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天
在現(xiàn)代航空和航天器上,裝載著導航儀器。而某些種類的動物卻天生具有非凡的導航能力,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當北半球處于夏季的時候,北極燕鷗生活在北極圈內(nèi)的島上。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它們找不到吃的,便向南極遷徙。它們越過赤道,來到處于夏季的南半球。而當南半球處于冬季的時候,它們又遷徙到北極圈內(nèi)。這長達4萬千米的遷徙,沒有高超的導航能力可不行。在它們的腦子里好像裝著一幅“導航圖”。它們靠著“導航圖”的指引,不走彎路或者少走彎路,從而安全而又快速地到達目的地。
奧地利生物學家弗里希曾在20世紀40年代通過一系列實驗,發(fā)現(xiàn)了鴿子導航的秘密。弗里希發(fā)現(xiàn),鴿子不僅能夠利用太陽導航,還能利用磁場來導航。他給鴿子戴上了一個特制的小頭盔,可以控制鴿子飛行時的磁場。當頭盔產(chǎn)生一個北極朝上的磁場時,鴿子就找不到出發(fā)地;但是給它一個南極朝上的磁場時,鴿子就能夠飛回原地。這說明鴿子是具有利用靠磁場來導航的能力。
蜜蜂的“導航系統(tǒng)”不受天氣的影響。在陰天時,太陽光通過云層被散射成了“偏振光”。人們看不見太陽,就難以確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然而,蜜蜂卻有辦法,它利用自己的復眼——“檢偏器”,根據(jù)偏振光的方向來確定太陽的位置。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根據(jù)蜜蜂利用偏振光導航的原理,還為航海事業(yè)研制出了“偏振光導航羅盤”。
夜蛾是利用月光來導航的。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察,發(fā)現(xiàn)夜蛾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夜蛾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睛中。在逃避蝙蝠的追蹤時,夜蛾總是繞過障礙物后,再轉(zhuǎn)一個彎,月光仍從原先的方向射來,這樣它就找到了方向?!帮w蛾撲火”,正是它把火光當成月光導致的悲劇。這也從側(cè)面證明了夜蛾是利用月光來導航的。
大馬哈魚靠氣味“導航”。每當?shù)搅朔敝臣竟?jié),大馬哈魚便從海里出發(fā),沿著江河逆流而上,回到它們的出生地去產(chǎn)卵,行程近3000千米。那么它們是靠什么導航的呢?科學家將在產(chǎn)卵區(qū)捕捉到的大馬哈魚分成三組,一組去掉視覺器官,一組去掉嗅覺器官,一組去掉聽覺器官,然后放回到河里。到了下一年產(chǎn)卵期,仍在原地捕捉,但唯獨沒有捕捉到去掉嗅覺器官的大馬哈魚。由此可知,大馬哈魚是靠嗅覺器官來認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