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苗國英
(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河北 邯鄲 056002)
白癜風是常見的皮膚病,其特征是局部皮膚發(fā)生色素脫失,形成不規(guī)則形狀的白斑[1]。該病主要由于色素細胞的損害或缺乏引起,可能與遺傳、免疫調節(jié)和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2]。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物、內服藥物及激光治療等多種方式[3]。其中,外用藥物主要用于輕度白癜風,如針對皮膚局部的涂抹類藥物、增加黑色素合成的生物反應制劑等;內服藥物可用于控制疾病發(fā)作,如口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激光治療(如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可用于促進色素細胞再生和重組,改善色素脫失情況;手術切除適用于某些局部較小的白斑[4]。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和復方倍他米松(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都是治療白癜風的常用方法。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可以修復被白癜風損傷的色素細胞和提高黑色素生成能力,促進色素重組,從而縮小白斑面積,減少白斑嚴重程度;復方倍他米松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減輕或消除炎癥反應,對白癜風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5]。Th17細胞被認為是與白癜風相關的一種免疫細胞,影響Th17相關細胞因子的水平可能對治療白癜風有相應的作用[6]。本研究旨在探討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及對患者Th17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癜風患者90例。納入標準: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7],且為穩(wěn)定期;年齡12~60歲,性別不限;6個月內無皮疹發(fā)生;依從性良好,愿意定期接受檢查和隨訪;3個月內無系統(tǒng)或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劑。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功能及腎功能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者;合并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所有參與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17[K]680)。將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Ⅰ組、對照Ⅱ組和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Ⅰ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3~60歲,平均(34.18±16.55)歲;病程2~359個月,平均(72.95±76.34)個月。對照Ⅱ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12~55歲,平均(34.09±12.48)歲;病程2~360個月,平均(73.26±67.23)個月。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2~59歲,平均(34.54±12.09)歲;病程2~358個月,平均(74.27±65.87)個月。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等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對照Ⅰ組患者采用二氧化碳點陣激光6~10次(KL型激光器,武漢仁誠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激光掃描根據(jù)皮損的形狀和大小進行激光選擇,不需降溫,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能量密度為20~40 mJ/pulse,覆蓋率為10%~20%。激光治療后,建議患者避免接觸水,避免治療區(qū)域的刺激和摩擦,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避免暴露在陽光下,穿著柔軟的內衣,避免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2)對照Ⅱ組患者使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規(guī)格:1 mL∶二丙酸倍他米松(以倍他米松計)5 mg與倍他米松磷酸鈉(以倍他米松計)2 mg],起始劑量為1 mL,臀部深部肌內注射,1次1 mL,每21 d給藥1次,持續(xù)治療6個月。(3)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首先行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1 h后行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注射,具體方法同對照Ⅰ組、對照Ⅱ組。
(1)不良反應:由2名經驗豐富的醫(yī)師評估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肝腎功能異常、嘔吐、發(fā)熱、頭痛、惡心和皮疹。(2)白斑開始復色時間:色素脫失斑出現(xiàn)縮小或出現(xiàn)色素點的開始時間。(3)Th17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分別抽取治療前后各組患者晨起空腹外周血5 mL,離心后將上清液儲存于-80 ℃直至使用,采用雙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IL)17、IL-22和IL-23水平。
臨床療效評估標準: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至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面積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總面積≥50%;好轉,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總面積<50%;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7]。有效率=(痊愈病例數(shù)+顯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Kw=0.741,P=0.691),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患者的面部-頸部、四肢和手-腳部位白斑復色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面部-頸部、四肢和手-腳部位白斑復色時間顯著短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不同部位白斑復色時間比較周)
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患者的IL-17、IL-22和IL-23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IL-17、IL-22和IL-23水平顯著低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患者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Kw=8.889,P=0.012);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白癜風的特征主要是表皮中黑素細胞的破壞,然而,由于毛囊具有與其他含有黑素細胞的特殊身體部位相同的免疫特征,如大腦、眼睛和內耳,毛囊中的黑素細胞通常被保留[8-10]。毛囊中的黑素細胞干細胞可用于補充具有新分化的功能性黑素細胞的白癜風皮損表皮[11]。因此,治療白癜風主要有2個目標:抑制自身免疫和促進毛囊黑素細胞再生。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和復方倍他米松都是目前被廣泛用于治療白癜風的方法[12-1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說明治療白癜風時,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與復方倍他米松聯(lián)合應用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原因在于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是基于其刺激受損皮膚分泌炎癥細胞因子的能力,以促進黑色素細胞增殖和遷移,并促進藥物輸送和吸收[14]。皮膚的結構和角質層的屏障效應會顯著抑制藥效,二氧化碳點陣激光療法可以產生一個溫度損傷區(qū)域(即微小的毛孔),這對復方倍他米松藥物輸送有益[15]。Yuan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聯(lián)合外用倍他米松治療方案適用于穩(wěn)定期非節(jié)段型白癜風,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治療組、對照Ⅰ組和對照Ⅱ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lián)合治療在顯著提高白癜風患者療效的同時,也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面部-頸部、四肢和手-腳部位白斑復色時間顯著短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表明對于上述部位的白斑,治療方案優(yōu)先考慮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與復方倍他米松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能更為科學、合理。白癜風被認為是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家免疫性疾病[17]。CD4+T淋巴細胞可分為多個亞群,包括Th1細胞、Th2細胞、Th17細胞和調節(jié)性T細胞,其中Th17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IL-17、IL-22和IL-23,在多種炎癥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在人體內起到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活性、抵御感染和損傷修復等多種作用[18-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IL-17、IL-22和IL-23水平顯著低于對照Ⅰ組、對照Ⅱ組,表明聯(lián)合治療方法可以對免疫系統(tǒng)起到一定程度的調節(jié)作用,從而有助于減輕或控制白癜風的癥狀。
綜上所述,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治療白癜風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血清IL-17、IL-22和IL-23水平。但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來自我院,無法完全排除病例選擇偏倚因素,且其具體作用機制仍不明確,今后需進一步研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