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蛤蔞是一種兼食用性、藥用性和觀賞性一體的特色保健植物,是一種天然的綠色蔬菜,味芳香特異,營養(yǎng)價值高,屬于鈣鐵鋅較高的蔬菜,且含多類揮發(fā)性成分,食用方法多樣,藥用價值較高,觀賞性強,在食品、醫(yī)藥及農(nóng)業(yè)行業(yè)中開發(fā)應用前景廣闊。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及西藏南部等地區(qū)。本文主要介紹蛤蔞的生物學特性、基質盆栽關鍵技術、營養(yǎng)成分、藥用價值及食用等其他用途。
關鍵詞:蛤蔞;基質盆栽;關鍵技術;藥用價值及其他用途
1 蛤蔞的特性
蛤蔞(Piper sarmentosum Roxb.),又名假蒟、蛤蒟、假蔞、山蔞、葉子藤、蘆子藤等,為胡椒科胡椒屬,是一種匍匐、逐節(jié)生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高達10 m以上,盆栽一般控制在30~50 cm。根系發(fā)達。莖枝圓柱形,表面有細縱棱,節(jié)上有不定根,小莖枝近直立,無毛或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對生,膜質,具細腺點,基部淺心形,展平后近心形或闊卵形,長6~14 cm,寬5~13 cm,葉面深綠色、光亮有革質,光澤性和觀賞性強;葉脈7條,于葉背明突出;葉柄長2~5 cm,匍匐莖的葉柄長可達7~10 cm;葉鞘長約為葉柄長的一半;葉背脈和葉柄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白色,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花期在每年的4~11月份。果為漿果,近球形。種子成熟落入土中,越冬休眠后,于翌年春溫濕度適宜時萌發(fā)。植株氣香特異,味辛辣。喜溫暖濕潤,不耐嚴寒,強耐半陰,耐旱性較強,忌陽光暴曬。生長適溫22~38℃,每年冬季低溫時生長變得緩慢,到翌年春回暖生長逐漸旺盛,周年可保持常綠。
2 基質盆栽關鍵技術
2.1 盆栽環(huán)境要求
蛤蔞盆栽環(huán)境:選擇清潔、通風良好、排水方便、不易積水、有陽光照射且較陰涼環(huán)境最適宜,不宜暴曬環(huán)境。
2.2 盆栽容器選擇
蛤蔞盆栽容器:滿足植株根系發(fā)育和排水性、通氣性、保肥性良好,一般其體積以整體盆栽的1/3~1/2為宜,既能合理生長又美觀,可采用適宜的各類型盆或泡沫塑料箱栽培。
2.3 基質配制及處理
蛤蔞生長宜富含營養(yǎng)、疏松的酸性土壤,配制營養(yǎng)、疏松、通氣及排水性良好的基質進行盆栽,更有利于其植株根系生長發(fā)達和莖葉旺盛生長以及減少病害的發(fā)生。蛤蔞盆栽基質配制可參考5種:(1)泥炭土、珍珠巖、蛭石配制比重為2∶1∶1。(2)泥炭土與河沙配制比重為2∶1。(3)泥炭土與園土配制比重為1∶1。(4)泥炭土、園土、河沙配制比重為2∶1∶1。(5)是泥炭土、河沙、菇泥配制比重為2∶1∶1??墒褂酶斓拿涸?、腐葉土等代替泥炭土,再加入適量腐熟的豬糞、雞糞、花生麩、草木灰等有機肥和少量復合肥,拌勻。配好后進行消毒,消毒方法可參考3種:(1)暴曬:攤在水泥地上暴曬3~7 d。(2)薄膜覆蓋高溫消毒:把配制基質土堆起噴濕水用薄膜密封覆蓋后暴曬10~15 d。(3)化學藥劑消毒:用多菌靈粉劑200~400倍液、福爾馬林100~300倍液噴濕配制基質土,用薄膜覆蓋封閉1~2 d后攤開,再暴曬3 d。
2.4 繁殖方式
蛤蔞可采用種子繁殖和枝條塊莖無性繁殖,基質盆栽一般多采用根莖分株或枝條塊莖扦插無性繁殖,且以選出代表種性的、無病的、無損傷的、無徒長的、優(yōu)質健壯的新長成熟根莖或株條為佳,選出的新根莖株(如果太高,修剪為15~20 cm為宜)進行分株種植,株條則剪12~15 cm進行株條扦插種植。
2.5 種植技術
2.5.1 栽培季節(jié)
盆栽種植可全年進行,以每年的3~5月份最適宜。
2.5.2 種株消毒
將已備好的新根莖株或株條段,用20%草木灰浸出液、福爾馬林100倍液、多菌靈粉劑2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浸15~20 min進行消毒,撈起待種植。
2.5.3 種植
先在備選好的種植盆中裝入配制消毒好的基質栽培土,然后進行穴栽,株距15~20 cm、每穴1株,放好種株后再用基質栽培土蓋回壓平至畦面,種植后馬上用水澆透。
2.6 肥水管理技術
2.6.1 水分光照要求
蛤蔞喜濕潤但怕澇,配制的基質土排水能力強,但不能頻繁或過量淋水,保持基質壤土濕潤無漬水狀態(tài)為宜。陰雨天氣濕度大需控水或不淋水;暴雨或持續(xù)下雨天氣,露天盆栽可移到遮雨處等晴天再搬出來,或搭簡易小拱棚,下雨蓋上薄膜,雨停揭開收起,冬季注意控水(尤其平剪后),以防腐爛或病害感染造成生長不良甚至枯萎。忌暴曬,持續(xù)強光照射容易導致葉片變黃脫落甚至枯萎,夏季強光照射最好拉上遮陽網(wǎng)或移到陰涼處。
2.6.2 科學施肥
蛤蔞基質盆栽施肥遵循勤施薄施、由輕到重原則,以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雞糞、牛糞、花生麩等有機肥,以稀釋充分發(fā)酵后的有機肥水溶液為主,采取淋肥或噴施葉面,施肥宜在傍晚,每周1次,每次施肥后注意及時淋水以防燒苗和爛根莖;生勢較弱時可加大施肥量,或加少量尿素以促進葉片生長;生勢旺盛時控制施肥,不施或推遲施;整個生長期,保持營養(yǎng)供應促使植株正常生長。
2.7 整枝技術
蛤蔞會因生長速度快而匍匐生長,故要常整枝,以促進新莖葉生長和防止長老枝葉消耗養(yǎng)分,預防病蟲害發(fā)生,提高商品性和盆栽的欣賞性,也利于采收和管理。當植株生長過快時,剪除頂端優(yōu)勢,促進側芽萌發(fā)和側枝生長;到冬季,生長變緩慢,葉片發(fā)黃時,植株可在適當高度(一般在半高處)進行平剪疏枝,也可留地上1~2節(jié)平剪待重新萌發(fā)生長,根據(jù)自己需要可靈活掌握。
2.8 病蟲害防治技術
蛤蔞植株因具有特異的芳香氣味,病蟲害發(fā)生相對較少,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發(fā)生,導致影響品質、產(chǎn)量和商品性以及觀賞性,因此在整個生長期要注意防治。在防治上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治理原則進行防治。
蛤蔞栽培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在高溫干旱條件下或根系受損、收割后易發(fā)生感染。發(fā)病植株表現(xiàn)畸形、矮化,長勢弱,嫩葉變小、卷曲、黃化或花葉、枝葉簇狀或變褐壞死。植株病毒病可通過昆蟲傳播或機械傳播。
蛤蔞栽培主要蟲害是蚜蟲。高發(fā)期在高溫干旱的夏秋季。以成蚜或若蚜群集危害嫩葉、嫩梢、花蕾等部位,用針狀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細胞受到破壞,生長失去平衡,使葉片向背面皺縮卷曲、脫落,心葉生長受阻,花蕾變形和花朵變少、變小,嚴重時植株停止生長,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蟲還是植株病毒病的主要傳播介體。
2.8.1 農(nóng)業(yè)防治
蛤蔞基質盆栽病蟲害的農(nóng)業(yè)防治主要是:(1)選用抗性較強的品種,選擇優(yōu)質健壯的種株,提高抗逆性。(2)配制排水能力強、質松肥沃的基質營養(yǎng)土種植。(3)做好基質和種株的消毒。(4)加強栽培管理,控制好基質適宜的水分,全生育期保持基質濕潤但要嚴防積水;保持盆栽通風良好,及時進行整枝、清除雜草和病老黃葉,并集中銷毀處理但不能置于盆栽周圍環(huán)境中,中耕除草時要防止植株機械損傷以防造成病菌入侵;每造換新配制處理好的基質栽培土;科學施肥,多施有機肥料水溶液和微生物菌肥,少施化學肥料,增加基質土壤的抑菌活性,從而增加植物本身抗性;做好操作時手和工具的消毒,預防誘發(fā)或傳播病害發(fā)生。
2.8.2 物理防治
對病害或蟲害嚴重的枝條和葉片進行人工修剪,找適當?shù)牡胤郊袖N毀處理??衫醚料x趨黃色的特性,掛上專門防治蚜蟲的誘蚜黃板進行誘殺;也可自制誘蚜黃板,先在板上貼上黃色紙,再在黃色紙上涂上防治蚜蟲的化學藥劑。
2.8.3 生物防治
瓢蟲、草蛉是蚜蟲的天敵,保護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大自然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利用防治蔬菜病毒病的環(huán)保生物農(nóng)藥進行防治(如病毒立克1 mL兌水1kg、0.1%大黃素甲醚水劑500~600倍、0.5氨基寡聚糖素水劑400~500倍液、6%嘧肽霉素800~1000倍),這類生物農(nóng)藥具有多種可激活植物免疫體系的物質,既能抑制植物病毒體內的核酸合成,從而阻止病毒復制,又能增強植物免疫功能,促進機體抗病毒能力,使植物快速恢復正常生長;同時,在生長期,可結合噴施一些植物生長激素(如赤霉素50~100 mg兌水1kg),促進植株生長。
2.8.4 化學防治
蛤蔞病毒病化學藥劑防治可采用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0.5%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或NS-83增抗劑(又叫10%混合脂肪酸水劑或水乳劑)100倍液或毒克星(又叫病毒A)400~600倍液或抗病威(又叫病毒K)400~600倍液或5%多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0.01%24-表蕓薹素內酯20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或菌克毒克200~300倍液或病毒1號40 g兌水15 kg。
蚜蟲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可選用40.7%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或3%的啶蟲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4000倍)、或10%吡蟲啉可濕性液劑1500~2000倍液(或20%吡蟲啉可濕性液劑2000~3000倍液)或25%的抗蚜威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或蚜螨雙絕500~800倍液等化學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家庭陽臺盆栽或盆栽量較少時,也可自配制藥劑進行防治:(1)用花椒水或辣椒水噴霧(方法:取一定量的干辣椒或花椒,沸水煮約20 min至水變色較深,冷卻濾出水,注入噴壺即用)。(2)用大蒜水噴霧(方法:大蒜切碎泡出水,倒入噴壺即用)。(3)用洗衣粉水溶液(方法:洗衣粉3~4 g,兌水100 g,可加少許洗潔精增加黏附性,攪拌成溶液,注入噴壺即用)。噴藥時間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為佳。
2.9 采收
盆栽蛤蔞,以收割鮮嫩葉、嫩梢為食用,周年采收。
3 營養(yǎng)成分
蛤蔞主要含糖、苷類、有機酸、酚類、生物堿、黃酮、香豆素、內酯、植物甾醇、三萜類、揮發(fā)油和油脂等成分。蛤蔞新鮮葉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及鈣、鐵、錳、鍶、鋅等含量豐富,其中維生素C(208 mg/kg)含量高于菠菜(179 mg/kg)、番茄(139 mg/kg)、胡蘿卜(130 mg/kg)和芹菜(120 mg/kg),蛋白質含量(41 g/kg)遠高于菠菜(26 g/kg)、油菜(18 g/kg)、大白菜(17 g/kg)、青椒(14 g/kg)、茄子(11 g/kg)、番茄(9 g/kg)等,水解氨基酸總和為19.0 g/kg,鈣、鐵、錳、鍶、鋅等含量分別為7463.5、71.83、27.98、15.18 mg/kg和14.83 mg/kg,屬于鈣鐵鋅含量極高的蔬菜,其鐵、鋅含量高出一般蔬菜數(shù)倍以上。可見,蛤蔞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4 藥用價值
蛤蔞還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全株可藥用,味辛,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對人體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絡、消腫等功效,食用可治療牙痛、胃腹寒痛、食欲不振、風寒咳嗽、腎炎消腫、風濕痛等。外敷有治療腳氣病、跌打損傷和癰腫瘡毒作用。蛤蔞植株還是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對人畜和環(huán)境安全性高,富含酸類、醚類、醇類和萜烯類等多種活性成分,文獻資料研究表明,提取這些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殺蟲、抗氧化、抗抑郁及鎮(zhèn)痛消炎等藥理作用。蛤蔞揮發(fā)油中含有的β-月桂烯具有令人愉悅的香氣,可作為合成萜類單體香料的主要原料,含有的橙花叔醇具有類似于玫瑰和蘋果的香氣,用于高級化妝品調香效果極佳,是一種貴重的香料。因此,蛤蔞被應用于食品、醫(yī)藥、農(nóng)業(yè)及香料行業(yè)中且開發(fā)應用前景廣闊。
5 其他用途
蛤蔞是一種特色藥膳保健蔬菜,也是一種污染少、食用安全、無毒的天然烹調香料,葉鮮嫩、味香特異,食用方法多樣,可做出許多美味特色佳肴。南方食用較多,以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等省區(qū)為主。
參考文獻
[1] 程淳烽,苗小榮,李金偉,等.假蒟葉系列菜品的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園藝,2018(1):37-38.
[2]` 周璐麗,王定發(fā),周漢林.假蒟的研究進展[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15,35(5):69-72.
[3] 李金偉,梁彩妮,覃萍,等.假蔞的利用價值和開發(fā)建議[J].中國果菜,2017,37(12):18-20.
[4] 周斯儀,袁穎雅,黃曉樺,等.假蒟植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15,1(376):65-68.
基金項目:廣州市農(nóng)業(yè)專項資金項目“特色蔬菜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穗財編〔2023〕1號-1)
作者簡介:馮國鋒(1972—),男,本科,助理農(nóng)藝師,研究方向:蔬菜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