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是存儲人類元文化的圣殿,蘊含著被公眾理解、閱讀、品味的文化內力。然而,檔案館文化內力是需要品讀、彰顯與傳播的。而構建自己的文化品牌,無疑是檔案館將其文化內力外顯的最佳路徑。
品牌是一種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往往象征著一種認可、一種標準、一種好品質。文化品牌既是品牌的文化,同時也是文化的品牌,代表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生命力,體現(xiàn)為文化情感性與功能性兼具的價值凝聚力,是文化產品感知性與知名度的集合體。檔案館文化品牌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升檔案館的認知度和美譽度,還能夠增強檔案館的吸引力與核心競爭力。
構建檔案館文化品牌,既是檔案館文化價值外溢的內在需求,也是社會公眾對檔案文化的外在訴求。一方面,檔案館是“人類元文化”的圣殿,擁有深厚文化內力:一方面卻是檔案館被排斥在社會文化主體之外的尷尬。因此,檔案館深感“走出去”“被知道”的重要性。當下,檔案館“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就是打好“文化牌”,通過構建檔案文化品牌,塑造檔案行業(yè)發(fā)展的文化之魂;通過建構檔案館文化品牌,讓社會周知檔案館的文化魅力,加速釋放檔案館文化價值、全面提升檔案館文化功能。
檔案館的文化品牌是對檔案館文化的集中承載,主要蘊含在館藏資源、特色文創(chuàng)與文化服務等差異化優(yōu)勢之中。檔案館文化品牌特征與檔案館文化的包容性、社會性、人本性等特征一脈相承,集中融合在檔案館文化品牌層次性的結構系統(tǒng)之中。其從外而內涵蓋符號層、精神層和基因層,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呈現(xiàn)出開放性、整體性、動態(tài)性等特征。符號層代表檔案館文化品牌的表層,如空間布局上的視覺文化符號、管理制度等;精神層是檔案館文化品牌的中層,即文化理念與價值信仰、品牌意識和態(tài)度等;基因層則是檔案館文化品牌的里層,關系到檔案館文化的基本密碼序列,成為檔案館文化品牌美譽和影響力的內核所在。
檔案是歷史的標本,文化是檔案的實質。近年來,隨著“四史”教育的不斷推進,公眾對于溯本清源的積極性日益高漲,對于歷史真相的探索興趣也愈發(fā)濃厚。作為歷史文化記憶的真實再現(xiàn),檔案自然成為人們尋根問底之直接對象,檔案館也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更多人愿意走近的場所。在國家、城市、鄉(xiāng)村等各種記憶工程中,檔案館憑借其館藏優(yōu)勢、職業(yè)優(yōu)勢甚至成為記憶工程的主導力量。這些都說明社會公眾對檔案作為文化元資源的角色認同與文化自覺。面對社會上逐漸興起的“根源式”“真相性”文化消費需求,檔案館只有適時、主動地構建文化品牌,才能吸引并留住公眾,創(chuàng)造并引導文化需求,為公眾帶來比物質消費更為持久穩(wěn)固的幸福感。
綜而言之,構建文化品牌,應是當下檔案館聚焦檔案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有效彰顯檔案館文化內力的必要舉措,更是實現(xiàn)檔案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應有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