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18項教學任務中的第一項,其目的是要指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書籍閱讀,拓寬閱讀視野,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方式,提高其閱讀欣賞水平,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進而讓學生對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并對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邊城》是沈從文長篇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牧歌”式小說,優(yōu)秀的文筆和深遠的意蘊讓這部作品成為沈從文長篇小說的最佳代表之一。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對在湘西小城里相依為命的祖孫平靜的生活,還有一種無法磨滅的孤獨與“隱隱的悲哀”?!哆叧恰纷畛跏巧驈奈乃岢龅囊环N“美好、健全、自然、不違背人類本性”的“人生形式”。然而,《邊城》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優(yōu)美”,更多的是一種面對命運變化時人類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無力感。正是這種對生活的無可奈何與同情,才使《邊城》具有了深刻的人格與魔力。同時,它又是作家沈從文在迷惘中尋求前途的一條希望之道。小說的人格與神韻,作家對人生的思考,都值得學生去欣賞與感悟。《邊城》是一部長達約七萬字的長篇小說,對于指導讀者整體閱讀體驗和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按照“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一教學要求,將《邊城》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分為18個課時,即閱讀準備、基礎閱讀、深入閱讀、表達交流、定向寫作等五個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設置了清晰的閱讀任務。表1列出了詳細的過程。
一、閱讀準備(10天,課外進行)
該階段任務:在10天內將《邊城》通讀一遍,按照自己的習慣完成相關閱讀筆記,并且建立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
自購書籍:建議學生自己購買《邊城》一冊的印刷版本和《從文自傳》等輔佐書籍。通過《從文自傳》這一輔導性教材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沈從文的生平、事業(yè)、思想和命運等,也可以從中獲得生活的啟示,引導學生朝著更高的品格方向邁進,還可以從各個方面把握國家、社會和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脈絡。通過對其“自傳”的研究,可以理解其作品的文學價值,從而對《邊城》中的“思想內涵”“主題內涵”“藝術形態(tài)”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
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在10天之內完成《邊城》這本書的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在此期間,學生的閱讀重點應該完全集中于書本的閱讀,不能分心。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也需要給予相應的指導。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重復的閱讀過程當中對重點章節(jié)進行思考,尤其是不同時間節(jié)點以及主人公的心態(tài)變化上需要做好閱讀筆記,并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用于后續(xù)的交流探討。
建立微信群進行討論:為了方便在課余時間進行分組交流,學生可以在線上建立討論組來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讀書進展。學生也可以在線上收集有關《邊城》的各類資料并推送,以便更加了解這一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相關資料。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新的想法和獨特的觀點,并予以支持。
二、初級閱讀階段(3課時,在教室進行)
該階段任務:第一次閱讀《邊城》后,找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小組討論,并為自己的研究制訂若干主題。
(一)對學生提問的范疇進行預先設定
1.《邊城》是一個什么樣的城?
2.《邊城》在敘述什么?
3.作者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邊城》?
(二)針對上述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1.對《邊城》一書中有關環(huán)境和民情的描述進行整理,并對其進行分析,探索該小說中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之美。
2.根據(jù)翠翠和哥哥、儺送、爺爺和順順之間的聯(lián)系,繪制一幅思維導圖,分析翠翠和哥哥之間的感情,討論翠翠愛情悲劇的根源,并猜測“這個人”會不會再次出現(xiàn)。
3.以《從文自傳》為中心,對沈從文的生平進行整理。
材料整理的重點在于,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與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并結合所收集到的材料,探討《邊城》的寫作意圖。除此之外,對于沈從文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通過文字表達出的情感進行整理和歸納。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邊城》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沈從文作品的美與悲傷。
學生挑選一個自己較喜愛的主題進行討論,然后將討論結果記錄在閱讀筆記上。
三、深度閱讀階段(5課時,在教室進行)
該階段任務:對文章進行選擇性閱讀,通過溝通找出學習和研究的內容。
(一)閱讀交流
選擇相同主題的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閱讀心得。教師帶領學生通過相互的溝通和碰撞,尋找到更多值得學習的問題。設置提問的范疇:意象、人物、主題、結構及其他。
1.形象類別。借助此問題,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整理和探索。
(1)對不斷重復的“虎耳草”形象進行整理,并探討其與翠翠之間的關系。
(2)對“白塔”這一形象進行整理和分析,探討其與主人公的人生際遇之間的關系。
(3)對“端午節(jié)”作為一個重復性的節(jié)慶活動進行整理,并探討其在其中的功能。
(4)通過對“碾坊”和“渡船”兩個故事的整理和分析,探討這兩個故事能否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戀愛觀念。
學生思考:“翠翠的戀愛本來就是一場悲劇,但是我們怎么會覺得它很美呢?”由此,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邊城》中所表現(xiàn)出的“美和憂傷”。
2.角色類別。通過提問,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體會文章語言。
(1)為何翠翠始終不肯表白?
(2)爺爺為何對翠翠的感情抉擇總要有個周密的計劃?
(3)在感情的問題上,兩個人為何要互相退讓?
(4)為什么順順、楊馬兵、妓女這些配角在作家的筆下卻是那么單純,那么美麗?
3.專題類別。通過提問可以使學生注意到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那“這個人”還能再出現(xiàn)嗎?
(2)在《邊城》中,有幾個隱含著悲劇性的線索或鋪墊?
(3)沈從文寫《邊城》有何實際價值?
4.結構類別。通過此問題,可以使學生了解記敘文的基本方法和寫作技巧。
(1)從《邊城》一開始,我們得到了哪些提示?
(2)《邊城》的最后一段在本書中起到什么作用?
(3)在《邊城》中,翠翠的父親和母親被描寫了三次,為何沒有一次敘述完畢?
(4)文章的最后,作者為何將祖父置于風雨之夜,這一點與文章開始描寫的“邊城”的自然之美和風土人情之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又意味著什么呢?
5.其他類別。借此問題,可以讓學生建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好的讀書習慣。
(1)《邊城》中的角色起名,有何隱喻?
(2)《邊城》所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戀愛觀念?
(3)《邊城》中人物的悲劇性與沈從文的身世有何關聯(lián)?
(4)沈從文《邊城》一書受苗族文化的影響是怎樣的?
(二)對上述問題的回答(舉例說明人物和其形象描寫)
教師帶學生進入計算機教室,之后組織學生在微博一類的社交平臺收集《邊城》的有關資料并進行閱讀。其中,吳泓老師的個人網(wǎng)絡日志和其他在線資源是教師學習的重要內容。之后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檔案,并將從網(wǎng)上找到的相關信息下載、保存,然后對其進行綜合、篩選和分析,去粗取精、求同存異,同時保留自己的獨立性(這一點很重要)。
如那株“虎耳草”,為什么會在這篇論文中反復提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五篇關于虎耳草的文章,并注意這些文章的含義。例如,十四章一開頭,就提到了虎耳草,文中描寫翠翠的內心剖白與對爺爺?shù)膽涯?,且在懷念過程中數(shù)次提到虎耳草,不管是在情感表達方面還是對男主人公感情確定方面,虎耳草這一重要元素都有出現(xiàn),而這一把“虎耳草”,恰恰就是翠翠對愛情的回應。
以“為什么翠翠永遠不會說出自己的心聲”為題,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得出翠翠愛情悲劇不可避免,幫助學生了解寫作技巧并學習。
四、表達交流階段(2課時,在教室進行)
該階段任務:在這一階段,學生要以自己的讀書心得為基礎,選擇一個話題,并在此基礎上準備3分鐘的發(fā)言,發(fā)言的內容要具有明確的主題,要有條理,還要寫出演講稿,并制作PPT。
五、定向寫作階段(8課時)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網(wǎng)上課堂完成的。要求學生以發(fā)言的主題為方向,對有關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擬訂提綱,并編寫出一份文章的初稿。之后在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基礎上,對其進行修訂,最后完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小論文。重點介紹文章格式:摘要、關鍵詞、主體、參考文獻等。
教師為學生提供示范。
學員練習(大綱):
標題:《邊城》中的伏筆
一、開始
《邊城》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簡單,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蛟S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更動人的東西。一種帶著淚水的笑容,往往比一場簡單的悲歡離合更能打動人心。沈從文在《邊城》中用他精妙的筆法,將一種凄涼之美隱約地透露出主角的悲哀和最后的落寞。
二、翠翠雙親的愛情悲劇
三、爺爺和翠翠個性中的弱點
1.憂心忡忡的老水手
2.翠翠個性中的弱點
四、老大之亡
五、收尾
沈從文通過《邊城》對人生和諧的割裂,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缺憾,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命運推動下普羅眾生無法左右生活變故的遺憾,以翠翠的情感之路表現(xiàn)愛情的遺憾。或許從一開始,作者就把翠翠父母卷入了一場戀愛的悲劇,就已經(jīng)打下了該作品愛情悲劇的基調,而在此之前,翠翠和爺爺?shù)倪t疑,老大的去世,更是讓這部小說充滿了一種悲壯的味道,讓整個故事有了悲劇色彩的渲染,但又像是一個意外。正如沈從文在他的《邊城》里寫的那樣:“一切依舊,惟對于生活,卻仿佛什么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p>
通過以上五步的全面閱讀,學生不但可以體會到作為中國新派文學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湘西世界”的沈從文的《邊城》,也可以從中學習“整理探究”“品味”“把握”“關注”“針對性”等閱讀方式,為將來閱讀《邊城》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編輯:曾彥慧
作者簡介:范曉燕(1975—),女,河南新蔡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