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遠
巴以戰(zhàn)事的骨牌效應,讓全球航運業(yè)迎來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從印度洋進入地中海的最便捷海路—紅海線路受阻。被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的船只,至少涉及55國。2023年最后一天,美軍針對胡塞武裝的回應行動,升級為擊沉對方3艘武裝小艇,打死10人。但胡塞武裝的紅海襲擾行動仍在繼續(xù),不斷有導彈和無人機被美軍攔截。
胡塞武裝背后的伊朗,則在2024年1月3日遭到兩次爆炸襲擊,死亡84人。事發(fā)地克爾曼市,當時正舉行伊朗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被害4周年的紀念活動。蘇萊曼尼當年死于美軍無人機之手,但此次認領針對蘇萊曼尼墓地附近民眾之襲擊的,卻是伊朗和美軍的共同敵人—“伊斯蘭國”恐怖組織。中東緊張局面升級的同時,也變得更加無序。
在打擊哈馬斯3個月后,以色列1月6日宣布,已瓦解哈馬斯在加沙北部的勢力。就在當天,黎巴嫩真主黨發(fā)射60多枚導彈和火箭彈,造成以色列北部空軍基地受損,以軍連日開展報復。種種跡象顯示,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百日大戰(zhàn),可能擴大為美、以同伊朗及其扈從組織的軍事較量。有觀察人士認為,到了當下關口,爆發(fā)第六次中東戰(zhàn)爭可能是遲早的事。
經由海陸進入地中海和歐洲市場,一個重要的關口就是紅?!K伊士運河航線。這段2250公里長的狹窄海域,被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夾著,北端是埃及管轄的蘇伊士運河,南端入口則是僅有30公里寬的曼德海峽。海峽的一邊是吉布提共和國,另一邊則是經歷連年內戰(zhàn)的也門。
對于全球海運行業(yè)來說,也門這個因為什葉派和遜尼派內戰(zhàn)而常年動蕩的貧瘠國度,扼住了“世界航運的咽喉”:通過使用無人機、火箭彈和武裝船只,什葉派胡塞武裝有能力對經過曼德海峽的船只構成安全威脅。這種襲擾已經持續(xù)了超過六個星期,全球航運行業(yè)已經拉響了警報。
聲稱要把紅海變成“墳場”的也門胡塞武裝組織,從2023年11月開始襲擊在紅海航行的“與以色列有關的船只”,并且拍下了多段其成員手持武器攻入貨船的視頻。實際上,胡塞武裝的打擊面已經擴大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貨船,導致馬士基集團等多家大型跨國船運公司宣布,暫停使用紅海和蘇伊士運河。
紅海爆發(fā)危機,給整個國際海運帶來風險,甚至會成為2024年全球經濟動蕩的誘因之一。美國已宣布聯(lián)合多國部隊在紅海護航,但是西班牙和中東多國對此反應冷淡。
在俄烏戰(zhàn)爭的背景下,急于找到俄羅斯能源替代供應方的歐洲,也許會因為紅海局勢而面臨新的危機。須知,全球海上開采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分別有12%和8%要經過紅海海域。而在全球范圍內,有30%的海路航運要經過主要由集裝箱貨運船使用的紅?!K伊士運河航線。據統(tǒng)計,如果繞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再經過大西洋進入地中海,集裝箱貨船需要花費多10天的時間。
對于剛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來說,紅海危機是一個重要打擊。根據《外交事務》雜志的統(tǒng)計,要是紅海—蘇伊士運河的海路完全中斷,亞歐兩個大陸之間的貿易總額會被腰斬40%;危機爆發(fā)后,經過紅海的集裝箱海運的保險費比之前翻了十番,集裝箱貨運價從2023年12月1日到2024年1月1日增加了200%。
小小也門武裝組織襲船,就造成了全球貿易的種種波動,而更進一步的區(qū)域性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也許正在步步逼近。
自去年10月6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南部和劫持人質,導致以軍祭出“鐵劍行動”以來,如果以軍的軍事行動范圍鎖定在總面積只有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帶,那么按照雙方懸殊的實力,這場沖突早應該結束。
但是,當下以色列執(zhí)政聯(lián)盟由多個正統(tǒng)猶太教政黨和民族主義政黨組成,在它們的影響下,以色列戰(zhàn)時內閣似乎并沒有停火的意思。多家媒體1月5日報道,圍繞是不是要在戰(zhàn)時調查當初以軍方的情報失誤,以色列內閣會議上爆發(fā)了激烈爭吵,一些右翼部長抨擊以軍總參謀長赫齊·哈萊維宣布調查的時機不當。
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軍方多次表態(tài),要在區(qū)域范圍內徹底清剿哈馬斯組織。這意味著以色列的軍事目標可能擴大到黎巴嫩乃至伊朗。
隨著以色列防長加蘭特宣布在加沙地帶減少軍事行動,以軍能夠從加沙地帶騰出人力物力,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軍之間的交火也變得猛烈起來。1月3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遭到以色列無人機的空襲,哈馬斯組織二號人物哈魯里被炸死亡。黎巴嫩真主黨則發(fā)表聲明,不會對以色列的這次暗殺行動毫無反應。
近期被炸死的,還有在敘利亞擔任軍事顧問的伊朗高級軍官。去年12月25日,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派駐在駐大馬士革使館的賽義德·拉齊·穆薩維,下班回家后被炸死。伊朗官方媒體歸咎于以色列當天對大馬士革郊外發(fā)動的空襲,伊朗總統(tǒng)萊西稱以色列將為此“付出代價”,但以色列照例沒有認領。
中東問題專家特理塔·帕爾西認為,以色列單方面擴大戰(zhàn)爭范圍的企圖越來越明顯了:內塔尼亞胡政府要把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組織和伊朗革命政府,通通列為大規(guī)模打擊的目標。而即將被列入這個打擊目標的,可能就是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前駐美大使扎曼·索瓦爾在《耶路撒冷郵報》上撰文,認為那些“覺得‘結束的開始’終于來了的人,錯了”。
以色列防長加蘭特則認為,以色列遵守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即1982年黎巴嫩戰(zhàn)爭)后關于黎巴嫩的?;饏f(xié)議的可能性,“就像沙漏倒過來那樣”時間越來越短了。弦外之音,就是暗示以軍已經有了對黎巴嫩動手的企圖。
在以色列看來,黎巴嫩真主黨對于以色列的威脅,可以說遠超盤踞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從地理格局上看,加沙地帶毗鄰的是以色列人口相對稀少的內蓋夫沙漠,而在以色列國境以北的黎巴嫩真主黨,炮火射程則可以覆蓋以色列北部海法港這些核心腹地。
根據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ISS)的統(tǒng)計,黎巴嫩真主黨當下的活躍武裝人數(shù)大概是2.2萬,加上后備部隊,以色列可能要面臨6萬名黎巴嫩武裝人員的對抗。
黎巴嫩真主黨跟胡塞武裝組織一樣,背后都是伊朗的支持。美國財政部宣稱,伊朗每年資助黎巴嫩真主黨的款項是7億美元。在以色列國內,有相當一批人認為,敲打黎巴嫩真主黨,不僅是對伊朗的一次“殺雞儆猴”的舉動,而且對整個中東區(qū)域的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潛在建交國)來說,都是一次實力炫耀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跟以色列建交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一個重要的動機是購買能夠防范伊朗威脅的以色列軍事技術。在穆斯林世界兩派對立的語境下,以色列成為了遜尼派國家的武器供應者,但這一局面正因巴以戰(zhàn)事而發(fā)生微妙變化。
“以色列對準備跟自己建交的那些國家宣示實力和決心,決定了這次行動遠不只是‘結束的開始’……我們的鄰國、我們的建交國,還有一堆我們的真盟友和假盟友,都不喜歡失敗者?!鼻榜v美大使用英語寫的評論文章,顯然是對以色列的最大盟友美國放話。
自從巴以戰(zhàn)事爆發(fā)以來,美國作為以色列最大的盟友,一直投鼠忌器。在拜登政府看來,以色列一方面有權自衛(wèi),但另一方面在美國大選的敏感年份,升級為區(qū)域戰(zhàn)爭將會對拜登的連任前景構成打擊。美國的多個穆斯林社區(qū)領袖表態(tài),鑒于拜登對以色列政府的放任,將會號召穆斯林選民在大選過程中不把票投給民主黨。拜登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過度偏袒,將會在中間偏左的民主黨票倉中失去支持。
由于俄烏戰(zhàn)爭已進入膠著狀態(tài),歐盟方面也十分擔心隨著中東戰(zhàn)事擴大化,將會繼續(xù)出現(xiàn)諸如紅海危機那樣的“黑天鵝”事件,導致全球經濟和能源供應鏈受打擊。此外,視野被中東戰(zhàn)局分散的美國,無疑會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出于共同利益,拜登政府和歐盟當局均希望內塔尼亞胡的下一步軍事行動能被叫停。
就在加蘭特不斷暗示要敲打黎巴嫩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緊急訪問中東。布林肯此行目的,是勸說以色列放棄將戰(zhàn)爭擴大化的計劃。美國媒體披露,拜登政府多名官員正私底下對內塔尼亞胡開展多輪施壓,試圖阻止以色列的額外軍事行動。
以色列和美國在這一輪戰(zhàn)事爆發(fā)兩個月后開始出現(xiàn)分歧,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國領導人的政治前途正面臨各自的關鍵時間點:拜登需要爭取連任,而內塔尼亞胡在面臨國內輿論壓力以及支持率依然在20%以下徘徊的背景下,需要擺出更強悍的姿態(tài)和拿到更多的軍事勝利來挽回自己的聲望,穩(wěn)住自己的保守右翼基本盤。
中東沖突擴大化,在法理上也會讓以色列的戰(zhàn)爭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作為戰(zhàn)時內閣的領導人,內塔尼亞胡也能拖延以色列司法機構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就開始的對自己的貪腐案調查,以及特別軍事法庭針對10月6日情報失準的一系列失職追究。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匿名官員的消息,指出美國軍事高層的評估是,如果以軍在黎巴嫩開展大規(guī)模行動,由于依然有來自加沙地帶的壓力,進展將會非常緩慢,以色列在此地將難以達到軍事戰(zhàn)略目標。
美國軍方估計,如果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爆發(fā)全面沖突,黎巴嫩將會有大概30萬到50萬平民被殺死;而黎巴嫩真主黨的導彈也將會比2006年那時打得更遠,以色列的一系列重要經濟和國防設施,包括在南部的核反應堆,都有可能被波及。
黎巴嫩問題研究專家比拉·薩阿巴認為,以色列對黎巴嫩正式采取軍事行動,將會是中東區(qū)域性戰(zhàn)爭爆發(fā)的標志。如果從以色列國內輿論的調性來看,以軍早已對黎巴嫩磨刀霍霍,第六次中東戰(zhàn)爭也許已經開始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