜或硅膠膜防止腦組織粘連,重新固定顱骨片,使用鈦板或縫線固定,并逐層縫合頭皮切口。術后24 h內進行CT或MRI檢查,評估手術效果及是否有并發(fā)癥,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痙攣藥物。
1.2.2 研究組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
手術前患者禁食8 h,根據患者情況,術前給予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颊呷⊙雠P位,行全身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通過股動脈穿刺置入6-8F的導管鞘,導引導管經股動脈、髂動脈進入主動脈弓,然后進入頸動脈或椎動脈,根據動脈瘤的位置選擇合適的通路。通過導引導管將造影劑注入目標血管,實時監(jiān)測動脈瘤的形態(tài)、位置和周圍血管的走行,進一步確定栓塞方案。在導引導管內置入微導絲和微導管,通過透視引導,將微導絲、微導管進入動脈瘤囊內,注意避免損傷瘤頸或瘤壁,微導絲通過瘤頸進入瘤腔后,微導管隨之進入瘤腔。通過微導管向動脈瘤內釋放可解脫的彈簧圈,放置一個支撐性彈簧圈固定,然后逐步放入多個彈簧圈,直到完全填滿動脈瘤腔,要注意彈簧圈的大小、數量和密度,使之既能有效栓塞,又能避免破裂瘤壁,對于寬頸動脈瘤或形態(tài)復雜的動脈瘤,可先在瘤頸部位放置支架,再通過支架網眼進行彈簧圈栓塞,防止栓塞材料脫落至動脈主干,在動脈瘤頸部放置球囊,暫時充盈球囊以壓迫瘤頸,待瘤腔內栓塞完成后再撤出球囊,栓塞完成后,通過導管再次注入造影劑,確認動脈瘤是否完全栓塞、瘤內血流是否中止,并排除栓塞材料外漏或瘤壁破裂的可能。驗證無誤后,緩慢撤出微導管和導引導管,逐步拔出股動脈鞘管,局部壓迫止血進行閉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腦動脈瘤完全閉塞,無再出血或并發(fā)癥發(fā)生,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影像學檢查顯示動脈瘤消失或無殘余瘤頸,為顯效,腦動脈瘤部分閉塞,殘余瘤頸存在但無再出血,神經功能部分恢復,影像學檢查顯示動脈瘤縮小或部分閉塞,為有效;腦動脈瘤未能有效閉塞,存在殘余瘤體或瘤頸,影像學檢查顯示動脈瘤幾乎未變或惡化,為無效[5]。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血清胱抑素C(CysC)、金屬基質蛋白酶-9(MMP-9)水平:采集4 mL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將血清樣本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后加入ELISA板中,經過孵育、洗滌和二抗標記,加入顯色劑顯色,通過酶反應產生的顏色強度定量分析CysC和MMP-9的濃度,最后使用酶標儀在指定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值并計算結果。(3)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比較兩組日?;顒幼岳砟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6]評估,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比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CysC、MMP-9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ysC、MMP-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ysC、MMP-9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日?;顒幼岳砟芰Ρ容^
治療后研究組日常活動自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已成為治療腦動脈瘤的重要手段,其效果體現在既能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也能保留周圍正常腦組織的血供[7]。
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血管內介入栓塞術經導管途徑將栓塞材料精確送至動脈瘤內,形成致密的栓塞,有效地阻斷動脈瘤內血流,降低了破裂風險。此外,對于動脈瘤復發(fā)的患者,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具備再次介入的可操作性,進一步提高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研究組CysC、MMP-9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CysC作為內源性蛋白酶抑制劑,其異常升高與動脈瘤的形成密切相關,MMP-9通過分解細胞外基質,參與動脈瘤壁的降解和破裂。栓塞術通過在動脈瘤腔內建立血流屏障,降低動脈瘤壁的機械應力,減少CysC和MMP-9釋放,進而阻止動脈瘤進一步進展,降低破裂風險。同時,栓塞術過程對血管壁的損傷較小,減輕術后炎癥反應,進一步抑制MMP-9活性。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日?;顒幼岳砟芰υu分高于對照組。相較于傳統開顱夾閉術,血管內介入栓塞術不涉及顱內結構暴露,減輕了手術創(chuàng)傷,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尤其在高危和難以夾閉的動脈瘤中更具優(yōu)勢。影像引導下的實時操作可確保栓塞精準度,降低栓塞材料誤入正常腦血管的風險,同時能及時識別和處理術中可能出現的動脈瘤破裂等急性并發(fā)癥,神經功能保留較好,認知和運動功能受損風險低,術后患者恢復快。
綜上所述,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血清CysC、MMP-9水平,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鐘玉霞,謝鎮(zhèn)明,鐘玉云,等.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白細胞介素-6水平與腦血管痙攣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3,22(11):1160-1163.
[2]王建華,莫教彬,候建金.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22,33(12):1545-1547.
[3]代全德,許斌,徐忠海.血管內介入術治療腦動脈瘤對患者炎癥和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23,40(3):540-543.
[4]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介入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顱內動脈瘤計劃研究組. 中國顱內未破裂動脈瘤診療指南2021[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1,18(9):634-664.
[5]徐忠海,許斌,代全德.介入栓塞術對腦動脈瘤患者神經功能和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23,40(6):1152-1155.
[6]黃楊,施加加,孫瑩,等.改良Barthel指數在缺血性腦卒中評估的最小臨床重要差值的研究[J].中國衛(wèi)生統計,2022,39(2):215-217,221.
[7]舒波,出良釗,甘鴻川,等.早期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老年腦動脈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23,23(2):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