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源,賴世椿,劉子立,詹育生,劉 銳
(廣州市嶺南穗糧谷物股份有限公司,廣州 511466)
小麥加工行業(yè)工藝流程長、設備繁多,設備傳動方式多種多樣, 部分設備還攜帶超過100 kW 傳動電機。主要的設備有高壓風機、磨粉機、高方篩、刮板機、提升機、打麥機、磨粉機、混合機、檢查篩、羅茨風機及其它設備和電機, 而且小麥粉加工廠為充分發(fā)揮生產持續(xù)連貫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常采用24 h 不停機生產, 因此保障設備傳動部件的良好運行才能保障設備良好的工藝性能, 從而保障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因此設備計劃性維護、保養(yǎng)更加需要做好科學的安排。 據(jù)統(tǒng)計,有接近7%的旋轉機械設備故障是由于滾動軸承故障而引發(fā)的,而在機械設備總故障中,由于滾動軸承故障所引發(fā)的比例更是達到30%[1]。機械設備因滾動軸承故障而導致的非計劃停機、減負荷運行、更換設備或者是備件等,都將會對面粉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產生很大影響。 如能科學合理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yǎng),充分發(fā)揮設備應有的工藝性能,就能保證生產的穩(wěn)定、高效運行,同時能為企業(yè)帶來良好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
旋轉機械設備滾動軸承發(fā)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設備運轉過程中軸承溫度過高。軸承溫度過高是轉動設備常見及危害較大的故障, 可導致軸承的使用壽命減少,造成軸承密封體破裂,潤滑脂被風干,最終導致設備故障, 在一些特定的區(qū)域甚至會引發(fā)粉塵爆炸,嚴重影響企業(yè)的正常運行生產。本文從企業(yè)的實際運行情況分析并結合各行業(yè)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套適用于小麥加工行業(yè)的基于PLC 控制的軸承溫度檢測和智能潤滑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 以期解決設備軸承故障影響企業(yè)正常運行生產問題。
導致軸承溫度過高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潤滑的原因:①軸承潤滑脂注入太多,由于潤滑脂的傳熱效率不高,致使軸承散熱不良;②軸承缺油。供油不足或供油中斷導致干摩擦發(fā)熱,不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會使軸承燒損;③油品變質。 未定期換油、油進水乳化或密封不良進入粉塵均導致油品變質;④油品牌型號不對,不同油品互相混用。
(2)機械振動的原因:①聯(lián)軸器同心度較差引起振動; ②旋轉部件動平衡不好或安裝找正不好引起振動或負荷不均勻; ③軸承底座剛度不足引起的振動;④螺栓松動引起的振動。
(3)裝配原因:①軸承間隙過小(如磨輥軸承),滾動體與內外圈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 ②軸承外圈壓得過緊使其變形造成摩擦力矩過大; ③軸承安裝歪斜;④軸承周圍零部件互相摩擦發(fā)熱甚至冒煙;⑤三角帶裝配過緊,軸承定向負荷過重(如磨輥、高方篩等)。
(4)環(huán)境因素:室內空間狹小不通風、夏季炎熱高溫。
(5)操作原因:因片面追求產量,加大負荷,使軸承超負荷運行。
(6)軸承失效:軸承內外圈出現(xiàn)裂紋,保持架磨損過度,游隙超過極限磨損限度,滾動體打橫等出現(xiàn)了嚴重的缺陷。
針對以上原因的解決辦法是: ①適量添加潤滑油脂,日常運行補油,軸承腔注其1/3~2/3 為宜;②采用合格優(yōu)質的潤滑脂; ③針對不同的設備和使用條件采用合適的軸承間隙;④加強日常巡檢。
由于軸承一般位于設備的內部, 生產過程中的日常巡檢根本無法知曉軸承是否正常運行, 也無法檢測到該設備軸承溫升情況。 除非是設備的轉動部位出現(xiàn)異響、異味等故障才可能被巡查人員發(fā)現(xiàn),但是這時候已經需要將該設備進行維護, 必定會對正常的生產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果通過檢修排查的方法對每一臺設備進行查驗, 那就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也不一定能準確地發(fā)現(xiàn)、排除問題。
目前國內面粉企業(yè)對于高方篩、 打麩機、 磨粉機、 羅茨風機等設備軸承潤滑主要采用人工加注潤滑油脂的方式。 這種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缺點[2]:①人工單一注油耗時耗力耗油; ②加油時間比較隨意,加油時間不好控制,時間間隔較長或頻繁加油;③加油量不好控制,有時多,有時則加注不足;④油嘴經常損壞,需要更換。
采用軸承測溫與智能潤滑有以下優(yōu)點: ①通過溫度傳感器可以在線監(jiān)測軸承的溫升變化, 在軸承溫度異常變化或達到溫度限值時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可以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檢查或者是潤滑加油; ②智能潤滑油脂自動加注,可以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可以準確定量注油,確保各潤滑點得到足夠的潤滑油;可以防止加注不同品質的油脂,確保油脂的加注正確。
在設備相應軸承座的適當位置按螺紋尺寸鉆孔,絞相應的內螺紋,將測溫傳感器安裝牢固[3]。 如圖1 所示,傳感器的端面接觸到軸承外環(huán)上,引線接在接線盒內,避免開機工作時脫落。 類似于高方篩、檢查篩的轉動設備, 可以在轉動軸上下軸承座處各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實時采集到溫度信息經過中繼箱收集匯總, 然后傳遞到車間中控的PLC ,通過PLC 的信息編譯實時在中控操作系統(tǒng)上顯示出來。
圖1 軸承測溫傳感器安裝示意圖
智能潤滑由PLC 控制系統(tǒng)、 容量式流量計、壓力傳感器、高壓潤滑泵、加油罐、過濾器、分油器、電磁給油器、管路附件組成[4]。 如圖2 所示,其油路主要采用一個電磁給油器控制一個潤滑點的逐點供油方式, 通過流量計反饋的流量數(shù)值控制每一個點的供油量, 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分為手動加注模式和自動加注模式。
圖2 智能潤滑組件
圖3 軸承測溫與智能潤滑系統(tǒng)控制邏輯
當關鍵設備旋轉軸承溫度溫升明顯或者是超過設定的上升值時, 中控操作系統(tǒng)會顯示相應的警報信息,提醒管理人員及時處理。車間的相關管理人員通過觀察該設備的溫升歷史報表結合實際現(xiàn)場的檢查, 可以初步判斷出該設備是硬件故障還是軸承缺油脂,從而進行下一步相應的檢修、潤滑工作。 當確認需要進行潤滑工作時, 管理人員可以在中控PLC操作系統(tǒng)中針對單一或多臺設備設定相應的加油量和加油周期,然后通過PLC 控制對應的電磁給油器給相應的設備進行油脂加注[5]。
傳統(tǒng)小麥加工行業(yè)針對關鍵設備旋轉軸承的潤滑保養(yǎng)等工作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浪費人力物力等問題, 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麥加工企業(yè)的生產能力,如何保證關鍵設備安全運轉、生產平穩(wěn)運行成為企業(yè)重點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難點。 在小麥加工關鍵設備中引入軸承測溫與智能潤滑系統(tǒng), 可以有效地檢測到關鍵設備旋轉軸承的運行情況, 解決人工潤滑難控制等多個問題, 為企業(yè)的連續(xù)生產提供了有效保障,從而有效提升生產的穩(wěn)定性并減少損失,為小麥加工行業(yè)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