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較少,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變化。此外,還有些家長可能關心方式不當,如通過翻閱孩子的日記、手機或其他私人物品等行為對其進行關注,這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為高中生對隱私的保護意識已不同于兒童階段。
良好的溝通方式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和家庭和諧的基礎。作為家長,應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包括傾聽他們的聲音、使用積極的語言、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創(chuàng)造互動機會及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溝通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情緒,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成績,還要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幫助其改正。教師要耐心地與學生溝通,了解其焦慮的原因,同時給予關心和理解,再利用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通過實驗、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感受學習樂趣,緩解焦慮情緒。
1.制訂目標和計劃
高中的學習任務較重、壓力較大,一些學生可能會不適應,無法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此時,學生應學會制訂目標和計劃。首先,應明確目標是具體的、可量化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用于激勵自己學習。其次,應認真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確定學習目標時要結合實際,不要脫離實際情況設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最后,制訂學習計劃要包含遠期計劃、中期計劃和近期計劃,并確保計劃的達成性和可行性。明確的目標和計劃能讓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維,樹立優(yōu)先級意識,從而理順學習和生活。
2.學會關注自我
使用積極的語言鼓勵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告訴自己“我可以應對挑戰(zhàn)”“我每天都在進步”“我是有價值的”。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和成就,及時給自己肯定和獎勵,強化積極的自我認知。同時,要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失敗和挫折,將它們視為成長的機會,從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
3.培養(yǎng)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是生活的調味劑,能為學習和生活帶來樂趣和放松。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如音樂、繪畫、閱讀、運動等,可以使我們暫時忘卻煩惱,放松心情,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或興趣小組,還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豐富人生體驗。無須害怕興趣愛好會耽誤學習,只要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能促進全面發(fā)展、開闊視野,還能預防和改善焦慮情緒,對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4.尋求專業(yè)幫助
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應及時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心理醫(yī)生具備專業(yè)的知識和經(jīng)驗,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治療,幫助緩解焦慮情緒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深圳市配套建設經(jīng)費)資助(結核病科,No.SZGSP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