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是當前國際形勢、青年政策和網絡社會等社會政治背景下的產物,也是中國共產黨統籌“兩個大局”、培養(yǎng)時代新人等戰(zhàn)略安排的客觀要求。在實踐中,新時代中國青年胸懷天下展現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兩個結合”、堅持把愛國主義與胸懷天下統一起來的特征。廣大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化解全球治理難題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中國青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勾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國青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肩負著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缎聲r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展現了剛健自信、胸懷天下、擔當有為、衷心擁護黨的領導的風貌。其中,“胸懷天下”是廣大青年響應黨的號召,擔負起時代責任的具體表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中國青年要正確把握胸懷天下蘊藏的本質內涵,將堅持胸懷天下落到實處,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
實現。
一、新時代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形成背景
從當前國內外政治社會形勢來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統籌“兩個大局”、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客觀要求。
(一)世界大變局營造了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時代機遇
時代賦予了青年對國家、民族、人民、國際社會的責任?!懊恳淮嗄甓加凶约旱碾H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1]”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將人生理想和時代責任結合起來。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強調統籌“兩個大局”,即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表明中國共產黨把中國發(fā)展與全球局勢結合起來進行系統謀劃。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推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提供了中國方案。黨和政府通過搭建對外交往平臺、開展國際合作、引領國際青年議程,為中國青年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對外戰(zhàn)略提供了條件??梢?,時代變革賦予了中國青年時代機遇,促使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大使命。
(二)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戰(zhàn)略目標為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指明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青團要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2]?!边@一論斷指明了新時代好青年的“四條標準”,即“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
堅持胸懷天下是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必然要求。一是“有理想”強調青年要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新時代中國青年只有堅持胸懷天下,積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抵御西方普世價值的錯誤導向,才能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有理想的時代新人。二是“敢擔當”意味著青年要對人類勇于擔負起責任。這就要求中國青年要有國際情懷,要胸懷天下,積極提高國際話語傳播能力,以推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為己任。三是“能吃苦”強調青年經歷磨礪,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和苦惱。這些苦難包括世界大變局引發(fā)的種種難題。因此,“能吃苦”天然要求青年要堅持胸懷天下,正確面對國際競爭中的極限施壓,保持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四是“肯奮斗”強調青年要有頑強奮斗的精神面貌和行為狀態(tài)。新時代中國青年“肯奮斗”不僅表現在為國為民奮斗,而且表現在為全人類而奮斗??傊袊伯a黨關于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任務目標,為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提供了明確指示。
(三)網絡社會風險激發(fā)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主觀意愿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fā)展正推動著中國發(fā)生劇烈的社會變遷,進而直接影響了青年的心理、就業(yè)、交往、消費和教育。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在網絡空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跨境數據流動,并引發(fā)全球對人工智能風險的擔憂,進而彰顯了國際合作對網絡空間治理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3]”這表明,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網絡空間,中國引導青年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需要與其他國家開展交往與合作。青年群體作為“網絡原住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快捷地了解世界信息,也比其他群體更具有國家自信。他們有意愿和信心在互聯網上參與國際事務討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青年有必要也有能力,發(fā)揮堅持胸懷天下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消除人工智能技術的非理性發(fā)展對青年的不良影響。
二、新時代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實踐特征
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始終踐行黨管青年的重要原則,并且以“兩個結合”根本途徑探索堅持胸懷天下的理論基礎,把愛國主義與胸懷天下統一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之中。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青年胸懷天下的全面領導
從中國共產黨歷史來看,黨的領導貫穿于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歷程之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主動加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引導青年投身到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運動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強調青年一代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懷,要注重吸收和借鑒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從人民、國家和文明三個層面對青年胸懷天下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希望中歐雙方的同學,“用平等、尊重、愛心來看待這個世界,用欣賞、包容、互鑒的態(tài)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4],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理解。
在具體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青年胸懷天下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為此,中國共產黨通過開展學習活動、主題教育等措施,堅持將胸懷天下的觀念融入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使青年胸懷天下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當前,中國共產黨指出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強化青年對崇高理想信念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增強青年的歷史自信,使青年在胸懷天下的同時堅持自立自信。
(二)在“兩個結合”中探索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引領青年,在“兩個結合”中形成青年胸懷天下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契合,兩者都強調青年要具備胸懷天下的擔當與責任。一方面,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強調,青年的價值應當體現在對世界和人類的貢獻之上,而不應局限于某個國家或民族。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胸懷天下的豐富思想。比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等觀點皆強調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基于兩者的契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青年,充分汲取中華文化中關于胸懷天下的思想觀念,激發(fā)自立自信的民族精神。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強調青年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但是可以通過實踐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環(huán)境。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推動青年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培養(yǎng)教育青年投身于對外交往實踐。譬如,《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指出,要“不斷豐富各界青年參與國際交往的平臺和渠道,在實踐中培養(yǎng)中國青年的全球勝任力”。
(三)堅持胸懷天下和愛國主義高度統一
中國青年把胸懷天下與愛國主義統一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之中。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強調愛國主義傳統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5]”顯然,愛國主義精神沉淀于中華民族的歷史之中。我們要注重通過加強青年的歷史學習,使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青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并不是要追求盲目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具體來講,愛國主義精神在強調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同時,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積極追求對外交往。中國在堅持獨立自主實現自身發(fā)展的同時,還要借鑒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
三、新時代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的時代意義
新時代中國青年堅持胸懷天下,更好地投入國家和世界的發(fā)展事業(yè)之中,有助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化解全球治理
難題。
(一)發(fā)揮青年主體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青年一代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把自身置身于世界發(fā)展大格局中,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世界現代化進程。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對國際形勢的把握。廣大青年堅持胸懷天下,從人類發(fā)展大潮流的角度,把握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利于更好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作貢獻。
廣大青年通過堅持胸懷天下,形成面向世界的志向、本領、擔當、眼界,在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fā)揮重大作用:一是青年堅持胸懷天下,學習掌握國際前沿科學知識,有利于更好地運用科學技術,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fā)展,進而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二是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以更包容的心態(tài)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自信,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提供精神動力。三是青年堅持胸懷天下,置身于人類未來的大視野中思考國家發(fā)展問題,把握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勢,在推進高水平開放中貢獻力量,進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二)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條件
世界的未來在青年,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希望也在青年。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青年的作用。
新時代中國青年聽從黨的號召,把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方法論融入思想與行動,攜手世界各國青年,在交流互鑒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播者、參與者和貢獻者。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交流互鑒中,中國青年全方位提升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文化基礎。具體來看,中國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秉承中華文明中開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思想,涵養(yǎng)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其二,在交流互鑒中,中國青年增進中外民心相通、促進國家友好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好的國際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青年在兩國友好關系中的作用,強調“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關鍵在于青年之間的交往”。青年發(fā)揮思想活躍、交游廣泛的優(yōu)勢,有效地增強了國家之間的友好氛圍。其三,在交流互鑒中,中國青年提升知識與技能,增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能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奮斗才能實現。中國青年積極參與各種國際人文交流活動,有利于加強他們與世界的聯系,開拓其國際視野,提升其國際合作能力,促使他們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格建設者。
(三)動員青年力量應對全球治理挑戰(zhàn)
從國際形勢來看,當今世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糧食短缺、移民、病毒等全球性問題亟須解決。這就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與世界其他國家青年攜起手來,為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zhàn)積極開展合作;從國內的情況來看,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所要承擔的全球治理責任在不斷加大,對國際話語權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這迫切要求中國青年積極施展才華,參與全球治理的
進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青年積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成為推進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傮w來看,中國青年參與全球治理,表現為以下三種實踐形態(tài):第一種實踐形態(tài)是共青團、青年社會組織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拓寬國際合作網絡,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搭建“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等平臺,引導青年在環(huán)境保護、醫(yī)療救助、糧食危機、能源短缺、扶貧減貧等全球治理議題中發(fā)出中國青年的聲音。第二種實踐形態(tài)是廣大青年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下開展全球治理。第三種實踐形態(tài)是新時代青年借助國際交流平臺,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凝聚國際合作共識。譬如,“全球化智庫”主辦的“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圍繞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經濟復蘇、社會不平等以及氣候變化等議題開展深入交流,提出寶貴建議。
結束語
在世界大變局下,新時代中國青年傳承了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優(yōu)良傳統,努力把握時代發(fā)展大勢,奮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展現了有理想、有擔當的精神風貌。廣大青年胸懷天下必將涵養(yǎng)出深沉的人類情懷,培養(yǎng)出寬廣的國際視野,錘煉出強烈的擔當精神。這將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堅持自立自信,練就過硬的本領,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人民幸福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4.
[4]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51.
[5]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1-12(2).
作者簡介:胡琦(1980— ),男,漢族,湖北漢川人,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世界大變局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國家認同教育改革研究”(項目編號:yjg20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