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林森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倍嗌倌昵?,從語文課本上讀了這首李白的《贈汪倫》之后,便有了到桃花潭看看的念想。癸卯初夏,幾位好友結(jié)伴而行,終于來到位于安徽涇縣的桃花潭。
我們落腳在桃花潭西岸的桃花書院。依山傍水的書院式酒店別具一格,客房沒有門牌號碼,分別用“桃源”“桃李”“桃情”“桃意”等詞語命名。走進房間,書桌上錯落有致地放著數(shù)十本書籍首先映入眼簾。瀏覽書名發(fā)現(xiàn),這些書籍有散文,有詩歌,有歷史傳記與風(fēng)土人情的故事,都與“桃花潭”相關(guān)??头可舷聝蓪?,一樓是客廳,二樓是臥室。透過客房的窗戶平視窗外,是穿越欄桿的薔薇、清新雅致的墨竹、互相纏繞的藤蔓。從二樓長方形天窗遙望天空,藍天白云的畫圖,令人心曠神怡。夜晚,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賞月亮。書院不大,在院子里走了幾圈,只是在院墻拐角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株矮小的桃樹。其實,酒店取名桃花書院,完全是因為桃花潭的緣故,與“桃花”扯不上多少直接的關(guān)系。
從書院的后門走出去便是桃花潭。發(fā)源于黃山山脈的青弋江流經(jīng)翟村與萬村之間的這一段水域,被稱之為桃花潭。這里的青弋江,水綠如藍,水光瀲滟,潔凈得讓我們有了投其懷抱的沖動。淺水灣處清晰見底,鵝卵石之間的魚尾草順著一個方向搖頭擺尾,偶見草叢旁邊棲息著一條斤把重的墨色青弋江魚。有了這些參照物,可以分辨出青弋江水正在由南向北緩緩地流動。沿著親水平臺的臺階慢慢下,來到貼近水面的地方,我們又發(fā)現(xiàn)青弋江還在慢慢地漲水。向下游遙望,青弋江突然分了個岔,分岔處的水面涌現(xiàn)出一片波紋,可明顯地看出那里的江水流動得略顯匆忙。然而,青弋江的大片水面又是那樣的風(fēng)平浪靜,完全察覺不到暗流涌動的跡象。不遠處的江心小島上樹木生長得郁郁蔥蔥,層層疊翠。江東岸邊的古鎮(zhèn)、古村、古棧橋、古渡口、古建筑、古樹木……還有,遠方聳立著的一座座青山,此起彼伏,錯落有致,云霧在山間環(huán)繞。作為背景的天空呈現(xiàn)出的是朦朦朧朧、輕描淡寫。這地平線之上的風(fēng)景,又完完整整地倒映在青弋江水之中,構(gòu)成了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水墨長卷。
說桃花潭是一幅水墨長卷一點也不過分。當(dāng)年汪倫以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為由,邀約李白來此作客。李白來了之后,汪倫如實相告,“桃花”實為潭名,“萬家”乃酒店主人姓萬。李白被汪倫的實誠與盛情所感動,與其詩酒唱和,流連忘返。東園古渡,是李白往返桃花潭的必經(jīng)之處,我們在這里徘徊,覓尋李白留下的痕跡。亭臺岸閣,踏歌古道,是汪倫和村民們一起踏歌起舞為李白送行的地方,是汪倫對待好友的那種癡情,讓李白留下了世代相傳的千古名句。尋訪李白留下故事與傳說的彩虹崗、壘玉墩、釣隱臺等景點,在西岸古村或石板、或卵石砌成的古道上漫步,看到的是到處破敗不堪的危房,古村當(dāng)年的繁華已經(jīng)變得過于蕭條,幾多凄涼。只有那十里桃花潭長生不老,潭水清澈可人,潭光魅力四射,婀娜多姿,風(fēng)采依然綻放,姿色不輸當(dāng)年,有情,有意,有靈氣,令人陶醉,讓人癡迷。在李白當(dāng)年曾經(jīng)往返的十里桃花潭漂流,碧波漣漪,微風(fēng)蕩漾,兩岸風(fēng)光盡收眼底,與桃花潭水零距離接觸,享受桃花潭畫意詩情般的擁抱,感覺是當(dāng)了一回桃花潭水墨長卷里的主人。
之后的幾日晨起,第一件事就是觀賞桃花潭晨霧。乳白色的晨霧,在桃花潭水面上飄來蕩去,升騰,墜落;相聚,分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望不到源頭,也望不到盡頭……若隱若現(xiàn),若聚若離,變幻莫測,如夢似幻,非常神奇。晨霧里的桃花潭,好似濃妝淡抹的少女,裝扮得恰到好處,嬌羞得惹人憐愛。桃花潭水面上的晨霧與遠方群山之間繚繞著的晨霧遙相呼應(yīng),相輔相成。兩岸風(fēng)光通過桃花潭水面晨霧留白處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潭水之中。此時此刻的桃花潭水墨長卷,已經(jīng)成了人間仙境,成了國畫中的藝術(shù)極品,收藏在了極其簡潔又極其奢侈的藝術(shù)殿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