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佛航
秋水,既有較高的溫度,水中溶氧量又很充足,十分適合魚兒生長,因而秋天是釣魚的好季節(jié)。此時草魚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生長,膘肥體胖,體重大多在1.5 千克以上,且沖撞力驚人。能有機會和這樣的大家伙拼搏一番,實屬過癮。
一、如何尋找草魚
近水施釣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魚可釣。釣友只有掌握尋找魚蹤的方法,才能大過釣癮。
辨糞便識草魚。排泄作為草魚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為我們尋找草魚的蹤跡提供了便利條件。吃草的草魚糞便呈綠色,吃其他食物的草魚糞便為土灰色,草魚糞便當時不散,一般漂浮于水面,可以在迎風(fēng)岸邊尋找。有的草魚糞便如同成年人的小手指般粗細,這當然是大草魚留下的。有經(jīng)驗的釣友通過觀察草魚糞便的粗細及數(shù)量就能大致判斷出水中草魚的大小及密度。
水草之中尋找痕跡。凡水中近岸有草,就會留下草魚的痕跡——被草魚咬斷的草葉,沒有草葉的老干枝,甚至還能看到草魚觸動水草的情況,這些都是水中有草魚的重要佐證。
水面之上觀察草魚。草魚屬中下層魚,但在水溫適宜的時候,例如夏秋的早晚,它也會游到上層來,掀起團團水花。但是此時鰱鳙也會游到上層來,不熟悉者很難區(qū)分。一般來說,上浮的鰱鳙大多是體重500克以下的小魚,它們行動輕盈,沖距短且游速不快并時常躍出水面,銀光閃閃,還特喜聚群戲水。而草魚因其自身的體重和力量相對鰱鳙較大,在水面游動時能明顯地感覺得到它們的力量——當一條大草魚游過后,可以觀察到水面上有 2~4個大漩渦,且草魚游動速度快,頂起的三角形水紋又寬又長,這些都與鰱鳙引起的浪有明顯區(qū)別。
明確水中有草魚之后,尚不能急于下鉤,還要判斷草魚在水中的具體位置。草魚好扎堆,因覓食以及追溫逐氧而經(jīng)常聚集成群,所以水中就出現(xiàn)了草魚大量密集區(qū),將鉤下到這種地方自然好上魚。針對此情況一般有兩種對策,一是打窩子等魚來,二是逐魚下竿。相比之下后者要優(yōu)于前者,有主動性,上魚快。
釣草魚除了要尋找草魚棲息的水域,還要找準它游動的水層。草魚在哪個水層游動,受水溫、水中含氧量及食物等因素的影響。如果所釣之處水并不深,那么釣底釣浮問題都不大。若水深在2米以上,選準水層下鉤就特別重要,如草魚已經(jīng)浮了起來,你卻仍然堅持釣底,恐怕難有收獲;如果天熱水溫高,草魚潛底,一味堅持釣浮結(jié)果可想而知。
二、秋釣草魚用餌
秋釣草魚,要根據(jù)不同的水質(zhì)采用不同的釣餌。若到養(yǎng)魚池垂釣,魚塘自用的飼料當為上等釣餌。到河湖水庫野釣,則應(yīng)準備幾種不同釣餌以備急用。
(一)素餌
1.熟玉米面,略加一點兒豆餅粉。
2.以麩皮為主,加面粉使之能握成團。
3.微酸面食,將調(diào)好的釣餌在太陽下曬一兩天,使之略帶酸味,還可視情況在餌中滴幾滴曲酒。
前兩種餌料我們稱之為“白食”,所謂“白”就是指不添加任何味道的配料。
用拋竿垂釣可以使用糟食餌,原料以碎豆餅為主,略加面粉使之能握成團。餌中可加入少量發(fā)酵酸食,也可滴入曲酒。
秋釣草魚,仍可以草、菜為餌,這種方法在有草或者喂草的池塘有很好的效果。通常嫩葦葉、大麻籽葉等各種嫩草以及人類可以作為蔬菜食用的萵筍葉等都是常用的草類餌料。
(二)蟲餌
以小昆蟲或爬蟲為餌釣草魚,最具秋釣的特色。秋蟲膘肥體壯,大豆蟲、油葫蘆大都一肚子黃油,堪稱是草魚的美味佳肴。還有蚱蜢、螻蛄、地蠶甚至蜻蜓、蛾子,悉可為餌。盡管有些蟲子攜帶不便,但卻可以在水邊隨捕隨用,作為即興釣餌,頗有秋釣情趣。
但應(yīng)該注意的是養(yǎng)魚池內(nèi)飼養(yǎng)的草魚,因?qū)iT喂養(yǎng)顆粒飼料,對蟲、草的興趣并不很大。
三、裝鉤的訣竅
以蟲、草為餌,裝鉤很有講究。
用蟲子裝鉤時,要注意全、活、牢?!叭?,就是不要扯掉昆蟲的腿翅等部位,保持蟲體的完整并保持原形;“活”是指不要將蟲子摔死掐死,裝上魚鉤的蟲子在水中仍能掙扎蠕動才有利于激起魚兒覓食的欲望,起到指引目標的作用;要求“牢”的原因在于蟲子裝鉤拋投時容易甩丟,所以應(yīng)將鉤子鉤進蟲體中最為結(jié)實的部位。如用蚱蜢、油葫蘆為餌,裝鉤時鉤尖可從蟲體的脖頸上部扎入,穿過腹部,鉤尖直抵尾部,也可微露鉤尖,讓蟲子肥嫩的腹部隨鉤尖上翹,更便于草魚嘬咬。
草魚吃草不像牛羊那樣大嚼大咬,它們要斯斯文文地瞧準草葉的一端,輕輕叼住,再順勢往口中吸。它們既不會從草的中段下口,也不會張嘴亂咬,因此在用草裝鉤的時候要注意留出草的葉片尖部,好讓草魚有處下口。以下是以草裝鉤的幾個小方法,釣者不妨一試。
嫩葦葉裝鉤。葦尖大多成棍狀,取6~8厘米長的嫩葉,先將鉤從葦尖的相反方向距根部1厘米處橫向鉤進去,然后將鉤從對面穿出來,此時將子線在葦稈上繞一兩圈,再將鉤從距葦尖1厘米處橫向鉤進去,并且讓鉤尖正好嵌在葦尖當中,草魚咬葦尖必然中鉤。
草疙瘩裝鉤。擇3~4條長一些的嫩草葉綰一個死疙瘩,將魚鉤扎在疙瘩當中,兩端草葉各留2~3 厘米長,方便草魚吃。
草卷裝鉤。將寬的草、菜葉片(大麻籽葉、葦葉及萵筍葉等)卷成0.4~0.6厘米粗的圓卷,用紅蟲皮筋套上,草卷長4厘米左右:魚鉤掛在皮筋上,特別像皮筋套的顆粒。
單棵草裝鉤。選一棵長有三四片嫩葉的小草,將鉤子扎在草的老莖上,將不規(guī)則的葉片剪去,余下的要有3~4厘米長。
草把裝鉤。將葦心或嫩草用棉線捆成筆桿粗細的草把,將鉤從草把的上端鉤入,并將鉤從線結(jié)的下面拽出來,再用拴草的余線將草把拴在鉤條上;草葉要比鉤底長出1厘米左右,多余的草葉可以剪掉并將魚鉤混于草片之中。此法裝鉤時略嫌麻煩,但耐用,甚至連上數(shù)魚草把也不會散。
使用蟲、草作釣餌時提竿要晚一些,不能見浮標信號動就提,一定要讓浮標黑下去,釣者不妨在魚咬鉤后默數(shù)三下再提竿,成功率往往比較高。
四、遛魚和抄魚
草魚上鉤之后會發(fā)起一次次沖撞,這時應(yīng)采取“以動制動”的方法遛魚,即主動領(lǐng)著魚轉(zhuǎn),讓魚跟著釣線遛圈,以消耗魚的體力。遛魚,既要和魚比體力,又要和它比耐性。魚上鉤之后,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應(yīng)是如何迅速將魚弄上岸來,而是怎樣才能把魚遛乏。有人中魚之后著急,使勁拽線想拉魚上浮,讓它“嗆水”,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魚不乏是不會上浮的,必須耐心地牽遛令其疲勞,再由乏而僵,最后像一段木頭一樣浮于水面,這時用抄網(wǎng)抄魚才有把握。
抄魚,宜從魚頭方向下抄網(wǎng),這樣魚兒能順順當當?shù)剡M入網(wǎng)內(nèi)。如先抄魚尾,魚容易掛住網(wǎng)身,不易入網(wǎng)且極易跑魚。此外還要切記:游動中的魚不可追著抄,不乏之魚不可強拎進抄網(wǎng),否則必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