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佟
廣東人愛喝湯,愛到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在這一碗碗傳承千年的濃湯里有很多門道。
不同季節(jié)要喝不同的湯,嶺南的春天潮濕多雨,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水汽,感覺什么都會發(fā)霉。這時需要一碗棉茵陳鯽魚湯來祛除你一身的濕氣,喝完之后神清氣爽、身輕如燕。夏日的高溫酷熱則被一碗熱乎乎的陳皮老鴨湯征服,湯水進入肚子里,滋養(yǎng)著燥熱的身心,微微出點汗便將一天的疲憊和暑氣都趕跑了。秋冬干燥,雪梨燉瘦肉、橄欖燉豬肺都是老廣再熟悉不過的湯水了。
都說云南有“18怪”,如果要評廣東“18怪”,那么奇奇怪怪的煲湯材料一定上榜。像當(dāng)歸、麥冬、玉竹這些都是極為常見的中藥材。當(dāng)你對一個廣東朋友抱怨身體不舒服時,他便會信手拈來地告訴你喝點這個湯、煲點那個湯,保你“湯到病除”,仿佛每個廣東人都是“小中醫(yī)”。讓外地人大開眼界的是,水果也能用來煲湯,什么蘋果瘦肉湯、甘蔗羊肉湯、雪梨海底椰湯都是家常小湯。最離奇的是,連別人棄之不用的榴蓮殼也能烹出滋補氣血的榴蓮燉雞湯,還有蝎子、水蟑螂、鱷魚肉都拿來煲湯,仿佛萬物皆可入湯。
俗語說:“一滾二燉三老火?!边@講的是煲湯的做法?!皾L湯”簡單快速,味道鮮美清淡。蛤蜊冬瓜湯就是把冬瓜切片燒開,蛤蜊下水后開殼立刻出鍋,清熱解暑,湯汁鮮美。燉湯則要將食材放入燉盅,隔水燉3~5小時,食材的營養(yǎng)被完美保留。老城區(qū)里遍布大大小小的燉湯店,老人孩子閑時來碗燉湯,益氣補血,調(diào)養(yǎng)身心。年輕人下了夜班來一碗西洋參燉烏雞,補補元氣,犒勞自己。熙熙攘攘的飲湯客便是這個老城最溫暖的煙火氣。老火靚湯在于時間長,火候到位。黃昏日下,翻滾的湯鍋里飄出陣陣香氣,一碗“老媽靚湯”安撫著在外面打拼的辛勞游子。
一碗湯看起來似乎很普通、很市井,比起那些藏在名書古籍里的大學(xué)問仿佛一文不值。然而,善于感知天地、順應(yīng)自然的廣東人,巧用食材,善用食材,將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利用到極致,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這與天地和諧共生的養(yǎng)生智慧難道不是一門大學(xué)問嗎?
【教師點評】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老火靚湯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日常飲食中的標配。但大部分寫這個素材的作文都停留在怎么燉一鍋湯,由配料寫起,到烹制過程,再到湯的滋味。清晰是清晰,但毫無新意。此文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先介紹因為嶺南獨特的氣候特點,每個季節(jié)廣東人都會喝不同種類的湯,達到祛濕除熱、強身健體的目的。接下來寫到煲湯的食材和食材的搭配都很有講究,中藥材入藥,煲“藥膳”湯水,“湯到病除”。從老火靚湯中蘊含的生活智慧到包含著的暖暖的人情味兒,再到“順應(yīng)自然的廣東人,巧用食材,善用食材,將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利用到極致,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的文化高度,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令人贊嘆。(指導(dǎo)老師:鄧?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