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知不覺我也是半個地道東昌府人了,不負眾望,會館的重修也圓滿結束,按照慣例,到了梳理收支,樹碑立傳的時候。
這些年,東昌府日漸繁盛,我山陜商人的生意自然也蒸蒸日上,參與會館事物的商號越來越多,涉及的產業(yè)也從最初的鹽鐵當鋪擴展到方方面面,“上自綢緞,下至蔥蒜,無所不包”,著實把“貨不全,不賺錢”的經商理念發(fā)揮到了極致。
為了會館的正常運營,會館每年春秋兩季會從各商號“抽厘”,以各其營收的千分之四收取,也就是每一兩銀子抽取四厘。這也是本次會館重修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有42980兩。另外還有商號的布施銀、利銀(會館借出銀兩的利息),以及收眾號用物并房租等。
自會館成立以來,每一筆銀兩的入賬與支出均記載得清清楚楚,這是為會館的長久發(fā)展,更是我山陜商人管理錢財的基本準則,以往的每次修繕所用錢財均有碑刻記載得清清楚楚,立于院內。
這幾日,會同幾名賬房先生,把近年來的賬目完整梳理,眾商號所捐厘頭列得清楚。共有捐銀商號450家,其中最多者興盛章,捐銀1373兩8錢2分,超過千兩的還有五家,都是我山陜商人在東昌府的翹楚。當然更多同鄉(xiāng)做的也是小本買賣,捐銀10兩以下的商號有百余家,其中最少的日升皮貨店,捐銀3 兩。
同鄉(xiāng)們生意日隆,結交自然也越發(fā)廣泛。不曾想,輪年司首竟請來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御史溫承惠撰文,按察使司按察使馬舒新篆額,候補國子監(jiān)學正劉漢儒書丹!參與修繕之商號皆與有榮焉。
擇良辰吉日,立碑以記:
余以為茲之重修,非第故者新之、缺者補之等尋常之經營已也。蓋有修而取其新者,焉有修求其修者焉?中殿祀關圣帝君,其后建春秋閣……北殿祀財神大王,南殿祀文昌火神,三殿居西,正大高明,為諸神憑依之所。其東有演戲臺,而看樓對峙,山門屏列,此皆仍舊制而新之者也。殿前饗亭九間,陳俎豆于此,肅拜跪于此,聯鄉(xiāng)誼而飲福酒亦于此。……則鐘鼓二樓列于戲臺之左右,此則增舊制而備美者也?!吣甓じ婵?,跡雖修也,而功倍于創(chuàng)?;貞洺踅ㄖ畷r迄于今六十余年,而廟貌煥然一新,甚盛事也。更可異者,山陜諸友,輻輳而聚此也,其勢至渙也……
參考文獻資料:
《明清山東運河區(qū)域的商人會館》王云
《清代聊城山陜會館碑刻及其史料價值》王云
《聊城山陜會館的營修歷程》張龍
《明清時期的臨清商業(yè)》許檀
《明清時期華北的商業(yè)城鎮(zhèn)與市場層級》許檀
《明清時期山東經濟的發(fā)展》許檀
《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的聊城商業(yè)——以山陜會館碑刻資料為中心的考察》許檀
《清代民間商會會館改擴建建設——以山東聊城山陜會館為例》王毅、付億、吳怡娜
《晉商與明清魯西運河區(qū)域商貿盛況探析》陳立風
《京杭運河文化影響下的山陜會館與戲曲文化傳播研究綜述》趙元征
《從聊城山陜會館戲樓墨記看清末民初的地方戲劇》李泉
《聊城山陜會館建筑裝飾景觀文化基因分析》李唯唯、王麗
《論聊城山陜會館的戲臺與戲曲流動》劉兆霏
《運河文化影響下的聊城山陜會館雕刻藝術美學研究》李正文、朱毅、張雅利
《運河文化影響下的聊城山陜會館建筑裝飾藝術研究》李正文
《建筑石雕保護與現狀分析——以社旗山峽會館為例》凌士義、孫欣萌
《京杭運河沿線山陜會館建筑研究》杜獻寧、李煜、劉浩
《聊城山陜會館建筑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價值》周嘉
《聊城山陜會館研究成果簡述》郭艷君
《聊城山陜會館題詠淺析》宋鳳、魏新華、戴永菲、曾全銀、王越
《清末民初聊城山陜會館戲樓墨記研究》趙玉潔
《山東運河傳統(tǒng)建筑綜合研究》趙鵬飛
《山陜甘會館的建筑裝飾藝術初探》崔華春
《山陜會館建筑里的藝術與商人文化》薛睿、陳波
《山西古建筑琉璃釉陶脊獸藝術的設計特征研究》郭雅菲
參考書目:
《明清山東運河區(qū)域社會變遷》王云 著
《運河名稱——聊城》政協(xié)山東省聊城市委員會 編
《秦風晉韻一館收——聊城山陜會館研究》王慶友 著
文化聊城叢書《山陜會館》林虎 主編
《運河學研究》李泉 主編
《中國大運河年鑒2023》丁延峰 主編
《大運河圖志》高元杰 著
致謝:
本刊采訪制作過程中,得到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古跡處、中共聊城市委宣傳部新聞科、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使拍攝與采訪得以順利進行。聊城市文物事業(yè)服務中心、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馬龍、趙曉彤)、齊魯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為本刊提供學術咨詢;聊城市京劇院為拍攝提供人力及服裝道具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實習生戴天恩、杜雨可晴、劉笑非對本刊出版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