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滟 上饒廣信名佳婦產醫(yī)院,江西省上饒市 334000
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現血壓升高、蛋白尿,并伴隨惡心嘔吐、頭痛、上腹部不適等癥狀,隨著孕產婦病情的進展可導致新生兒不良預后[1-2]。據莊彩霞等學者[3]研究調查顯示,中國人群子癇前期發(fā)病比例為4.2%(4 216/99 535),且慢性高血壓疾病、既往子癇前期病史、體質量指數(BMI)≥28kg/m2、腎臟疾病、多胎妊娠、心臟疾病是該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見,子癇前期在我國女性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但由于子癇前期對孕產婦、新生兒的危害極大,加強新生兒不良預后預測有助于指導臨床提前采取干預措施[4]。目前,臨床用于預測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不良預后的指標較多,而本次研究主要選取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標,并對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收的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分析上述指標與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預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接收的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符合《婦產科學》第8版[5]中有關子癇前期診斷標準者;(2)均為單胎妊娠;(3)年齡在18~40歲范圍內,且妊娠周期≥28周;(4)在本院分娩,且臨床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妊娠并發(fā)癥、既往不良孕產史、產道異常等高危妊娠因素者;(2)胎兒畸形者;(3)孕前有慢性疾病既往史者;(4)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次研究開展。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32.67±5.73)歲;孕周29~39周,平均孕周(33.81±3.41)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15±0.83)次。
1.2 方法 在檢測開始前,對孕產婦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向孕產婦及其家屬講解檢測的目的及意義,以獲取孕產婦及其家屬的積極配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 E8)進行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檢測,探頭頻率為3.5~5.0MHz,指導孕產婦取仰臥位,在胎兒腹側定位臍帶,選取臍蒂部,測定臍動脈血流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臍動脈血流阻抗值(S/D)。同時,采集孕產婦分娩前晨起空腹靜脈血3ml,采用醫(yī)用離心機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3 000r/min,離心時間10min,有效離心半徑為12cm,留取上清液,隨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BDNF、NSE水平,并進行記錄。
在新生兒娩出后進行“新生兒危重癥評分(NCIS)”,包括心率、收縮壓、呼吸、血氧分壓(PaO2)、pH值、鈉離子(Na+)、鉀離子(K+)、血肌酐(Cr)或血尿素氮(BUN)、紅細胞壓積、胃腸道表現等項目,總分為100分,分值越低說明新生兒危重癥越嚴重,分值>90分為非危重,分值70~90分為危重,<70分為極危重。
1.3 觀察指標 記錄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不良預后發(fā)生情況;觀察、對比不同NCIS評分新生兒的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檢測結果,同時進行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與新生兒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2.1 NCIS評分結果 經NCIS評分顯示,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中非危重58例,占比55.24%;危重29例,占比27.62%;極危重18例,占比17.14%。新生兒的不良預后發(fā)生率為44.76%(47/105)。
2.2 不同NCIS評分新生兒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對比 非危重、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RI、PI、S/D呈逐漸升高趨勢,且與非危重新生兒相比,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RI、PI、S/D更高(P<0.05)。見表1。
表1 不同NCIS評分新生兒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對比
2.3 不同NCIS評分新生兒BDNF、NSE水平對比 非危重、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BDNF水平呈下降趨勢,NSE水平呈升高趨勢,且與非危重新生兒相比,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BDNF水平更低,NSE水平更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NCIS評分新生兒BDNF、NSE水平對比
2.4 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與新生兒預后的相關性 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后發(fā)現,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RI、PI、S/D、NSE與NCIS評分呈負相關(P<0.05),BDNF與NCIS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與新生兒預后的相關性
子癇前期作為妊娠期常見的并發(fā)癥,隨著孕產婦的病情進展極易導致圍生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早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以及新生兒神經、組織器官發(fā)育障礙等,對新生兒的預后有著極大影響[6]。因此,臨床對子癇前期孕產婦重視程度較高,在妊娠期間多會進行多項相關指標監(jiān)測,以實時掌握孕婦的病情情況,預測孕產婦、新生兒不良預后[7]。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均是現階段用于子癇前期病情監(jiān)測的指標,但從現階段來看,關于此類指標與新生兒不良預后的相關性的相關研究尚淺。
經本次研究調查發(fā)現,105例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的不良預后發(fā)生率為44.76%??梢?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不良預后發(fā)生概率較高。隨后,進行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檢測發(fā)現,非危重、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RI、PI、S/D呈逐漸升高趨勢,且與非危重新生兒相比,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RI、PI、S/D更高(P<0.05);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RI、PI、S/D與NCIS評分呈負相關。該結果提示,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與新生兒不良預后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臍帶是母嬰之間完成氣體、物質交換的主要通路,而臍靜脈會將高含營養(yǎng)物質、高含氧量的血液輸送至胎兒體內進行循環(huán),并經臍動脈輸送至胎盤、母血交換代謝廢物。在超聲檢查中,臍動脈血流參數能有效反映母嬰之間氣體和物質交換情況,血流正常代表母嬰之間血流通暢,氣體和物質交換正常。當RI、PI、S/D有明顯升高趨勢時,則說明母嬰之間血流受阻,氣體和物質交換存在異常,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可增加不良預后發(fā)生概率[8]。因此,超聲檢測胎兒臍動脈RI、PI、S/D值越高,胎兒發(fā)育異常就越明顯,故NCIS評分越低。
BDNF是一種在腦內合成的蛋白質,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內,對神經元的存活、分化、生長發(fā)育有著重要作用。NSE是一種神經元、神經內分泌細胞特有的酸性蛋白酶。張麗等[9]學者研究表明,子癇前期孕產婦剖宮產前血清BDNF、NSE水平預測新生兒預后的敏感度為86.36%、84.21%,特異度為89.47%、84.21%,準確性為88.33%、83.33%。由此可見,BDNF、NSE與子癇前期新生兒預后存在某種關系。本次研究監(jiān)測子癇前期孕產婦分娩前的BDNF、NSE水平后發(fā)現,非危重、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BDNF水平呈下降趨勢,NSE水平呈升高趨勢,且與非危重新生兒相比,危重、極危重新生兒的BDNF水平更低,NSE水平更高(P<0.05);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BDNF與NCIS評分呈正相關,NSE與NCIS評分呈負相關(P<0.05)。該結果提示,BDNF、NSE與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預后密切相關。主要是因為,在妊娠期間,BDNF會與其他因子相互作用來調節(jié)血管再生、胎兒、大腦發(fā)育,而子癇前期的發(fā)生可損傷胎兒的神經系統,導致BDNF水平降低,減弱BDNF對胎兒神經系統發(fā)育的調節(jié)作用。對此,BDNF水平越低子癇前期新生兒不良預后的發(fā)生風險就越高。NSE能有效反映缺氧狀態(tài)下神經元變性壞死程度,當神經元出現變性壞死時NSE會被過度釋放,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可明顯升高[10]。由于子癇前期可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fā)育,故檢測NSE時發(fā)現其水平明顯升高,而水平越高預示著胎兒的神經系統發(fā)育障礙越明顯,不良預后的風險提升,NCIS評分則會降低。
綜上所述,超聲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BDNF、NSE與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預后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上述指標檢測對子癇前期孕產婦新生兒不良預后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本次研究不足在于選取的研究樣本量過少,且研究性質為回顧性研究,導致研究數據存在一定偶然性,后續(xù)還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