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陜往來東昌府的行商越來越多,米市街、東關街遍布他們的商號。仁義為先,進而取利,這樣的商人倒也值得結交。
與我相熟的太原行商這些年忙于修繕他們的會館,前前后后已七年有余,據(jù)說請來的皆是山陜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木作、石作匠人。近日終于完工,讓他帶我去欣賞一番。聽說之前的會館修建,限于資金等問題,風格要樸素很多。這一次則不同,近五萬兩真金白銀的消耗,換來的會是怎樣的風貌?
自踏上山門前的青石板路始,我便如墜夢境。那是山陜商人借木、石、磚瓦為自己繪制的理想家園,是他們根植心底的樸素信仰,是虛幻,似乎也是真實……僅不同區(qū)域的額坊木雕就已經(jīng)讓我沉醉不思歸路。自山門至戲樓再至大殿,驚喜步步高抬。
山門“山陜會館”的匾額之上,商人牽著載滿貨物的白象、駱駝,接踵而來,那商人頭戴氈帽,似乎還有胡人特色。戲樓之上,福祿壽“三星報喜”,漁樵耕讀“四逸圖”,既表達美好期待,又強調立身之本。只是我這文人,不僅不知其他個別人物究竟為誰,也分辨不清這雕工究竟是圓雕、浮雕、懸雕還是透雕、鏤空雕,只覺刀法細膩,雕工自然,人物栩栩如生,極是傳神。想來還要問一問主事或木作師傅,免得后人也只去猜測這額坊之上的人物究竟是誰,又講述著怎樣吉祥美好的故事。
最精彩之處還在大殿,斯以為這也將成為整座會館的鎮(zhèn)館之寶。大殿三開間,三段木雕,是讓我這十年寒窗之人也詞窮的存在,那是出自民間匠人之手的真正的藝術世界,就活在那梁柱之間。
八仙的故事老少婦孺無人不知,而木作師傅用傳神的雕工把這家喻戶曉的人物刻畫得一眼便識。八仙拱衛(wèi)的則是老子,道教的始祖,長髯飄逸、拂塵揚起,青牛伴其左右,仙氣飄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會館自然也希望各大商號在商海之中,各顯神通,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大殿南側,額坊木雕的主題為孝,這是山陜商人生而為人的自我要求。《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哭竹生筍、恣蚊飽血、懷橘遺親……百善孝為先,故事各異,但所求皆同。大殿北側,下棋的仙人、看棋的樵夫……“爛柯山”的神話故事,當是他們借此感慨時間流逝之苦吧。
看到這里,我已經(jīng)被木作師傅們精湛的手藝完全折服,抬步準備進殿,不曾想,真正的心靈重擊正在等著我。
走到額坊正下方,行商神秘地提醒我抬頭。而后我就呆呆地杵在了原地。在八仙和老子等木雕人物的下方,呈祥納瑞的麒麟、充滿稚氣的小鹿,還有似想要離巢覓食的云雀仿佛聽到有人來的聲音,好奇地探出頭,活靈活現(xiàn),充滿稚趣……我終于徹徹底底淪陷其中,不僅是工匠的技藝,更是巧思,是對生活滿滿的熱愛,就這樣傳遞給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