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哈士奇,大名西伯利亞雪橇犬,因為日常行為看似幼稚,被叫“二哈”,成為現(xiàn)在很多搞笑視頻、表情包的主角。但在醫(yī)學史上,二哈們在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這一真實事件后來被改編為電影《多哥》,于2019年上映。
故事的最開始,我們要講一種已遠去的烈性傳染病——白喉。這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自從推行百白破三聯(lián)疫苗的預防接種以來,白喉已經(jīng)成為一種罕見疾病,然而在百年以前,白喉卻是一種致死性極高的傳染病,尤其對于兒童而言。
1925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北極圈附近,人口不足2000人的諾姆鎮(zhèn)。當?shù)氐膼鬯够和斜┌l(fā)了白喉疫情,諾姆鎮(zhèn)唯一的醫(yī)生柯蒂斯·韋爾奇很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shù)赝林用駥@種疾病幾乎沒有免疫力,急需白喉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療。韋爾奇向外界發(fā)出了求救電報。很巧,就在阿拉斯加南部的安克雷奇市,一家醫(yī)院在倉庫中發(fā)現(xiàn)了30萬單位血清的庫存。
救命的血清有了,但怎么運輸呢?諾姆鎮(zhèn)在阿拉斯加的邊遠地帶,冬季到達諾姆鎮(zhèn)的唯一途徑,是先乘坐火車跨越數(shù)百公里,從安克雷奇到達尼納納,再乘坐狗拉雪橇,進行1000多公里的苦旅,整趟行程折騰下來通常需要一個月。
孩子們等不到一個月!怎么辦?20名雪橇手帶著150只哈士奇挺身而出,決定靠接力傳遞的方式運輸血清。1925年1月27日,載有血清的火車抵達尼納納。執(zhí)行第一棒任務的威廉·香農(nóng)不顧旁人“等到天氣好轉再出發(fā)”的建議,拿到血清后立即勇敢地跳上了雪橇。
所有的偉大,都來自一個勇敢的開始。果不出所料,路途中的氣溫迅速地降到零下60攝氏度。此時的北極圈,每天的黑夜有17小時,漫山遍野的冰雪,無跡可尋的小道,黑暗吞噬了一切,甚至包括無線電信號……盡管如此,人與狗仍通力合作,熊熊燃燒的信念支撐著雪橇隊一步一步地接近終點。
這段接力之旅的最后272公里,是整條線路中公認的最困難最兇險的路段,一共包含3段接力。這一攻堅克難的任務交給了多哥及巴爾托分別帶領的狗隊。
多哥的主人萊昂哈德·塞帕拉是阿拉斯加雪橇比賽的冠軍,為了盡快將血清送出,藝高人膽大的他決定抄一條近路:冰封的諾頓灣海面。在隨時可能破裂的海面上,塞帕拉率領多哥為首的隊伍小心又奮力地前行。塞帕拉對多哥充滿信心,它是一只完美的雪橇犬:勇敢、強壯、順從,具有發(fā)現(xiàn)蹤跡的非凡能力。多哥不負眾望,準確無誤地帶領隊伍完成了穿越。其中最驚險的是,在他們穿越完冰封海面僅僅3小時后,冰面就從他們走過的地方破裂、沉降了。
最后的沖刺是由雪橇夫甘納·卡森和巴爾托共同完成的。然而天公不作美,暴風雪來襲,卡森什么也看不見,只能被動依靠雪橇犬的勇敢與直覺摸索前進。
距離第一棒的威廉·香農(nóng)跳上雪橇只過了5天半,卡森和巴爾托抵達諾姆鎮(zhèn),將血清送到了韋爾奇醫(yī)生的手上,注射到了病童的體內,疫魔退散了。這支由哈士奇擔當主力的接力隊伍,以大無畏的勇氣擊敗了變幻莫測的荒原與咆哮肆虐的暴風雪,挽救了當?shù)氐暮⒆觽?,這就是被后世稱為“1925諾姆血清疾馳”的非凡壯舉。
豌豆//摘自果殼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LS/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