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忠
(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江蘇 揚州 225200)
江都閘管理所管理著江都水利樞紐芒稻閘、江都西閘、江都東閘和送水閘等大中型水閘,擔負著配合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北送,抽排里下河澇水入江,自流引江水和利用淮河余水向里下河腹地提供灌溉用水及沿海港口沖淤保港等任務。這4座水閘配合江都4 座抽水站,可以完成調水、排澇、發(fā)電等多項任務,4 座水閘之間相互配合,也可以發(fā)揮引水、排澇作用[1]。
江都東閘位于江都市境內的新通揚運河上,是江都水利樞紐配套工程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自流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區(qū),配合江都抽水站抽排里下河澇水,配合江都三站發(fā)電,排放發(fā)電尾水入里下河地區(qū)。工程于1977年開始興建,1978年竣工,共13孔,設計流量550 m3/s。閘總長120 m,總寬91.2 m,每孔凈寬6 m,閘門采用上下扉門結構型式。工程于2005—2007 年進行了加固改造,根據(jù)《江都東閘除險加固改造工程初步設計》,新通揚運河東引按原規(guī)劃自流引江550 m3/s,故東閘加固仍按原設計流量550 m3/s考慮。
水閘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應嚴格遵照設計標準調度,應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調度指令、用水計劃或批準的控制運用方案進行,根據(jù)上級調度指令執(zhí)行[2]。如因特殊原因需突破運用標準,必須由相關設計單位提供依據(jù),并經有關部門批準后執(zhí)行[3]。
江都西閘是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和里下河地區(qū)自流引江的渠首工程,以過閘流量不超過950 m3/s進行控制。在江都抽水站33臺機組全力抽水時,實際流量超過500 m3/s,最大流量可達530 m3/s。因此,當江都抽水站抽水與江都東閘自流引江同時投入運行時,即使長江來水豐沛,江都東閘引水流量最大為450 m3/s。當江都抽水站不開機運行,或江都抽水站部分運用流量不超過400 m3/s,江都東閘可達到設計流量550 m3/s引水。
在長江枯水期時,江都東閘未達到設計流量550 m3/s引水,若加上江都抽水站抽水運行,此時全力引水尤為重要。
在確保工程安全情況下,全力引水是抗旱期的有效措施。江都東閘全力引水以“安全第一、應引盡引、引則多引”的原則合理調度運用,確保引水量達到最大,滿足全力引水抗旱要求。江都西閘與長江三江營相連,水位受長江潮汐影響,高低潮明顯。江都東閘自流引江的流量大小受江都西閘的過閘流量及江都抽水站抽水流量的雙重限制,因此需在江都西閘過閘流量與江都抽水站流量差之間盡量多引水。近幾年江都抽水站和江蘇東閘運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江都抽水站和江蘇東閘運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在長江豐水期,由于長江上游來水較多,江都東閘全力引水時,此工況下主要考慮控制東閘過閘流量不超過設計流量運行,適時控制閘門開度。在長江枯水期時,由于長江上游來水較少,江都東閘全力引水時,閘門調至最大開度,此時江都東閘過閘流量不會超過設計過閘流量,但必須時刻關注上游側長江漲落潮及上下游水位差。在落潮階段,上游水位接近下游水位時,要做到及時關閉閘門,防止江水倒流。
江都閘管理所于2020 年順利通過江蘇省水利廳首批精細化管理單位驗收,持續(xù)推進工程精細化管理。按照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大精細化軟件平臺的應用,明確專人全面推進和落實,做到精準調度、精細管理、精心運行。同時強化運行值班管理,落實三級值班制度,部門責任人及值班人員嚴守工作崗位,及時上報工情、水情,做好值班記錄,嚴格交接班制度,為全力引水提供制度保障。
江都閘管理所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加大職工培訓力度,努力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利用多種學習渠道,組織開展電氣、機械、土建等技術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培訓。同時,針對工程運行中出現(xiàn)的故障,利用技能實踐操作室和現(xiàn)場設備,對職工進行閘門啟閉、設備維護、工程巡查方面的專題業(yè)務培訓,確保員工能夠熟練操作,為全力引水提供技術保障。
江都閘管理所4 座大中型水閘建設年代較久,由于運行頻繁,部分工程設施存在老化破舊現(xiàn)象。管理所加強管理、精心養(yǎng)護,及時開展工程安全鑒定和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始終保持工程處于良好狀態(tài)。2021 年對江都東閘啟閉機減速箱普遍滲油現(xiàn)象進行全面徹底處理,更換所有密封,確保工程安全運行,為全力引水提供本質保障。
積極開展水閘智能化建設,江都東閘感潮引水智能化控制系統(tǒng)和潮水位預測模型已投入使用,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在東閘智能感潮系統(tǒng)投入運用前,需人工時刻關注長江潮水位,及時控制閘門,避免江水倒流。該系統(tǒng)投入運用以來,減輕了值班運行人員的壓力,增加了閘門自動啟閉頻率,做到精準控制,滿足全力引水需求,使用效果良好,達到預期使用目標。江都東閘感潮引水智能化控制系統(tǒng)和潮水位預測模型運用,實現(xiàn)潮水自動跟蹤、閘門自動啟閉,為全力引水提供可靠保障。
根據(jù)“精細管護、高效運行、本質安全”的水利工程管理現(xiàn)代化目標[4],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重點抓好工程汛前汛后檢查、安全評估和安全專項檢查等,根據(jù)各考核組提出的意見,及時落實整改。加強水閘管理范圍內巡查,由于長江潮位的持續(xù)回落導致漂浮物堆積于水閘進水口門處,影響工程安全運行和調水效能,管理所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利用吊車、船只等對閘口區(qū)域內漂浮物進行打撈,為工程運行提供安全保障。
2022年,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抽水站安全運行205 d,向北調水66.1 億m3;江都東閘運行331 d,引水44.3 億m3。江都東閘搶抓時機、研判水情、精準調度,長時間全力引水,為里下河旱情緩解起到一定作用,發(fā)揮出水利工程應有的效能。在抗旱前提下充分發(fā)揮最大工程效益是首要任務,為了保障抗旱工作有序進行,強化對區(qū)域現(xiàn)有抗旱水源的統(tǒng)一管理和科學配置,統(tǒng)籌安排確保重點,使有限的水源發(fā)揮最大的抗旱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