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對STEM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認識——STEM教育理念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突破了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的局限,已經延伸至語言、藝術等其他學科領域,是一種融合的教育理念。這種融合教育理念與幼兒園整合教育理念非常吻合,它將改變幼兒園傳統(tǒng)學習活動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我以大班語言活動《七只瞎老鼠》為例,談談如何以STEM教育理念為指導開展語言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觀察、想象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重點)。
2.嘗試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的特點,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難點)。
3.懂得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小部分就下結論。
二、活動準備
《七只瞎老鼠》PPT課件;神秘箱;三組游戲教具(被遮擋的小動物身體局部圖)。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⑴出示神秘箱,幼兒游戲,激發(fā)興趣。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箱,箱子里是一位神秘的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p>
幼兒1:“是不是水果?”幼兒2:“可能是一只可怕的大怪物!”
教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兩個線索——箱子里面的神秘朋友并不可怕,很安全;箱子表面有四個孔,手伸進去可以摸到神秘朋友的身體,誰愿意來摸一摸,并把你猜到的內容告訴大家。”
幼兒1:“我摸到了它身體上的毛。”幼兒2:“我摸到了一個尖尖的東西,好像是嘴巴。”幼兒3:“我摸到了它的尾巴,也有毛,像是雞毛?!庇變?:“我摸到的是兩條腿,還有爪子。”幼兒5:“我猜是一只雞。”
⑵揭示結果,引出故事內容。
教師(打開神秘箱):“有個小朋友猜對了——是一只仿真大公雞?!?/p>
教師:“小朋友們齊心協(xié)力猜出了神秘朋友。有七只小老鼠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怎樣解決的。”
(評析:教師用神秘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同時,四名幼兒觸摸神秘朋友身體的不同部位并進行描述,其他幼兒則結合線索進行猜測,將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2.基本部分
⑴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①介紹七只老鼠眼睛看不見的特點,讓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七只瞎老鼠認識世界的方法。
②講述故事,了解每一只老鼠摸到的都是神秘朋友身體的一部分。
教師:“明明七只老鼠摸到的是同一樣東西,但為什么它們的感受都不一樣呢?”
幼兒:“因為它們摸到的地方不一樣。”
教師:“七只老鼠摸到的是神秘朋友的哪一個身體部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p>
(評析:因為前期有玩神秘箱游戲的經驗,幼兒很快便能理解故事中七只老鼠得出不同答案的原因,難點前置對突破故事中的難點至關重要。)
③出示圖片,對比觀察七只老鼠分別摸到的是神秘朋友的哪個身體部位。
④將獲得的信息結合起來,猜測神秘朋友是什么動物。
教師:“從小老鼠給到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這位神秘朋友的腿像一根大柱子,鼻子像一條蛇,牙齒像一把鋒利的矛,耳朵像一塊峭壁,尾巴像一根繩子,這到底是什么動物呢?”
幼兒:“是大象。”
小結:現(xiàn)在我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每只小老鼠摸到的都不一樣,原來它們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磥硪獙⒑芏嘈畔⒔Y合起來,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評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關鍵信息,完整講述神秘朋友的特點,為幼兒的講述起到了示范作用。)
⑵游戲:猜動物
①演示游戲規(guī)則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間小房子,房子里住著一位動物朋友。房子上有一些小窗口,每人打開一個窗戶,把你看到的內容講述給其他小朋友聽。一定要把你看到的內容說清楚,這樣別人才能猜出來?!?/p>
②小組講述
教師:“老師準備了三個小房子,每個房子上都有五個小窗戶?,F(xiàn)在請你們五個人一組,每人從窗戶上拿下一塊信息進行講述,這樣大家才能根據信息猜出房子里是什么動物?!?/p>
幼兒分成三組,嘗試按規(guī)則練習講述。
③集體講述
每組的五個小朋友分別講述自己看到的關鍵信息,其他小朋友則結合信息猜測房子里是什么動物。
小結:今天的活動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全面、多角度地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不能只看一小部分就輕易下結論。
(評析:“集體演示—小組合作—集體講述”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體現(xiàn)了同伴之間的互助學習。在師幼互動中,教師十分關注幼兒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3.結束活動
⑴教師講述故事結尾,請幼兒給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⑵推薦繪本《七只瞎老鼠》,激發(fā)幼兒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4.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游戲——蒙住爸爸媽媽的眼睛,然后拿一樣東西讓他們摸(注意:不可以拿小刀、剪子之類的危險物品),看看他們能不能猜出答案!
活動中STEM教育理念的收獲
一、把握STEM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教學活動的途徑
STEM教育核心價值體現(xiàn)在它具有跨學科、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技術性等特點,其有效利用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首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多個學科的有機融合,有助于促進各類知識的融合,打破各領域之間割裂的現(xiàn)狀,從而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其次,STEM教育理念與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它將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合在學習活動中,使教育體現(xiàn)出趣味性,促使幼兒從被動接收向主動建構轉變,從而促進幼兒認知方式的轉變;再次,STEM教育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直接傳授知識和經驗、幼兒被動接受的方式,突出幼兒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注重幼兒直接經驗的獲得,在師幼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促使幼兒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經驗、強化理解。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借鑒STEM教育理念,強調幼兒的動手探究,鼓勵幼兒在體驗中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合作、創(chuàng)造等方式獲得結果,從而收獲解決問題的過程性知識;最后,運用STEM趣味性的特點,可以將實際問題融入游戲之中,促使幼兒投入游戲,并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通過分享和創(chuàng)造等方式,學習多學科的概念和內容,促使幼兒獲得快樂感和成就感,同時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領會STEM教育理念,借鑒STEM教育課程設計模式
基于對STEM教育理念的理解,教師在語言活動《七只瞎老鼠》的設計過程中進行了初步的思考與嘗試。
1.繪本分析
繪本《七只瞎老鼠》改編自民間故事《盲人摸象》,使得故事更契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fā)展特點。七只瞎老鼠各有各的色彩,紅綠黃紫橙藍白七種顏色具有引導幼兒認識顏色的功能;每只老鼠的聯(lián)想都用到了圖片,這不僅有助于幼兒展開想象,而且有助于他們認識各種造型;繪本中第一到第七,星期一到星期天,可以豐富幼兒的數(shù)概念,加強幼兒對形容詞和量詞的理解和學習;繪本故事還揭示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認為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別人所言是錯的,看問題一定要全面,從多個角度去審視,而且要仔細、謹慎,避免草率得出結論。
2.設計思路
⑴由淺入深的三維目標
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語言領域目標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我從三個維度設計了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想象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能力目標:嘗試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的特點,并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情感目標:懂得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部分就輕易得出結論。
三個目標層層遞進,既有關聯(lián)又有遞進,使得活動過程銜接緊密、層次清楚。
⑵層層遞進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第一環(huán)節(jié),出示一個神秘箱,通過游戲讓幼兒直觀感知——摸到神秘朋友身體的一部分,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講述故事,通過播放PPT課件,幼兒邊看邊猜,了解故事內容。同時結合幼兒的認知經驗解釋故事中矛和峭壁的意思,幫助幼兒深度理解故事內容。最后請幼兒閉上眼睛,根據老師的講述從上到下、從前往后完整地“摸一摸”這個東西,猜猜它到底是什么,回顧故事情節(jié),使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分組進行趣味游戲,根據小動物身體局部的特征猜出它是誰,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概括自己看到的東西。
第四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述故事結局并揭示故事的主題思想。
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大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每個小環(huán)節(jié)也同樣銜接流暢,這使幼兒比較容易接受,并且能夠讓幼兒獲得成就感。
⑶幼兒主體地位和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xiàn)
在講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引導性啟發(fā)——在講完紅老鼠星期一摸到“紅柱子”的故事片段后,借助動作、語言和圖片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想象猜測這個神秘的東西是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示的信息越來越多,故事的情節(jié)也逐漸變得清晰,接著通過全面回顧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故事框架。同時,給予幼兒比較充分的表達機會,讓幼兒通過聽一聽、猜一猜層層遞進地理解故事內容。
⑷富有趣味性的游戲過程,激發(fā)幼兒想說、敢說的愿望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制作教具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剪下小動物的身體局部圖讓幼兒猜測,而是用小窗口的方式去展示,請幼兒打開小動物家里的窗戶,仔細觀察并用語言進行描述。這種方式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游戲的欲望,他們都想打開窗戶看一看、說一說。在此過程中,每位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在玩的過程中探究新知識,并清楚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三、借鑒STEM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師幼互動
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將STEM教育理念運用到語言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的師幼互動。
1.引導提問——活動開始,教師出示一個神秘箱,請幼兒猜測箱子里是什么。在猜測的過程中,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有效發(fā)展。
2.大膽假設——活動過程中,圖片中呈現(xiàn)了大象身體的一部分,請幼兒猜一猜小老鼠摸到的是什么動物,以及每一只小老鼠摸到的是大象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這就需要幼兒將小老鼠的描述與實際經驗聯(lián)系起來,將大象身體的各個部位與整體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如此才能得出準確答案。
3.實驗引導——為了突破難點,揭示繪本故事的主題思想,教師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故事小房子”,每名幼兒只能打開一個窗戶,且只能看到房子里住著的小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需要小組合作將自己看到的部分描述并組合起來,才能猜出是什么動物。這一環(huán)節(jié)將被動的語言表達融入趣味性的游戲當中,幼兒既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又需要組織語言進行描述,同時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具的投放以及小組合作,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設計中的STEM素養(yǎng)。
4.尋求證實——如果幼兒完整的語言描述是老師心中的“哇”時刻,那么打開小房子證實自己猜測的結果是正確的那一瞬間,就成了幼兒心中的“哇”時刻,他們體驗了猜中的喜悅,獲得了成就感。在幼兒心中,對于“不能以偏概全”“要將許多信息結合起來判斷問題”的意識更加強烈了,這正是一種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基于STEM理念的幼兒園學習活動探究是傳統(tǒng)學習活動的變革,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有效推動了幼兒園不同學科的融合,使幼兒的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教師與幼兒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得到體現(xiàn)?;赟TEM理念的幼兒園學習活動將會使幼兒園教育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