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錢麗芳
張家港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蘇州 215600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疾病,造成這一癥狀的原因很多,既有功能性的子宮出血,也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器質性病變,由于患者大量出血,造成其血紅細胞大量丟失,患者發(fā)生貧血的可能性較高[1]。因此,對異常子宮出血實施有效診斷并給予治療,是避免患者發(fā)生貧血、提升其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2]。
以往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多采用傳統(tǒng)刮宮術治療,雖然能夠起到改善異常子宮出血癥狀的臨床效果,但是由于無法對患者宮腔內實際情況予以綜合分析,故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本研究通過實際案例及真實數據對比,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張家港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接收的40 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針對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對比分析,討論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治療的應用價值,形成臨床異常子宮出血治療最佳建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盡快康復。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婦產科確診為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40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劃分成常規(guī)組與觀察組,每組2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52 歲,平均(36.68±5.21)歲;孕次0~6 次,平均(3.04±0.53)次;產次0~4 次,平均(2.13±0.47)次。對照組患者年齡21~53 歲,平均(36.72±5.23)歲;孕次0~6 次,平均(3.08±0.55)次;產次0~4 次,平均(2.11±0.46)次。兩組患者年齡、孕次、產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由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納入標準:經由臨床診斷確定為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或家屬了解本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精神類疾病者;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者[3]。
對照組行常規(guī)診刮術治療,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月經期結束后3~7 d 實施治療,術前依據患者情況予以抗生素藥物,排空膀胱,予以靜脈全身麻醉,取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截石位,常規(guī)實施消毒鋪巾。應用吸引器、刮匙對其宮腔予以診刮,包括宮底、子宮前壁、側壁、后壁等位置,將全部刮除標本送至病理檢查。
觀察組行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治療,術前準備與對照組一致,給予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宮腔膨脹液,保持其壓力小于中心靜脈壓,充分暴露患者宮頸后納入宮腔鏡,應用宮腔鏡觀察患者的子宮內部情況,對其病灶位置進行診刮。
以上全部患者均在實施治療后予以藥物治療,給予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地屈孕酮片(國藥準字H20170221;規(guī)格:10 mg),口服2 次/d,10 mg/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指標,包括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監(jiān)測患者治療前后體征指標,包括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月經量。
通過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包括生理機能、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社會功能,每項滿分均為100 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顯效為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經由治療后月經周期、劑量、顏色、性質均恢復正常;有效為患者治療后月經相關情況有所改善;無效為上述效果均未達到??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記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乳房脹痛等。
本研究數據通過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率(%)形式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雌二醇(pmol/L)治療前491.26±48.40 490.06±48.36 0.078 0.937治療后226.45±25.58 227.08±25.94 0.077 0.938黃體生成素(U/L)治療前12.07±2.38 12.12±2.32 0.067 0.946治療后9.63±1.94 9.48±1.86 0.249 0.804卵泡刺激素(U/L)治療前13.51±2.46 13.48±2.43 0.038 0.969治療后9.83±1.91 9.80±1.87 0.050 0.960
治療前兩組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月經量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月經量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月經量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10.62±2.73 10.59±2.67 0.035 0.972治療后3.69±0.92 7.61±1.53 9.819<0.001血紅蛋白(g/L)治療前83.55±17.42 83.29±17.60 0.046 0.962治療后111.87±20.47 93.53±20.84 2.807 0.007月經量(mL)治療前89.67±21.03 90.03±20.87 0.054 0.956治療后24.04±5.18 27.35±5.16 2.024 0.049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生理機能、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理機能、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理機能、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生理機能治療前75.72±6.14 75.41±6.59 0.153 0.878治療后92.34±4.66 87.13±5.60 3.198 0.002精神狀態(tài)治療前70.31±7.18 70.19±7.54 0.051 0.959治療后90.90±5.20 84.03±6.72 3.615<0.001心理健康治療前75.72±6.14 75.41±6.59 0.153 0.878治療后92.34±4.66 87.13±5.60 3.198 0.002社會功能治療前70.31±7.18 70.19±7.54 0.051 0.959治療后90.9±5.20 84.03±6.72 3.615<0.001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情況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頭暈、惡心、乳房脹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頭暈、惡心、乳房脹痛等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異常子宮出血臨床發(fā)生比例相對較高,子宮內膜病變、肌瘤、癌變等均會造成患者發(fā)生出血癥狀,不同疾病的治療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對其實施準確診斷十分必要,是開展有效治療的前提[4]。異常子宮出血作為臨床中多種婦科疾病的常見癥狀,依據患者出血原因可分為器質性病變與功能性子宮出血,故對患者開展早期診斷是確保其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5]。
宮腔鏡檢查是指利用微型光學系統(tǒng)放置于患者宮腔內部,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內部環(huán)境予以檢查,是當前子宮病變的重要診斷方式[6]。
由于宮腔鏡檢查形式能夠直接對患者病灶位置實施觀察,其診斷準確性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加之在宮腔鏡的引導下,可直接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疑似病灶區(qū)域進行組織標本采集,以便于及時開展病理檢查[7-11]。與傳統(tǒng)刮宮術治療相比,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治療時,腔鏡光纖直徑一般<4 mm,能夠避免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宮頸產生損傷,患者疼痛感也有所降低,故在臨床應用中患者接受程度普遍較高[12-15]。通過對比分析得知,傳統(tǒng)刮宮治療期間患者出血量相對較大,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預后效果欠佳,對于部分病灶位置處于宮底、宮角等位置,操作難度較大、清除效果欠佳等問題,進而影響其治療效果。尤其對部分具有生育愿景的患者而言,其臨床治療依從性相對較低,部分患者無法接受該治療手段。
本研究給予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開展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治療結果顯示,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治療前后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量較低、血紅蛋白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理機能、精神狀態(tài)、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較之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患者頭暈、惡心、乳房脹痛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所下降(P<0.05)。歐陽維娜等[13]選取80 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予以對比研究,分別開展常規(guī)診刮術與宮腔鏡診刮術,結果顯示,宮腔鏡診刮術組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常規(guī)診刮術的80.0%(P<0.05)。以上結果與本研究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之于對照組(75.00%),觀察組(100.00%)的患者臨床效果更優(yōu)(P<0.05),說明通過宮腔鏡診刮術能夠顯著提升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
因此,本研究充分表明,通過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治療對于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卵巢功能影響較小,不會造成患者雌激素指標發(fā)生異常,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其治療之中的痛苦,尤其在患者麻醉狀態(tài)解除后,其疼痛感明顯比常規(guī)刮宮術治療更小。
綜上所述,宮腔鏡診治術和診刮術于異常子宮出血診斷及治療中具備突出優(yōu)勢,應該作為目前針對相關疾病的主要診治方案,進行普遍、廣泛的臨床推廣應用,提高子宮異常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診治風險,減輕患者痛苦,并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