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王梓懿,陳亮
針對弱視兒童的無障礙閱讀設計研究
楊靜,王梓懿,陳亮*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 510006)
針對弱視兒童因視功能受損而引發(fā)的閱讀問題,研究輔助弱視兒童的無障礙閱讀視覺設計規(guī)范。通過改變閱讀材料的視覺設計,輔助患兒緩解閱讀困難的問題,提升閱讀效率。首先,使用對照實驗法,改變閱讀材料的視覺設計形式,記錄弱視兒童的閱讀時間及其喜愛度。同時,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判斷各視覺因素的改變對弱視兒童閱讀速率的影響。其次,根據(jù)弱視兒童的閱讀痛點對材料進行閱讀輔助設計,通過訪談法得出各類輔助設計對緩解弱視兒童閱讀痛點的可行性。最后,依據(jù)前期實驗與數(shù)據(jù)分析對適合弱視兒童使用的視覺設計規(guī)范進行總結(jié)。針對弱視兒童的閱讀材料設計,建議使用22~24 pt黑體或楷體字,字間距為50~75。使用上文下圖或左文右圖排版形式,運用簡單柔和、邊緣清晰的圖像設計。在設計中,可使用色彩對字行與關(guān)鍵詞進行突出設計,輔助患兒的閱讀定位。通過研究得出,改變閱讀材料視覺設計對提高弱視兒童的閱讀速率有顯著影響。通過視覺感官信息強化的設計方法,結(jié)合輔助閱讀設計,可有效緩解弱視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擁擠現(xiàn)象、視野模糊、閱讀跳行等問題,提升弱視兒童的學習效率。
無障礙閱讀;弱視兒童;輔助閱讀;視覺規(guī)范
閱讀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學習活動,但仍有部分兒童因先天性視力受損等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弱視是常見的眼科疾病,其為因斜視、屈光不正、屈光參差、形覺剝奪等病因引起的患者視力低于0.9且無法通過矯正達到正常視力[1]。由于視功能受損,弱視患者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閱讀困難問題。同時,弱視高發(fā)于少兒期,學齡前兒童和學齡期兒童的弱視發(fā)病率為1.3%~3%。我國約有1 200萬弱視兒童。弱視會使兒童視野模糊、視覺能力下降,影響患兒的閱讀能力與感知能力,對兒童的日常生活及成長發(fā)育產(chǎn)生消極影響[2]。因此,研究設計適合弱視兒童使用的閱讀材料尤為重要。
弱視的定義為,在視覺發(fā)育期,由于單眼斜視、未矯正的屈光參差、未矯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形覺剝奪等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相應年齡的視力為弱視?;蛘唠p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則視力較低眼被認定為弱視。根據(jù)兒童視力發(fā)育規(guī)律,年齡在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7。
弱視的臨床分類如下。
1)斜視性弱視。由單眼斜視形成的弱視。
2)屈光參差性弱視。雙眼遠視性屈光不正,球鏡屈光度數(shù)相差大于等于1.50 ds,或柱鏡屈光度數(shù)相差大于等于1.00 dc,屈光度數(shù)較高眼形成的弱視。
3)屈光不正性弱視。為雙眼弱視,多發(fā)生于未戴過矯正眼鏡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雙眼矯正視力相等或接近。
4)形覺剝奪性弱視。由于屈光間質(zhì)混濁、先天性上瞼下垂遮擋視軸、不適當?shù)恼谏w等形覺剝奪因素所引起的單眼或雙眼弱視[3]。
弱視兒童因病理特征產(chǎn)生的視功能損傷,使其在閱讀中存在痛點。主要痛點包括:(1)擁擠現(xiàn)象,指在視覺識別過程中,附近字體輪廓對目標字體起到的抑制性影響[4],即患兒在閱讀過程中難以識別字距較近文字;(2)定位丟失,弱視兒童因視知覺受損,在感知目標方位和形態(tài)時存在困難,致使閱讀過程出現(xiàn)丟字漏字、閱讀跳行等現(xiàn)象;(3)視野模糊,由屈光度數(shù)較高或形覺剝奪帶來的視覺質(zhì)量下降[5]。痛點示意見圖1。
次要痛點包括:(1)視覺融合功能損傷,閱讀時產(chǎn)生眩暈且反應速度下降;(2)視野模糊導致注意力低下,閱讀時注意力分散;(3)對輪廓的辨別能力下降,目標字體邊緣模糊,難以分辨相似字符;(4)對比敏感度、色覺差,閱讀時視野灰暗,對閱讀產(chǎn)生排斥心理;(5)閱讀時反復掃視、閱讀時間長,以及視覺疲憊等。問題總結(jié)見表1。
少兒時期是兒童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弱視兒童因視功能損傷產(chǎn)生的閱讀問題不僅會影響其學習效率,更會降低患兒的閱讀興趣,使其產(chǎn)生排斥心理,從而影響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因存在此類閱讀痛點,常規(guī)兒童讀物較難滿足患兒的特殊視覺需求,使其在閱讀時相較正常兒童的閱讀效率更低。因此,研究適合弱視兒童使用的無障礙閱讀設計有助于緩解弱視兒童的閱讀痛點,提升閱讀效率。
圖1 弱視閱讀痛點示意
表1 弱視兒童閱讀痛點總結(jié)
Tab.1 Summary of reading pain points for amblyopic children
無障礙閱讀設計是指讓閱讀者舒適、便利地對材料進行閱讀,從而達到信息無障礙接收的目的[6]。無障礙閱讀設計在生活中多有應用,例如在文言文書籍中通常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釋,方便普通讀者在閱讀書籍時可直接理解字詞,無需翻閱工具書,從而消除閱讀理解障礙。此外,盲人、低視力人群使用的盲文讀物、大字版本讀物、有聲讀物等亦屬于無障礙閱讀設計范圍。無障礙閱讀設計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做到“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將設計思維帶入到用戶行為中,切身體會用戶習慣。我國于2021年10月正式批準《馬拉喀什條約》。該條約規(guī)定低視力人群可以直接將任何已發(fā)表的書籍、文章轉(zhuǎn)換成適合低視力人群閱讀的無障礙格式版本,而不受版權(quán)限制[7]。此外,國家版權(quán)局于2022年8月發(fā)布《以無障礙方式向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暫行規(guī)定》,鼓勵出版、電影等機構(gòu)為低視力人群提供無障礙格式作品[8]。
對于弱視兒童,閱讀障礙源于其病理特征產(chǎn)生的視覺損傷。針對弱視兒童的無障礙閱讀設計,可通過感官信息強化的設計方式,改變閱讀材料的視覺設計形式,使讀物適合弱視兒童的閱讀特征,滿足其特殊視覺需求,達到緩解閱讀痛點與無障礙閱讀目的。研究框架見圖2,實驗流程見圖3。
圖2 研究框架
因弱視兒童主要病理特征為視功能受損,故對該群體的視覺設計尤為重要。閱讀材料的視覺設計可分為文字設計、排版設計,以及色彩與插圖設計。
通過改變單因素的對照實驗法探究改變文字設計對弱視兒童是否有顯著影響。自變量選擇:字號、字形、字間距。
實驗被試:邀請1~3年級患有弱視的兒童20人(男12人,女8人)。根據(jù)兒童視力發(fā)育規(guī)律,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7。輕、中度弱視的診斷標準為 BCVA 值低于相應年齡視力正常值下限,且大于等于0.2。重度弱視的診斷標準為 BCVA值小于0.2[9]。據(jù)此標準,20個實驗被試皆為輕、中度弱視兒童。
實驗材料:為保證實驗過程不受被試識字水平影響,實驗材料為三段選自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文章。依據(jù)我國出臺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wèi)生要求》中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教科書在排版設計時應主要使用楷體字體,字號不小于3號字(16 pt)[10]。
實驗組一為字號對照組,自變量分別為20、22、24、26 pt字號。實驗二為字形對照組,自變量分別為黑體、宋體、楷體、手札體字形。實驗三為字間距對照組,自變量分別為0、25、50、75字間距,實驗材料自變量見表2。實驗材料載體選擇210 mm× 297 mm大小的A4紙張。對照組除自變量外其他文字設計規(guī)范參考被選文章在課本中的文字規(guī)范:楷體、22 pt、50字間距,部分實驗材料見表3。
表2 實驗一材料自變量
Tab.2 Material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experiment 1
實驗過程:實驗操作為單獨個體測試。在測試進行前首先向被試及其監(jiān)護人介紹研究背景及實驗流程,并向監(jiān)護人確認閱讀材料無生字。隨后邀請被試在正常閱讀條件下對實驗材料進行出聲閱讀,并記錄其閱讀時間,見圖4。
表3 實驗一實驗材料(部分)
Tab.3 Experiment materials of experiment 1 (partial)
圖4 文字設計規(guī)范實驗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將置信度設為95%,即顯著性水平為5%。通過方差齊性分析實驗組一字號組=0.767>0.05,數(shù)據(jù)滿足方差齊性。T(3,16)=15.288,<0.05,證明字號對閱讀時間有顯著性影響。經(jīng)事后檢驗可知,24 pt字號條件下被試的閱讀時間最短。24、22pt字號無顯著差異,>0.05,其他字號間均有顯著差異。實驗組二字形組方差齊性分析=0.198>0.05,數(shù)據(jù)滿足方差齊性。進行方差分析得出>0.05,T(3,16)=0.896,故字形對閱讀時間沒有顯著影響。實驗組三字間距組方差齊性分析=0.98>0.05,數(shù)據(jù)滿足方差齊性。T(3,16)=4.383,<0.05說明字間距對閱讀時間有顯著影響,經(jīng)事后檢驗75字間距閱讀時間最短,0字間距與50、75字間距有顯著差異<0.05,其余字間距差異不顯著,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4。
表4 文字設計對弱視兒童閱讀速度影響的方差分析
Tab.4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the effect of font design on reading speed of amblyopic children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如下結(jié)論。
1)字號:24 pt字號閱讀速度最快,此分析結(jié)果符合Legge等[11]在1985年提出的CPS概念,即閱讀速度隨字號變大而增加,但當字號大小達到一定峰值時,字號繼續(xù)變大,閱讀速度將不再變化甚至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通過檢驗得出22 pt字號與24 pt字號對弱視兒童閱讀速率的影響無明顯差距,故在進行文字設計時可將字號控制在22~24 pt,并依據(jù)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調(diào)整。
2)字形:改變字體類型對弱視兒童的閱讀速率無明顯影響。結(jié)合現(xiàn)有文獻研究,黑體字為無襯線字體設計,其設計無多余修飾且筆畫間粗細無明顯變化,辨識度較高[12],故黑體較為適合弱視兒童閱讀。除黑體外還可選擇楷體,楷體以手寫楷書為基礎(chǔ)設計,在常用字體中最近似手寫體,有助于低齡兒童學習漢字書寫,可應用于教輔類閱讀材料。
3)字間距:閱讀速度隨字間距的增大而增大。但字間距與字號相似,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即便繼續(xù)擴大也將不再能提高閱讀速度,且字間距過寬將影響閱讀。鑒于弱視患者視野范圍相對較窄,在設計過程中需考慮整體字段的物理寬度不宜過寬,并選擇合適的字間距,可使用50~75字間距進行設計。
綜上所述,黑體與楷體是較為適合弱視兒童閱讀的漢字字形。在進行視覺設計時,建議字號使用控制在22~24 pt,字間距選擇50~75。為防止弱視兒童視野較窄的閱讀問題,設計時需考慮承載界面的具體的尺寸,將字段物理寬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nèi),并在字號與字間距的推薦范圍內(nèi)進行具體調(diào)整。
現(xiàn)有兒童閱讀材料排版形式可大致分為:上文下圖、左文右圖、圖文穿插三種形式。因繪本類型圖書插圖具有較強敘事性,其圖文排版形式對兒童閱讀速度的影響相較于教材更為顯著,故排版設計研究實驗選擇繪本文本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被試:邀請1~3年級患有弱視的兒童23人(男14人,女9人)。實驗被試皆為輕、中度弱視兒童。
實驗材料:基于實驗一,設計24 pt、黑體、75字間距的實驗文本,該文本為1~2年級必讀書目《格林童話》中《睡美人》一章的截取文本,實驗材料載體選擇210 mm×297 mm大小的A4紙張。采用改變單因素的對照實驗法,實驗自變量為:上文下圖、左文右圖、圖文穿插排版形式。除排版形式外,控制每頁實驗材料字數(shù)相等,實驗材料見表5。實驗流程與實驗一相同。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中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將置信度設為95%,即顯著性水平為5%。通過方差齊性分析=0.992>0.05,數(shù)據(jù)滿足方差齊性。進行方差分析,T(2,66)=3.276,=0.045<0.05,證明排版形式的改變對閱讀時間有顯著性影響。經(jīng)事后檢驗可知,圖文穿插形式閱讀速度最慢,與左文右圖形式差異顯著,<0.05,其他排版無顯著差異,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6。
表5 實驗二實驗材料
Tab.5 Experiment materials of experiment 2
表6 排版設計對弱視兒童閱讀速度影響的方差分析
Tab.6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the effect of typography design on reading speed of amblyopic children
綜上所述,針對弱視兒童的閱讀材料設計可使用上文下圖或左文右圖排版。圖文穿插排版形式可能產(chǎn)生圖文重疊、排版不齊等問題,影響弱視兒童閱讀效率。在進行排版設計時,需要考慮兒童的認知特征,將視覺瀏覽順序簡單化,與自然瀏覽方向一致。同時,元素編排亦建議與自然瀏覽方向相同,將重點元素放置于視野中心位,引導兒童進行正確閱讀[13]。
實驗材料:基于實驗二文本內(nèi)容,收集各類風格的《睡美人》繪本插圖21張,依據(jù)色彩飽和度與插畫寫實度對其進行分類,見圖5。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插圖6張,被選材料為不同風格的同一故事情節(jié),且為實驗二中被試已閱讀的故事情節(jié),見圖6。
圖5 《睡美人》繪本插圖分類
圖6 色彩與插圖設計實驗
實驗過程:實驗二結(jié)束后,邀請被試對實驗三的實驗材料進行觀看,并請被試指出材料中“公主”“國王”“王后”“仙女”“女巫”等角色中的任意三個。通過被試辨認時間,比較材料對弱視兒童的可識別度,并請被試對其進行1~5分喜愛度打分,實驗結(jié)果見表7。
最終結(jié)果得出,弱視兒童對抽象風格插畫的辨認速度較快,對寫實風格插畫的辨認速度相對遲緩。喜愛度評分結(jié)果得出患兒對抽象風格插畫的評分較高,而對鮮艷與柔和色彩的喜愛度沒有顯著區(qū)分。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弱視兒童對邊緣清晰的人物插畫設計有顯著喜愛傾向。
表7 實驗三結(jié)果
Tab.7 Results of experiment 3
綜上所述,弱視兒童對抽象風格插畫的辨識度和喜愛度更高。抽象風格插畫偏向幾何設計形式,其特點為邊緣清晰、色塊明顯,以及圖案簡單,可使弱視兒童更加快速地辨別圖像內(nèi)容。需注意鑒于弱視兒童的視錐細胞敏銳度低下,相較于正常兒童對形狀色彩的感知度弱,在設計過程中應避免使用過多顏色,以防視覺混淆[14]。同時,在部分弱視訓練中會使用紅色刺激弱視兒童的黃斑中心凹處,故在圖像設計時可適當使用紅色突出圖像主體[15]。
通過以上三組實驗得出,適合弱視兒童的無障礙視覺設計規(guī)范如下。
1)文字使用22~24 pt的黑體字或楷體字,結(jié)合對段落整體寬度的考慮,控制字間距在50~75。
2)排版設計符合自然視覺瀏覽方向,將重要視覺元素放置于視野中心,建議使用上文下圖和左文右圖形式,對弱視兒童閱讀起引導作用。
3)圖像設計建議選擇柔和色彩,減少色彩種類,結(jié)合紅色突出圖像主體。插畫風格可使用抽象風格,需圖案邊緣清晰且視覺元素明顯。
通過前期實驗與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適合弱視兒童使用的文字、色彩及排版規(guī)范。除視覺規(guī)范外,實驗四對可緩解弱視兒童閱讀痛點的閱讀輔助設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分析。針對弱視兒童的主要閱讀痛點:擁擠現(xiàn)象、閱讀跳行,以及丟字漏字問題,進行閱讀輔助設計實驗。
實驗被試:邀請被試10人,包括1~3年級患有輕度弱視的患兒5名(男2人,女3人),以及其監(jiān)護人5名。
實驗材料:結(jié)合前期實驗結(jié)果,實驗材料選擇22 pt的黑體字、50字間距、上文下圖排版與抽象柔和風格插畫。實驗材料選擇《格林童話》中《睡美人》章節(jié),控制每張實驗材料字數(shù)為105字左右。針對弱視兒童的閱讀痛點進行閱讀輔助設計。
1)實驗組1:針對擁擠現(xiàn)象進行間距設計。弱視兒童因擁擠現(xiàn)象在識別擁擠文字時有一定困難,通過改變文字間距可緩解擁擠現(xiàn)象。已得出適合弱視兒童的字間距為50~75,故實驗組1的自變量為行間距。材料A~C的行間距分別為:1.5、2、2.5倍,見表8。
2)實驗組2:針對閱讀跳行問題進行閱讀定位設計。材料D:字段首尾使用同色文字。上行段末與下行段首使用相同顏色,從而在閱讀時對患兒的閱讀順序進行引導。材料E:添加字行底色。字行間使用不同底色設計,方便兒童定位正在閱讀的字行。材料F:連接字行。使用淺色線條對字行進行連接,在閱讀時起到連接引導作用,防止跳行。具體見表9。
3)實驗組3:針對丟字、漏字問題,為關(guān)鍵詞進行定位設計。材料G:放大關(guān)鍵詞并添加色彩。材料H:加粗關(guān)鍵詞并添加色彩。材料I:添加文字描邊。具體見表10。
實驗過程:實驗以線上實驗形式進行展開,見圖7。首先,向被試介紹實驗背景、注意事項及實驗流程。其次,邀請被試患兒與家長對每組實驗材料進行材料默讀,在閱讀完成后向被試進行實驗材料介紹。分別介紹其視覺設計、自變量選擇、擬解決痛點及設計原因等。介紹完畢后邀請被試從美觀性、可讀性及喜愛度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及1~5分的評分。
通過兒童與家長的最終評分得出結(jié)論如下。
1)實驗組1中,弱視兒童對2倍行間距的評分最高,有患兒對2.5倍行間距產(chǎn)生排斥心理,認為行間距過寬降低了閱讀材料的可讀性。家長認為1.5倍行間距與2倍行間距都較為合適,2倍行間距可讀性更佳。
表8 實驗四中實驗組1的材料
Tab.8 Materials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1 in experiment 4
表9 實驗四中實驗組2的材料
Tab.9 Materials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2 in experiment 4
表10 實驗四中實驗組3的材料
Tab.10 Materials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3 in experiment 4
圖7 線上實驗過程截圖
2)實驗組2中,弱視兒童認為通過為字行添加底色(材料E)的方式可以幫助其減少一定的跳行問題,有患兒認為連接字行(材料F)的方式會使閱讀材料不易閱讀。家長認為,為字段首尾做同色文字設計(材料D)的這一方式對弱視兒童的閱讀幫助不顯著。
3)實驗組3中,弱視兒童對放大關(guān)鍵詞并添加色彩(材料G)的方式喜愛度較高,對添加文字描邊(材料I)這一方式產(chǎn)生排斥心理。綜合評分及各材料平均分見表11。
綜上所述,根據(jù)弱視患兒及其家長的反饋可知,在閱讀材料中增加閱讀輔助設計可以緩解弱視兒童的部分閱讀問題,提高閱讀材料可讀性。其中,對擁擠現(xiàn)象可采用增加文字間距的形式進行緩解,適合弱視兒童閱讀的文字間距為50~75及2倍行間距。在閱讀材料設計時,可選擇為字行添加不同底色,幫助弱視兒童緩解跳行問題。同時,可對關(guān)鍵詞進行放大、加粗、增加色彩等突出設計,幫助患兒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快速定位,防止丟字、漏字問題的出現(xiàn)。
表11 實驗四被試評分
Tab.11 Subjects score of experiment 4
通過四組實驗得出適合弱視兒童的視覺設計規(guī)范,見表12。
表12 適合弱視兒童的視覺設計規(guī)范總結(jié)
Tab.12 Summary of design norms for asthenopic children
針對弱視兒童因視功能損傷而帶來的閱讀問題,通過對照實驗與數(shù)據(jù)分析,探究改變閱讀材料視覺設計是否影響患兒的閱讀效率,進而分析適合患兒閱讀的設計規(guī)范。研究過程為,首先對閱讀材料的文字設計、排版設計,以及色彩與插圖設計進行改變單因素的對照實驗,并使用方差分析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經(jīng)分析后得出視覺設計的改變對弱視兒童的閱讀效率有顯著影響,并總結(jié)出適合弱視兒童的視覺設計規(guī)范。其次,根據(jù)弱視兒童的閱讀痛點,對閱讀材料做出進一步的閱讀輔助設計,并通過訪談法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得出,在閱讀材料中增加輔助設計可以緩解弱視患兒的部分閱讀問題。最后,將前期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jié)歸納,得到適合弱視兒童閱讀的視覺設計規(guī)范。該設計規(guī)范能夠貼合弱視兒童的特殊需求,提高患兒的閱讀速率,幫助弱視兒童在閱讀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減少閱讀壓力,提升閱讀興趣。
在下一步研究中,可擴大視覺設計范圍,對閱讀材料的開本尺寸、背景顏色等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此外,還可借助眼動儀等儀器設備,對弱視兒童的閱讀情況做出精準測量。在設計實踐中考慮將視覺設計調(diào)節(jié)功能與APP設計相結(jié)合,使患兒及家長可自行調(diào)節(jié)適合閱讀的視覺形式,提升閱讀材料的可讀性,從而滿足患兒多樣性需求。
[1] 李賽. 弱視閱讀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J]. 今日中國論壇, 2013(11): 240. LI S. Review of Research Status of Amblyopia Reading[J]. China Today Forum, 2013(11): 240.
[2] 張新月, 劉虎. 兒童弱視的非視覺功能損害的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22, 32(2): 142-145. ZHANG X Y, LIU H. Research Progress of Non-visual Impairment in Children with Amblyopia[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 222,32(2):142-145.
[3] 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眼科醫(yī)師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 中國兒童弱視防治家共識(2021 年)[J]. 中華眼科雜志, 2021, 57(5): 336-340. Strabismus and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Group of Ophthalmolog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Strabismus and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Group of Ophthalmologist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n Chinese Children(2021)[J].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1, 57(5): 336-340.
[4] STRASBURGER H, HARVEY L O, RENTSCHLER I. Contrast Thresh-ol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Numeric Characters in Direct and Eccentric View[J].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1991, 49: 495.
[5] 劉海華, 李巧嫻. 弱視視功能損害特點[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2013, 21(4): 42-45. LIU H H, LI Q X.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Amblyopia[J].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and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2013, 21(4): 42-45.
[6] 賀孝梅, 楊穎. 無障礙設計方法研究現(xiàn)狀綜述[J]. 包裝工程, 2023, 44(6): 60-73.HE X M, YANG Y.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arrier-free Design Method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44(6): 60-73.
[7] 匡文波, 葉文芳. 中國批準《馬拉喀什條約》對出版業(y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 出版廣角, 2021(20): 38-40. KUANG W B, Y W F. China's Ratification of the Marrakesh Treaty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J]. Wide Angle of Publishing, 2021(20): 38-40.
[8] 程婭. 數(shù)字時代無障礙格式版出版的現(xiàn)實困境和應對策略——以《馬拉喀什條約》的轉(zhuǎn)化實施為背景[J]. 科技與出版, 2022(9): 100-106. CHENG Y.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Accessible Format Edition Publishing in the Digital Era: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rrakesh Treat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blishing, 2022(9): 100-106.
[9] 王之惠, 南莉, 曹淑卿, 等. 弱視患兒生活質(zhì)量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 國際眼科雜志, 2022, 22(1): 153-157.WANG Z H, NAN L, CAO S Q, et al. A Study on the Status of Life Qua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Amblyop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2, 22(1): 153-157.
[10] 周霄. 理科教輔圖書編校過程中空格線的規(guī)范設置探析[J]. 新聞研究導刊, 2022, 13(21): 221-223.ZHOU X. Analysis on the Normative Setting of Space Lines in the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of Science Teaching Supple Mentary Books[J]. Journalism Research Guide, 2022, 13(21): 221-223.
[11] LEGGE E, GORDON E. Psychophysics of ReadingII. Low vision - ScienceDirect[J]. Vision Research, 1985, 25(2): 253-265.
[12] 楊芬芬. 字體類型、字體大小對漢語閱讀障礙兒童閱讀速度的影響[J]. 教育教學論壇, 2019(36): 59-60. YANG F F. Effect of Font Type and Font Size on Reading Speed of Chinese Dyslexic Children[J].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2019(36): 59-60.
[13] 谷玥曈. 版式編排中的視覺閱讀及與弱視者的關(guān)系[D]. 沈陽: 魯迅美術(shù)學院, 2015. GU Y T. Visual Reading in Layout Arrang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Visually Impaired[D]. Shenyang: Lu 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5.
[14] 李賽, 王麗萍, 陳宏. 弱視患者雙眼閱讀條件下的眼動特征[J]. 中國特殊教育, 2013(5): 62-66. LI S, WANG L P, CHEN H. Ey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mblyopia Patients under Binocular Reading Conditions[J]. China Special Education, 2013(5): 62- 66.
[15] 陸作生, 趙修涵, 譚麗. 視覺訓練: 防控兒童青少年視力低下的方法及應用[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 44(8): 27-32. LU Z S, ZHAO X H, TAN L. Visual Trai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w Vi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20, 44(8): 27-32.
Barrier-free Reading Design for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YANG Jing, WANG Ziyi, CHEN Li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The work aims to study the visual design norms for barrier-free reading that assist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so as to solve the reading problems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due to impaired visual function. By changing the visual design of reading materials,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help children alleviate reading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 reading efficiency. Firstly, by adopting the controlled experiment method and changing the visual design form of reading materials, the reading time and preference of amblyopic children were recorde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visual factors on reading speed of amblyopic childre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pain points of amblyopic children, the materials were designed for reading aid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various auxiliary designs for alleviating the reading pain points of amblyopic children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rview metho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visual design specifications suitable for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were summarized. For the design of reading materials for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it was recommended to use 22-24 pt bold or italic characters, with a 50-75 word spacing. The typesetting form of the picture above and the picture below or the picture o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picture are in simple and soft image design with clear edges. In the design, colors could be used to process the word lines and keywords, which was convenient for children to read and locate.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changing the visual design of children's reading material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reading speed of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Through the design method of visual sensory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combined with the auxiliary reading design to help children with reading orient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s of amblyopic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such as crowding, blurred vision, and skipping reading,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amblyopic children.
barrier-free design; amblyopic children; assisted reading; visual norm
TB472
A
1001-3563(2024)04-0448-10
10.19554/j.cnki.1001-3563.2024.04.050
2023-09-14
2022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2022GXJK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