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浙海,曾天生,蔣雅平
佛岡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內科,廣東清遠 511600
小兒支原體肺炎常采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抗炎聯(lián)合激素治療,甲潑尼龍作為激素的一種,具有較強抗炎作用,常應用在臨床治療中,2 mg/(kg·d)是較為常見的劑量[1]。既往研究中發(fā)現(xiàn),較大劑量[10 mg/(kg·d)]的甲潑尼龍在治療中具有更好的療效,但采用大劑量的同時,可能會增加高血糖、低血鉀綜合征、精神癥狀及消化性潰瘍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2]?;诖?,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于佛岡縣婦幼保健院確診并收治的103 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投擲硬幣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1 例)和觀察組(52 例)。未使用超大劑量甲潑尼龍,僅探討2 mg/(kg·d)和8 mg/(kg·d)兩種劑量甲潑尼龍在治療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對本院確診并收治的103 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研究,按投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51 例)和觀察組(52 例)。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6 例;年齡6 個月~3 歲,平均(1.92±0.31)歲;患病時間4~6 d,平均(5.21±0.28)d。觀察組中男23 例,女29 例;年齡5個月~3 歲,平均(1.87±0.26)歲;患病時間5~7 d,平均(5.98±0.45)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在開展之前已經(jīng)將本研究的詳細內容告知患兒家屬,患兒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字。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患兒以發(fā)熱、咳嗽及喘息為主要的臨床癥狀;②符合第七版《實用兒科學》[3]中有關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性疾病、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或精神方面疾病的患兒;②服用的藥物對研究的結果有影響患兒;③對甲潑尼龍過敏患兒;④脫落病例患兒。
兩組患者共同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阿奇霉素片[國藥準字H20056311;規(guī)格:0.25 g(25 萬單位)]抗炎、氨溴索(國藥準字H20052313;規(guī)格:30 mg)和多索茶堿(國藥準字H20133217;規(guī)格:20 mL∶0.2 g)聯(lián)合化痰、平喘。
對照組患兒加用2 mg/(kg·d)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準字H20070007;規(guī)格:40 mg)靜滴治療,觀察組患兒加用8 mg/(kg·d)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滴,兩組均1 次/d,連續(xù)治療3 d。
臨床療效:患兒未出現(xiàn)發(fā)熱情況,無任何發(fā)熱、咳嗽、喘息臨床癥狀,X 線不存在炎癥性陰影視為顯效;患兒偶有發(fā)熱,發(fā)熱、咳嗽、喘息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X 線存在少量炎癥性陰影視為有效;患兒持續(xù)發(fā)熱,發(fā)熱、咳嗽、喘息臨床癥狀持續(xù)加重,X 線存在大量炎癥性陰影視為無效。療效總有效率的計算公式為:總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癥狀消失時間:患兒發(fā)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喘息消失時間。
不良反應:觀察患兒高血糖、低血鉀綜合征、精神癥狀及消化性潰瘍等不良反應。
通過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發(fā)熱、咳嗽及喘息癥狀消失時間等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各癥狀消失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及喘息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及喘息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對照組(n=51)觀察組(n=52)t 值P 值發(fā)熱消失天數(shù)9.79±0.26 6.86±0.54 35.189<0.05咳嗽消失天數(shù)11.86±0.28 9.91±0.58 21.793<0.05喘息消失天數(shù)6.53±0.23 5.62±0.44 13.189<0.05
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6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1.1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炎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主要見于嬰幼兒。與成人相比,因其氣道管腔狹窄,纖毛運動功能差,黏液分泌較少,不易將支原體等微生物排除體外[2]。此外,嬰幼兒的免疫功能不足,防御機制發(fā)育不完全,以上因素導致嬰幼兒易患支原體肺炎,并且發(fā)熱、咳嗽及喘息等癥狀更加嚴重[3]。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大劑量[8 mg/(kg·d)]甲潑尼龍聯(lián)合常規(guī)抗炎等治療具有更好的療效,但許多臨床醫(yī)生擔心,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多且嚴重,常采用小劑量[2 mg/(kg·d)]甲潑尼龍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但應用中發(fā)現(xiàn),其治療效果不足,且好轉后易復發(fā),癥狀更加嚴重,給患兒及家屬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負擔[4]。因此,本研究探討2 mg/(kg·d)甲潑尼龍和8 mg/(kg·d)甲潑尼龍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應用效果。
甲潑尼龍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激素,具有速效作用,是治療炎癥的優(yōu)選藥,其具有較強的抗炎、抗休克及抗毒素等作用,并且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5]。大劑量的甲潑尼龍具有抑制毛細血管的擴張,抑制白細胞的吞噬和浸潤、誘導抗炎因子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 IL-10)的合成及促炎因子(IL-1,IL-3,IL-2,IL-5,IL-6,IL-8)的合成等作用,該作用使大劑量[8 mg/(kg·d)]甲潑尼龍對于小兒支原體肺炎具有更好的療效,另外,大劑量的甲潑尼龍的免疫調控表現(xiàn)在可使Th2 細胞的活化受抑制,又能抑制Thl 類細胞因子的應答,同時也能減少干擾素-γ 的產生[6]。
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6.15%)相比于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1.1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雷東紅等[2]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3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的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采用大劑量[8 mg/(kg·d)]的甲潑尼龍具有更好的療效,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原因分析:甲潑尼龍在腸道內被吸收,與白蛋白結合而不與皮質激素結合球蛋白結合,使血液藥物濃度與消除率成正比,即其清除率不依賴于劑量,相關研究中也曾指出,清除率在甲潑尼龍的劑量<80 mg/d 時并不會明顯改變,而兒童用量遠遠低于該劑量,所以未增加其不良反應[7]。
發(fā)熱、咳嗽及喘息癥狀消失時間與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是反應藥物臨床效果的主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發(fā)熱、咳嗽及喘息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大劑量[8 mg/(kg·d)]甲潑尼龍較小劑量[2 mg/(kg·d)]輔助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更能夠緩解癥狀。分析其原因為大劑量甲潑尼龍具有促進機體對炎癥的吸收,減輕滲出和水腫,解除氣管痙攣,改善肺部血管的通透性等作用,可以使肺功能得到巨大改善,從而減少氣道黏液的分泌,防止堵塞,能夠使更多的支原體微生物通過氣道排除體外,并且,大劑量甲潑尼龍與激素受體親和力更強,更多的接觸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藥效[8-12]。
綜上所述,實施大劑量[8 mg/(kg·d)]甲潑尼龍在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治療的過程中,患兒臨床癥狀得到了快速的緩解,提高治療有效率,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