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六華
野塘打窩有一套基本方法,還有一些重要原則需要遵循,否則就會勞而不獲。
在池塘水庫等處靜水垂釣,通過打窩子的辦法將魚招來,做到先誘后釣,是提高釣獲量的重要手段。下面就野塘釣魚介紹一些常用的打窩方法。
誘釣餌合一不驚魚
有些釣友打窩子時喜歡向水中拋投誘餌,認為這樣方便快捷,實際上拋投時誘餌直接擊打水面,易使魚兒受到驚嚇,遠遁他方。而且手拋誘餌,誘餌區(qū)域過大,不利于魚的高度集中。而誘釣餌合一則可避免上述不足?!芭_釣”法就是誘釣餌合一的最佳體現。用此法投餌落點范圍小,有位臺釣高手說,他每次下竿釣餌落點的分布區(qū)域直徑不會超過10厘米,如此大小的范圍魚的密度自然會很高。此外,釣餌松散不黏結,從入水起就開始散化掉渣——霧化,最能招魚。采用誘釣餌合一的打窩方法應該勤換餌,較高頻率地換餌相當于不斷向釣點(窩內)投誘餌。
還有一種被稱為“包食”(也稱雙層餌)的餌,也是極佳的誘釣合一的餌料。垂釣前配制兩種餌料,先將入水不易散化的釣餌裝在鉤上作為內“核”,后將入水易化的誘餌包于釣餌之外,做成核桃大小。入水后外層餌料很快融化散開,自然形成窩子,而不易化開的釣餌居其正中,這時魚兒循味前來攝食,誘餌已散開,只聞得其味,見不得其形,魚兒能夠吸食的只有鉤上的釣餌,故此“包食”的上魚率較高,最適合在水闊魚稀的野塘使用。
水寬岸長多窩輪釣
在水寬岸長一時又選不準釣點的情況下,如果釣魚的人少,可采用多點輪釣的辦法,即選定五六處甚至更多的釣點,每個間隔6至10米,在每個釣點投下誘餌,并作出標記,便于尋認。等候一陣后便可持竿輪窩下鉤。也可以通過觀察,在有魚星的窩子內下竿。在某一釣點釣過一陣之后,可以再從開始下誘餌的窩子中選擇若干窩子作為釣點,繼續(xù)投入誘餌,以便輪釣。一般情況下,輪釣要比單窩定點釣收獲好一些。
制造酸水區(qū)釣鰱鳙
鰱鳙對酸臭味道特別敏感,如果采用多支海竿垂釣,釣點水深在2至3米左右,可以通過制造酸水區(qū)招鰱鳙過來就食。
具體的做法是在選好釣點之后,拋投帶酸味的誘餌,制造一片20至30平方米大小的酸水區(qū)。拋餌的時候可根據地形,或成片狀或成條狀,面積要根據野塘大小來決定。一般情況下,酸水區(qū)面積越大,招魚越快。在鰱鳙較多的水塘內,投酸餌20分鐘后,即可明顯地觀察到魚進窩攝食的跡象。在水闊魚稀的地方,不出1小時也會有鰱鳙出沒。
鮮草為餌追鯇施誘
野生草魚大多吃草,到野塘等地垂釣,可用草打窩子招魚。
方法是先收集鮮草,只要沒有異味,任何野草都可勝任。
當然最好的還是嫩葦葉、野麥、狗尾巴草等。打底窩時先將草捆成直徑10厘米的小把,草中夾石塊作為配重,使草把能夠沉入水底;打半浮窩時,草把用繩子捆住后,下墜石塊,以繩子的長度來確定草把在水中的深度;打浮窩時因草本身較輕,只要用樁和繩將草把固定后置于水中,防止草葉漂移即可。以草打窩時,最好也以草為餌,使用串鉤釣底或釣?。S誘餌狀態(tài)施釣)。
水草茂密處打窩二法
在水草密集的野塘垂釣,可以針對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有效的打窩方法。
挑小窩:在有水草的野塘下竿,釣線不能拋投,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采用長竿短線,將釣線垂直遞到草洞中。挑小窩就是在釣竿能及的地方,用硬竿竿尖撥開一小片水草,形成一個“草洞”。開始垂釣可能還有水草掛鉤,幾次之后即“暢釣無阻”了,而且為了方便誘魚還可使用漏斗狀的打窩罐向草洞中投誘餌。
拔大窩:在水草更為茂密之處,根本無法下鉤,此時人可以下水,在選定的釣點處拔除一片水草,面積不宜過大,0.5至1平方米足矣,而后向四周踩出幾條通道,通道也不可太寬,人在水草叢中來回踩幾趟即可,切記通道一定要與主窩相通。然后在主窩中多投誘餌,在通道上也要投些誘餌,引導魚兒進入主窩。這種打窩方式令塘內水底狀況改變較大,魚兒熟悉的環(huán)境受到了一定破壞,對新環(huán)境有陌生感,加之人在水中活動,驚走了附近的魚群,所以打這種窩子不可能馬上見效。如有條件可以投放誘餌,幾天之后此窩子就會變成魚的“食堂”,對釣手來說則是一片豐收田。需要強調的是,釣者在下水時務必注意安全。
水闊魚稀打超大窩
在較大的水面垂釣時需要打超大窩,誘餌可使用價格低廉但效果不錯的酒糟、豆腐渣或者糠麩等物,每次用幾桶或者一大麻袋,既可以一次投完,也可分2至3次投完。野塘垂釣的特點是發(fā)窩慢,當日效果可能不明顯,往往需要連續(xù)多日投餌。
超大窩子可以打成內密外疏的雙層窩,還可以在窩子兩側以及前方打出幾條“引導窩”誘魚循餌進入主窩。用海竿垂釣可打成長條窩,如用手竿也可幾人共同營造這種大窩,比單打獨斗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介紹的是野塘打窩的一些基本方法,實際上打窩還有一些重要原則必須遵循:其一是要用目標魚愛吃的食物作誘餌,其二是誘釣餌的味道應該一致,否則魚兒會只吃誘餌而不咬鉤。另外,魚兒進食還受到水溫和水中含氧量的影響,水溫不適宜、水中缺氧二者居一,魚兒都不會開口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