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王雨瑤 張 莉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南京市第一醫(yī)院)普外科,江蘇省南京市 210000
胃癌是臨床多發(fā)病之一,屬于惡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階段,發(fā)病與環(huán)境、飲食、心理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資料顯示,我國人群中每10萬人就有超過600例胃癌病例,其中60%因胃癌而死亡[1]。手術是臨床用于胃癌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經手術治療后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到95%[2]。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胃癌治療的常用術式,可有效切除病灶,以延長患者生存期限。但多數(shù)胃癌手術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術后恢復、疾病復發(fā)等方面過度擔憂,術后情緒調節(jié)失控,極易產生恐懼、抑郁及焦慮等負性情緒,不僅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還會危害患者心理健康。因此,應給予青年女性胃癌患者心理層面關注,采取有效、科學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術后情緒調節(jié)?;谌宋年P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以人文關懷理念作為理論基礎,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曼陀羅彩繪療法,發(fā)揮出幫助患者投射內心世界、重建內心秩序的作用,在改善個體負性情緒方面效果良好[3]。本次選取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分析青年女性胃癌患者應用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對術后情緒調節(jié)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早期胃癌內鏡下規(guī)范化切除的專家共識意見》中胃癌診斷標準;(2)青年女性,年齡22~40歲;(3)具有手術指征,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4)胃癌分期為Ⅰ~Ⅱ期;(5)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存在交流障礙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64例,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4.15±2.41)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病程(9.29±1.54)個月;胃癌分期:Ⅰ期43例,Ⅱ期21例。研究組64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4.38±2.54)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病程(9.41±1.49)個月;胃癌分期:Ⅰ期40例,Ⅱ期24例。兩組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講解健康知識,如胃癌癥狀、病因、危險因素,介紹手術流程、術后注意事項等,發(fā)放健康手冊指導患者查閱,引導患者提出問題并給予詳細解答;主動、積極與患者交流,觀察患者情緒變化,給予心理疏導;術后指導患者飲食、運動等。研究組行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1)組建曼陀羅彩繪療法干預小組:由責任護士、主管護師、護士長及心理咨詢師組成干預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協(xié)調、管理工作,心理咨詢師負責點評曼陀羅繪畫作品;定期組織成員開展培訓,學習曼陀羅彩繪療法知識、人文關懷理念知識及護理技能等,嚴格培訓,考核通過后參加護理工作。(2)干預方案制定:準備好繪畫模板、繪畫工具;干預選擇病區(qū)示教室或安靜病房,于午休后時段進行干預,每次干預60min,1次/d,連續(xù)干預10d;組員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患者需求,以人文關懷理念為基礎設定理論框架,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并咨詢專家提升方案科學性。(3)曼陀羅彩繪療法實施:開場用舒緩輕音樂導入,通過語言引導讓患者放松身心,將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指導患者按自己需求選擇1幅圖案,以模板為參照,將雙手掌面放置于圖案上,深呼吸并思考、感受情緒;給予患者充足時間進行彩繪,按需選擇色彩,強調無須在乎彩繪效果,以表達感受為主;彩繪結束,引導患者對彩繪作品進行命名,用語言簡單表達彩繪作品呈現(xiàn)的意境,并介紹作品所使用的顏色;引導患者描述彩繪時情緒變化、情感體驗等,以自身作品為基礎開展自由聯(lián)想,如近期夢境、童年經歷及對未來的憧憬等,引導患者將彩繪所表達的感受與現(xiàn)實生活建立聯(lián)系,獲取新的感悟;由心理咨詢師結合彩繪作品,依據作品明亮度、所選色彩種類等進行分析,積極引導患者,給予肯定、鼓勵及支持。
1.3 觀察指標
1.3.1 情緒狀態(tài)。護理前后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SAS≥50分即存在焦慮;SDS≥53分即存在抑郁。
1.3.2 睡眠質量。護理前后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估,總分21分,評分與睡眠質量成反比。
1.3.3 生活質量。護理前后開展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患者74)評估,即軀體(100分)、社會(100分)、心理(100分)及物質功能(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3.4 護理滿意度。護理后組織患者填寫滿意度問卷,問卷9個條目,即護理態(tài)度(2個條目,1~8分)、語言表達(3個條目,1~12分)、舒適度(2個條目,1~8分)及希望水平(2個條目,1~8分)。非常滿意:>24分;基本滿意:12~24分;不滿意:<12分??倽M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 兩組SAS、SDS及PSQI評分對比 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PSQI評分以及SDS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及PSQ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后研究組心理、軀體、社會及物質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χ2=5.494,P=0.019<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胃癌指發(fā)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致病因素較多,普遍認為與工作壓力大、飲食結構、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有關。胃癌根治術是臨床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需對消化道進行重建,可徹底切除病灶,但由于胃部空間削減,手術操作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損傷,多數(shù)患者術后存在營養(yǎng)不良、代謝紊亂等情況,加重患者心理負擔,特別是青年女性患者,術后情緒調節(jié)失控風險大,可對術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4-5]。由此,需給予患者科學、有效護理干預,以改善預后。
曼陀羅彩繪療法涉及心理治療領域,是一種表達性藝術療法,已被廣泛用于情緒障礙、家庭暴力及疼痛管理等治療領域,不僅可發(fā)揮出心理治療功能,還可為患者構建出保護空間,以幫助患者釋放負性情緒,具有良好干預效果[5-6]。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SAS、SDS及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用于青年女性胃癌患者,有利于睡眠質量提高,并改善情緒狀態(tài)。分析原因,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需求,通過繪畫方式讓患者表達內心情感,于彩繪過程中暴露出內心情緒與潛意識中的矛盾,再通過彩繪不斷進行自我整合、療愈,以此釋放心理壓力[7]。同時,曼陀羅具有特殊結構,在彩繪過程中患者進入到冥想狀態(tài),可產生色彩效應刺激,利用視覺藝術對右腦活動產生刺激,以此處理右腦較為活躍的負性情緒感知,達到改善患者情緒狀態(tài)目的[8]。其次,曼陀羅外圈的大圓如同大門一樣對內圈產生保護效果,患者彩繪過程中內心產生被保護感覺,可幫助其鞏固內心安全感,以此重建內心秩序,消除負性情緒,并提高患者睡眠質量[9]。本文結果還發(fā)現(xiàn),護理后,研究組心理、軀體、社會及物質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青年女性胃癌患者應用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有利于提高滿意度,并促進生活質量提高。曼陀羅彩繪療法以人文關懷理念為理論基礎,干預全程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理念,指導患者全身心投入彩繪,在此過程中轉移其對于負面事件的注意力,此時患者心理防御機制被弱化,將內心情感、愿望及價值觀念等通過繪畫表現(xiàn),身心秩序重建以此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促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生活,以此提高生活質量[10]。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彩繪療法可引導患者的創(chuàng)造力、感覺刺激及象征性思維等,用正念方式感受負性情緒,通過自由聯(lián)想、回憶等,將彩繪意境與現(xiàn)實生活建立聯(lián)系,由此提升患者對于生活的熱愛,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此外,人文關懷理念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論,在臨床中應用以患者為中心,強調尊重患者,盡可能滿足需求,以此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曼陀羅彩繪療法可滿足患者宣泄情緒的需要,同時為患者寄托情感提供依托,促使患者全神貫注感受內心,以此減輕負面情緒干擾[11]。此外,視覺沖擊、軀體感覺等參與的干預方式,可幫助患者減輕患病壓力,患者在彩繪過程中可感受到幸福、滿足,以此調節(jié)自身情緒狀態(tài),從而提升生活質量。患者在創(chuàng)作曼陀羅彩繪作品過程中,可自由抒發(fā)內心情感,由此促使患者正視自我情緒,通過彩繪逐漸平靜心態(tài),最終達到自控、自性,有利于緩解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曼陀羅彩繪療法用于青年女性胃癌患者,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促進患者情緒狀態(tài)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