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華
唐璆(1873—1928),湖南省武岡縣高沙鎮(zhèn)(今屬洞口縣)人,蔡鍔好友。早年在家鄉(xiāng)組織反清武裝起義,事敗流亡日本,入梁啟超門下,其間受梁委派到新加坡任《南洋總匯新報》主筆,與孫中山、汪精衛(wèi)、胡漢民等革命派展開文字論戰(zhàn)?;貒笕卧颇险猩涛瘑T、寶華銻礦公司總理,后參與騰越起義,任騰越廳廳長、云南都督府參議。返湘后,短暫擔任衡永郴桂觀察使、湖南省圖書館館長。唐璆長期研究和參與云南的建設、規(guī)劃,尤其在礦業(yè)、鐵路、邊疆治理方面貢獻較大,但是并不廣為人知。近年來,鄧江祁、曾業(yè)英兩學者就蔡鍔佚文發(fā)生學術爭鳴而涉及唐璆,我才第一次知道這位鄉(xiāng)賢。進而查詢發(fā)現(xiàn),二十年前,唐璆的兩個兒子在耄耋之年艱難搜羅史料,出版了《唐璆文集》。文化傳承心、赤子孝心可嘉,不過暮年力弱而大海撈針,難免有遺珠之憾。數(shù)年前,《唐璆文集》又被納入《邵陽文庫》出版,但并未增加新的內(nèi)容。其實,在《湘綺樓日記》、《袁世凱全集》、《湖南政報》、湖南《大公報》等文獻中尚有未被發(fā)現(xiàn)的相關史料,現(xiàn)略述如下。
一、任衡永郴桂觀察使始末
衡永郴桂道轄二十四縣,大致相當于今天的衡陽、永州、郴州,其行政長官初稱觀察使,后改稱道尹。這是唐璆的一個重要職務,但《唐璆年譜》記載甚簡略:1913年9月,“受袁世凱任命返湘為衡永郴桂道尹(觀察使),因與湘南鎮(zhèn)守使趙春廷不協(xié),在任六月即去”。具體在任時間、去職原因、任期大事等,均不可知。關于任職日期,《袁世凱全集》第二十三卷收錄了來自《政府公報》的一則公文《任命黃本璞唐璆職務令》:“命黃本璞為湖南辰沅永靖觀察使,唐璆為湖南衡永郴桂觀察使。此令。中華民國二年九月六日 大總統(tǒng)印 國務總理熊希齡 內(nèi)務總長”
由此明確,1913年9月6日唐璆任衡永郴桂觀察使,當然此前有署理的可能,據(jù)《湘綺樓日記》記載,前胡姓觀察使年初病逝。關于卸任日期,可見1914年7月24日《湖南政報》收錄的《靖武將軍兼巡按使咨陳內(nèi)務部文》:
為咨陳事。案查六月十六日奉大總統(tǒng)策令:湖南衡陽道道尹唐璆著開缺,另候任用。此令。任命俞壽璋為湖南衡陽道道尹。此令。等因。奉此當經(jīng)恭錄,飭知各該道尹遵照,并以衡陽道地位,湘南匪亂甫靖,電請政事堂呈。奉大總統(tǒng)令:免準暫覲見,飭即先行赴任,以重職守。等因。復經(jīng)飭知俞壽璋迅速赴任,去后,茲據(jù)該道尹詳報,于六月二十七日到任視事,前道尹唐璆即于是日交卸。等情。并具履歷詳情轉(zhuǎn)報前來,除由薌銘督飭該道尹,將職務內(nèi)應辦事務隨時切實辦理,并呈報大總統(tǒng)外,相應將原賚履歷咨送大部,請煩查照。為此,咨陳內(nèi)務總長。中華民國三年七月二十日
1914年6月16日,唐璆被袁世凱免職,6月27日正式交接,算來任此職前后九月有余。“著開缺,另候任用”是一句官方套話,其實可能是湯薌銘、趙春廷等向袁世凱進言告密的結(jié)果。《袁世凱全集》第二十八卷收錄了來自《政府公報》的一則公文《批靖武將軍督理湖南軍務湯薌銘? 呈遵查已撤衡永郴桂觀察使唐璆尚無通匪袒亂實據(jù)可否免予置議請核示由》,可見端倪:“據(jù)稱:該觀察使唐璆查無通匪袒亂實據(jù)。既經(jīng)撤任在先,應準免其置議。交內(nèi)務、陸軍兩部查照。此批。中華民國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大總統(tǒng)印 國務卿徐世昌”
被免職三個月之后,唐璆被宣告“尚無通匪袒亂實據(jù)”,但也經(jīng)歷了一番調(diào)查,可能關涉內(nèi)務部、陸軍部。“二次革命”之后,湘省各地反袁武裝運動不斷,尤其以湘南地區(qū)為烈。衡山縣知事向洪范以官署為掩護,與鄭兆康、柳東初等組織炸彈隊,密謀武裝起義,郴縣、桂陽縣也有兵民暴動。湘南鎮(zhèn)守使趙春廷殘酷鎮(zhèn)壓起義、殺害向洪范有功,受到袁世凱嘉獎,被授予二等文虎章。唐璆雖然主張君主立憲,但素來反對專制獨裁,并不放棄武力,對袁世凱的背信棄義強烈反感,非常同情、支持轄區(qū)內(nèi)的武裝反袁運動,此主張與湯薌銘、趙春廷等擁袁派在政治上異途,因而被排擠孤立,地位不穩(wěn),被撤任早有征兆。《湘綺樓日記》記載:“謝、譚來,言唐璆將去,國民黨宜公留。”即是一例。唐璆的同鄉(xiāng)好友、佛學大師唐大圓稱唐氏“與湘南鎮(zhèn)守使趙春廷不協(xié),遂誣以通亂黨”,著意維護唐璆,其實“通亂黨”是實情。唐璆被免職后,即赴京活動,可能經(jīng)過蔡鍔、梁啟超、楊度等人干預才未被進一步追究。
二、與王闿運、譚延闿等的交往
衡永郴桂觀察使駐節(jié)衡陽縣,其時王闿運長衡陽東洲船山書院。唐璆在日本由楊度引見,加入梁啟超創(chuàng)設的政聞社,與梁啟超書信來往頻繁,師事之。梁啟超師康有為,康有為師廖平,廖平師王闿運,如此算來唐璆與王闿運也有師承關系,唐璆故以“梁啟超門人”身份拜訪。王闿運在《湘綺樓日記》多處提到唐璆,交往時間近一年(為與全文一致,以下所有日期均已轉(zhuǎn)換為公歷)。
1913年11月26日:“午出訪唐璆,一無所遇,仍去船還送珰女到湘?!?/p>
1913年11月30日:“謝、譚來,言唐璆將去,國民黨宜公留?!?/p>
1913年12月13日:“觀察使唐璆來,梁啟超門人也,久坐聽余縱談,未多答?!?/p>
1913年12月16日:“太陽生日。陰。北風頗壯。因攜功兒坐船入城,答訪唐觀察,林次山先在,唐更請科員出陪,未識其意??v談而還,渡湘陸行,已暮矣?!?/p>
1914年1月3日:“觀察使來送。陳、程孫俱來,兩女先在真家相待,亦來船送。”
1914年3月12日:“完夫、樊、唐來,請書與唐璆,言甄別事?!?/p>
1914年9月23日:“唐璆來,周生云非好人。”
1914年9月24日:“晴。治具約健之、伯元一飯,兼請黎壽承、曾詠舟,適劉艾唐來,便留之,更約碩甫同集?,幥龠t來,唐璆不至,客散后,余待李、唐,至亥乃散?!?/p>
唐璆以“梁啟超門人”和地方官雙重身份拜訪王闿運,對祖師爺執(zhí)禮甚恭,“久坐聽余縱談,未多答”“請科員出陪”,王闿運未識其意,其實都是表示尊重的禮節(jié)。王闿運以女婿陳完夫之事相托,也是基于信任。王闿運于1914年4月赴北京就任國史館館長,唐璆卸任衡永郴桂觀察使后去北京,特意到國史館拜訪。盡管王氏弟子說唐璆的壞話,但王闿運依然待之以禮,可見對唐璆的人品十分認可。
譚延闿初次督湘,爭取中央同意設立觀察使,以解決諸多官員無法安置的難題。觀察使例由中央任命,或由都督提請中央任命,唐璆獲任,應該至少得到梁啟超、蔡鍔、楊度、譚延闿之中一人之助力。因譚延闿宣布湘省反袁獨立,1913年下半年的《湖南政報》大部分缺失,所以未見譚、唐交往的記載。譚延闿第二次督湘之初,唐璆即前往拜訪,此事見1916年8月26日譚延闿日記:“午飯后,見客甚多,有程禮載醫(yī)士及趙潤文、唐璆來,頗肯說直話,亦可感?!?/p>
蔡鍔逝世后數(shù)日,湖南《大公報》名記者李抱一發(fā)表《蔡松坡先生小史》:“郭時掌握軍職,與先生交甚厚,先生亦推誠相與,擬借勢擅兵權,因圖廣西為發(fā)難地也。郭亦贊其策,旋遣武岡唐君□赴湘謀響應,唐與譚君人鳳不及待,突發(fā)難馬欄山(寶慶、新化、武岡交界地),事敗俱走。”事件發(fā)生在1905年下半年或1906年初,蔡鍔時任廣西新練軍總參謀長兼隨營學校及陸軍測繪學校總辦,為了保護被清軍追捕的唐、譚,將二人藏匿在隨營學校,后又將唐推薦給龍州道莊蘊寬做文案。鄧江祁參考《唐璆文集》確定“唐君□”應為“唐君璆”,實為的論。李抱一是寶慶人,深入調(diào)查走訪寫成《蔡松坡先生小史》,可信度較高,估計因“璆”比較生僻,手民找不到相應的字模,所以空缺?!榜R欄山”即“麻塘山”,在隆回縣麻塘山鄉(xiāng)境內(nèi)。朱德裳的詩集里也有記載可以印證:“寶慶回龍崗事發(fā),詞連松坡,知府詳臬司獄,詞為使述司張筱浦所見,火之,松坡得無事?!崩嘴诨貞涗浾f,蔡鍔對來桂革命黨人均委以學校秘書、教員名義,其中有“唐練心(后為湘衡道尹)”,唐練心即唐璆。由此可見,唐璆早年即參與蔡鍔謀劃的武裝起義,并與郭人漳、譚人鳳、莊蘊寬等均有交往。
三、重視教育,整頓學務
按照當時的行政體制,觀察使對所屬州縣管理松散,都督、將軍、巡按公使、廳局長官等直接指揮州縣,疑難繁雜事務才要求觀察使督促落實。因職權有限,唐璆難有大作為,他的主要政績在教育方面。
登門拜訪、迎送王闿運,都是尊師重教的禮節(jié)?!巴攴?、樊、唐來,請書與唐璆,言甄別事”,可見唐璆考核師生之嚴格。唐璆到任之初,轄區(qū)辦學秩序混亂,尤其是政法學校林立,良莠不齊,大多辦學不善。唐璆進行剴切開導之后,效果不佳,于是果斷勒令一律停辦,合并為一,與學界、商界協(xié)商另選原船山書院為校址,定名湘南私立政法專門學校。對教員實行考察,留優(yōu)去劣,委任辦學素有成效的周鎮(zhèn)澄為校長。對各校原有千余名學員,唐璆親自考試,正式錄取一百六十名、預科一百二十名,不合格者一律淘汰。經(jīng)過此次整頓,教育秩序、教育質(zhì)量為之一新,社會反響良好。
《湖南政報》記載了唐璆的五次呈文,全是有關教育事務的,如《湖南巡按公使署批衡陽道尹唐詳轉(zhuǎn)據(jù)南路中等農(nóng)業(yè)學校為遵令改定校名請刊換校印由》《湖南巡按公使署批衡陽道尹唐璆詳將道署原有船捐項下之親兵費撥充學款請核示由》等。1914年7月11日的《湖南巡按公使署批衡陽道尹唐璆詳將道署原有船捐項下之親兵費撥充學款請核示由》尤其值得注意:
詳悉。該道尹請將署內(nèi)原有船捐項下提充之親兵費撥歸模范小學校經(jīng)費,事屬可行,應予照準。惟該校校名應定為衡陽道署公立某等小學校,并將模范二字取消,俟辦有成效時,再行查照指定,模范小學校辦法詳報核奪。此批。副詳發(fā)。
附原詳
詳為道署親兵費提充模范小學經(jīng)費事。案查胡前道任內(nèi)就道署內(nèi)韓公祠創(chuàng)辦模范小學,其經(jīng)費系臨時籌撥,初無常款,以故辦理數(shù)年難臻完備。道尹以教育為當今急務,小學為教育基礎,而模范小學尤為各屬觀感所系,未可敷衍從事。擬推廣校舍,添招學生,總期辦理完善,以資模范。以經(jīng)費無出,頗形焦灼。因?qū)⒌朗鹪写桧椣绿岢渲H兵費,每年約得錢一千二百四十八串文,全數(shù)讓出,撥歸道署模范小學校,以為常年經(jīng)費。除委正副教員認真教授,并委妥員籌辦推廣事宜外,理合詳請鈞署立案。仍候批示祗遵。謹詳。
“教育為當今急務,小學為教育基礎,而模范小學尤為各屬觀感所系,未可敷衍從事?!笨梢?,唐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眼界超出一般官僚甚多,又能盡職權和能力支持,確實難得。道署親兵費從船捐內(nèi)撥付,來源穩(wěn)定,為道尹直接支配,移走經(jīng)費則意味不用親兵,削減個人福利。由此體現(xiàn)了唐璆的三重美德:親民簡政,力戒繁文縟節(jié),不講排場;不謀私利,不貪錢財,廉潔奉公;重視教育,著眼長遠,勤政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