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斌,余穎譽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潮汕醫(yī)院,廣東 潮州 515700)
甲狀腺良性腫瘤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碘缺乏、放射性因素、各類激素水平及家庭遺傳因素等均可能導致該病發(fā)生風險增加。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患病初期病情隱匿性較高,臨床癥狀多不具有特異性表現,疾病發(fā)生進展后甲狀腺旁腫核突起,隨吞咽上下移動,情緒異常時腫核直徑增加,該病存在一定惡變可能性[1],因此及早制定合理手術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對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多實施微波消融術治療,既往研究認為,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與預后結局,推廣價值顯著,但仍舊有部分患者手術效果與預后結局較差[2-3]。目前多認為,年齡、甲狀腺功能及并發(fā)其他類型嚴重疾病均可能導致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患者術后預后結局較差[4],但具體危險因素還尚未明確。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療效及其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旨在為此類患者提供手術治療方案的參考,并為患者術后相關治療方案及預防措施的擬定提供數據支持。
1.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男69例,女81例;年齡27~68歲,平均(43.47±4.52)歲。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入院參考臨床表現結合影響學檢查結果預診斷,根據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確診;②所有患者均為單腫瘤患病者;③意識清晰尚可,可配合完成各項實驗室指標檢查及臨床資料收集者;④既往未實施過甲狀腺手術治療者;⑤知曉本研究目的,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甲狀腺惡性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②甲狀腺腫瘤內存在粗大鈣化灶者;③病灶對側聲帶功能不正常者;④凝血功能紊亂或內分泌功能紊亂者;⑤存在機體多器官功能障礙者;⑥隨訪期間所取研究資料收集不齊全者;⑦因轉院或其他各類原因致使病歷資料丟失者。
1.2手術方法: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微波消融術治療,術前完善相關檢查,體位選擇仰臥位,墊高患者肩部,使頸前部能充分暴露,結合超聲圖像明確甲狀腺良性腫瘤存在部位,合理選擇手術部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處理,選擇濃度2%利多卡因予以局部浸潤麻醉,在麻醉點破皮后,于頸部重要組織周圍選擇性注射利多卡因與生理鹽水混合液,由此產生液體隔離帶,借此對重要解剖部位予以保護。儀器選擇KY-2000型微波消融治療儀,取消融針進行結節(jié)穿刺,導入電極,應用多點連續(xù)移動消融模式予以局部消融處理,整個消融治療過程需遵循由淺入深、由遠及近、先上后下的原則,明確整個良性腫瘤區(qū)域的消融治療效果,直至整個良性腫瘤區(qū)域完全被微氣泡的強回聲所覆蓋為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1.3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性別(男性/女性)、年齡、體重指數(BMI)及合并疾病類型(高血壓/糖尿病/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統(tǒng)計。另抽取患者肘靜脈血液3 ml完成對血清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總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離甲狀腺激素(FT4)及總甲狀腺激素(TT4)、促甲狀腺激素(TSH)等指標水平檢測,儀器選擇羅氏E602型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相關檢驗操作按照試劑盒對應說明書規(guī)范執(zhí)行。
1.4觀察項目:所有患者手術治療后1個月均進行治療效果統(tǒng)計評估,評估標準[5]為: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減輕或消失,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縮小2/3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經觸診、超聲波檢查腫塊縮小1/3以上;無效:治療超過3個月,臨床癥狀及局部腫塊未見明顯改善或有所增加。治愈+顯效+判定為療效良好;治療無效者評估為療效較差。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進行為期12個月跟蹤隨訪,參考患者甲狀腺腫瘤直徑縮小程度進行預后評估[6],甲狀腺腫瘤直徑縮小程度≥50%為預后良好,甲狀腺腫瘤直徑縮小程度<50%為預后較差。①統(tǒng)計并比較療效良好組與療效較差組性別、年齡、BMI、合并疾病類型、FT3、TT3、FT4、TT4及TSH等項目指標水平的差異。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納入多因素軟件分析,明確影響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危險因素。②統(tǒng)計并比較預后良好組與預后較差組性別、年齡、BMI、合并疾病類型、FT3、TT3、FT4、TT4及TSH等項目指標水平的差異。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納入多因素軟件分析,明確影響甲狀腺良性腫瘤術后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
1.5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進行分析,采用t及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情況統(tǒng)計:15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經微波消融術治療后療效良好者共127例(84.67%),療效較差者共23例(15.33%);預后良好者共122例(81.33%),預后較差者共28例(18.67%)。
2.2療效良好組與療效較差組臨床指標比較: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血清FT4、TT4、FSH、合并肝功能損傷及腎功能損傷均會導致治療效果降低(P<0.05)。見表1。
表1 療效良好組與療效較差組臨床指標比較
2.3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多因素結果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清FT4、TT4、FSH、合并肝功能損傷及腎功能損傷均屬于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多因素結果分析
2.4預后良好組與預后較差組臨床指標比較: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血清FT4、TT4、FSH、合并肝功能損傷及腎功能損傷均會增加不良預后結局風險(P<0.05)。見表3。
表3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較差組臨床指標比較
2.5影響預后結局的多因素分析結果統(tǒng)計: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清FT4、TT4、FSH、合并肝功能損傷及腎功能損傷均屬于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不良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不良預后的多因素分析結果統(tǒng)計
微波消融術是目前臨床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疾病的常用手段,該治療方式可利用合適的熱能破壞病變組織、細胞,進而發(fā)揮其高效的滅活局部病灶作用[7]。目前微波消融術臨床應用效果與價值已經得到諸多學者肯定,但仍有研究認為,部分甲狀腺良性腫瘤疾病患者經微波消融術治療后療效并不可觀,預后結局較差[8]。現階段臨床認為,甲狀腺腫瘤疾病患者患病期間,其甲狀腺功能損傷不同程度損傷,且部分患者還并發(fā)有腎功能損傷、肝功能損傷,上述因素均可能導致患者治療效果降低,最終甚至危及其預后[9]。
本研究結果肯定了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良好效果,同時還證實了合理手術治療對患者預后結局的改善有積極意義。研究中所采用的微波消融術各項操作均在超聲引導下實施,手術本身對患者機體正常組織的創(chuàng)傷程度較低,對其甲狀腺功能的負性影響較小,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較低,恢復速度快。任云等[10]研究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還表明,甲狀腺功能損傷、肝功能損傷及腎功能損傷均可能導致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與預后結局降低。既往研究提出,甲狀腺腫瘤疾病的發(fā)生均伴隨有FSH表達水平升高,因此FSH可作為評估甲狀腺腫瘤患者疾病發(fā)生及進展的特異性指標[11]。此外,FSH還對甲狀腺細胞的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該指標持續(xù)升高,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增加,臨床治療難度也隨之增加[12]。FT4與TT4均對TSH有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因此上述兩項指標表達水平一定程度上會受到TSH影響,即甲狀腺良性腫瘤疾病患者病情進展促進TSH持續(xù)性升高,而FT4與TT4則呈現出降低趨勢,可以說FT4與TT4對甲狀腺良性腫瘤疾病病情進展有一定的保護效應,兩項指標水平的降低均顯示患者病情加重,治療難度增加[13],故患者治療效果降低,預后結局較差。研究認為,甲狀腺疾病患者血清FT4與TT4水平均與其腎功能呈正相關,即并發(fā)有腎功能損傷的患者較未發(fā)生腎功能損傷的患者血清FT4與TT4水平更低,病情復雜程度更高,臨床治療也相對更加困難[14]。臨床手術治療時若未考慮腎功能損傷對患者病情恢復產生的影響,可能導致患者身體狀況持續(xù)惡化,最終威脅其預后結局。除此之外,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患病期間甲狀腺功能減退,由此可能造成肝功能損害,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與治療難度。研究認為,肝功能損傷可能會一定程度增加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康復期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最終危害其預后結局[15]。實際上并發(fā)肝功能損傷的甲狀腺疾病患者所需恢復時間更長,預后結局與更差,因此針對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患者需密切觀察其肝功能狀態(tài),若存在異常需及早處理,進而為患者病情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
綜上所述,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經微波消融術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預后結局改善效果較好;臨床針對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患者行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檢測可一定程度上評估患者預后,為后續(xù)相關治療手段的制定與改善提供數據參考,進而穩(wěn)定且持續(xù)性改善患者手術效果與預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