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華
(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1)
風能作為清潔能源,在十三五期間快速發(fā)展。隨著3060碳中和目標的確定,風電行業(yè)近十年必將持續(xù)高速增長,江西某高山風電場海拔高程為450 m~900 m,風機采用上電風電集團生產的W2500-135-90 和W3450-146-90型風力發(fā)電機組混布方案,此風電場風機吊裝選用XGC500-I型履帶式桁架臂起重機作為主吊[1]。
主吊選型主要從吊車的起重性能、起升高度、機艙與臂桿安全距離三個方面進行校核。
1)收集主吊組成部件的數(shù)量、重量、外形尺寸、起重量性能表、高度起升曲線、主吊外形尺寸圖(見圖1、圖2)。
圖1 外形尺寸圖
圖2 起升高度曲線圖
2)收集風機組成各大部件的數(shù)量、重量、外形尺寸、輪轂中心安裝高度、吊裝風機大部件吊索具(包括卡環(huán)及吊帶規(guī)格尺寸)。
1)吊裝設備起重量Gmax=設備重量+吊索具重量+吊鉤重量+鋼絲繩重量[2]。
(1)鋼絲繩重量:每米鋼絲繩長度的重量×最大起升高度×穿繞吊鉤滑輪的股數(shù)。
(2)風載荷:PWQⅡ=1.2×PⅡ×AQ
式中:PWQⅡ為作用在吊運物品上的工作狀態(tài)最大風載荷,單位N;PⅡ為工作狀態(tài)計算風壓,本風場選PⅡ=150 N/m2(相當于6級風);AQ為吊運物品的最大迎風面積(機艙最大迎風面積),單位m2,AQ=長×高。
2)回轉半徑=主副臂水平投影距離+主臂根部絞點到回轉中心距離+風載荷引起幅度的移位量S,即S=H×tan?,tan?=PWQⅡ/Gmax為風載荷引起起重鋼絲繩偏擺角。
3)根據回轉半徑查性能表,選用額定起重量F。
4)若Gmax/F≤90%,滿足要求;Gmax/F>90%,不滿足要求,減小作業(yè)半徑重新校核。
根據塔筒高度+機艙高度+吊索具高度(超出機艙高度)+吊鉤高度+限位高度+500 mm,確定吊裝所需的最小起升高度h;根據選定的作業(yè)半徑查起升高度曲線得到最大起升高度H,若h<H,滿足要求;若h>H,不滿足要求,需重新選擇主吊工況。
安全距離校核一般是指對雙饋機機艙吊裝。臂桿與機艙的安全距離L=機艙安裝高度機艙重心位置距離與臂桿的水平距離-機艙重心位置距離葉輪側邊緣距離,若L≥500 mm,滿足要求;L<500 mm,不滿足要求,需增大作業(yè)半徑或增加起重臂長度重新進行校核。
風機吊裝工藝如圖3所示。
圖3 風機吊裝工藝
對施工工具進行檢查,確認天氣狀況(能見度大于100 m、塔筒、機艙吊裝風速小于10 m/s,葉輪吊裝風速小于8 m/s天氣進行),對人員進行作業(yè)前交底及每天的三交三查;吊車占位、定位與運輸車輛路線、設備的卸車位置要合理。
1)對基礎錨栓進行檢查,清理(高壓水槍清洗等);在基礎錨栓周向間隔處布置墊板(圖4),調整整周墊板水平至水平≤1 mm(圖5)及高度,保證后續(xù)安裝后螺紋段露出長度滿足拉伸器需求。
圖4 墊板布置
圖5 墊板水平
2)基礎錨栓熱縮套管安裝,高度根據墊板厚度及塔筒法蘭厚度確定,且套管頂部深入法蘭孔內20 mm~40 mm 范圍。
3)基礎二次灌漿后,必須養(yǎng)護至抗壓強度大于60 MPa后才可進行第一段塔筒的吊裝。
1)組裝塔底平臺,并將變流器、主控柜等按圖安裝到位(圖6)。
圖6 塔底平臺
2)塔架吊裝
(1)對其進行檢查,清理平面毛刺,補漆,做好與塔底平臺和第二段塔筒吊裝的材料與工具準備工作,如螺栓、板手(電動)、潤滑脂、硅膠等
(2)安裝第1段塔筒上、下口吊具工裝;兩吊機抬吊離地面約1 米左右,清理補漆,在下法蘭上對稱系上2 到3 根纜風繩,在翻身豎立后橫移至塔底平臺組件上方,緩慢下降塔筒,將下法蘭套穿過基礎錨栓至基礎墊板上(圖7),注意塔筒門朝向符合要求。
圖7 塔架與基礎平臺
(3)吊機提升力保持5 t左右,安裝預先放置好的錨栓螺母和墊片,注意墊片內孔倒角必須朝向螺母。接著用快速電動扳手按圖順序(圖8)內外圈同時預緊基礎錨栓整周完成,預緊力矩400 N·m,全部預擰緊完成后,拆去主吊具。
圖8 預緊基礎錨栓順序
1)檢查,清理平面毛刺,補漆,做好上下段塔架吊裝、安裝的材料與工具準備工作,如螺栓、板手(電動)、潤滑脂、硅膠等。
2)吊裝同第一段塔架相同。
3)吊機提升力保持10 t左右,安裝并預緊法蘭連接螺栓(圖8),預緊力矩約1 000 N·m,法蘭貼合面外側應全部貼合,內側間隙不超過0.5 mm。電動扳手擰緊結束后,松鉤,用液壓力矩扳手按順序(圖9)擰緊塔筒連接螺栓至終擰力矩值的60%,第一次預緊完成后,拆去主吊具;第二次預緊至終擰力矩值的80%;待機艙安裝結束后完成第三次終擰力矩。
圖9 塔筒連接螺栓順序
4)連接爬梯、滑軌端頭,連接塔架間接地系統(tǒng)接線(圖10),為下段塔筒吊裝做準備。
圖10 接地系統(tǒng)接地線
1)檢查,清理平面毛刺、補漆,清洗主軸端面等。安裝附件,如測風儀、航空燈和避雷針及支架等。將葉輪安裝所需物料及工具如螺母、墊片等放置入機艙并固定牢固。
2)安裝葉輪與主軸聯(lián)結內外圈雙頭螺柱,預留葉輪引導銷對應位置螺孔。
3)拆除機艙運輸支架,緩慢起吊機艙,調整機艙橫向及縱向水平,使4 根吊鏈受力均勻且偏航軸承法蘭至基本水平狀態(tài)(圖11)。
圖11 機艙吊裝
4)機艙起吊到一定高度并橫移至塔筒正上方,緩慢落鉤,機艙與塔筒對接,使二個引導銷都進入正確的法蘭孔位置(圖12),安裝連接螺柱后拆掉二個引導銷并恢復。順序預擰緊所有螺栓至約1 000 N·m(做好起始標記),此過程吊車保持起升力約20 t,電動扳手初擰完成后卸力。采用2 個拉伸器按照順序對稱拉伸連接螺栓,拉伸施工分三次進行,拉伸力分別為350 kN,460 kN,580 kN。拉伸間隔不小于60 min方能進行下次拉伸作業(yè)。第二次拉伸完成后,主吊可松鉤。
圖12 機艙引導銷
1)輪轂:將輪轂水平放置在調平的鋼平臺或方木上,調整好3個葉根軸承法蘭方向(圖13);清潔3個葉片軸承法蘭平面,檢查有無損傷。使用變漿操作盒調整變漿軸承圓周位置,使葉片軸承內圈0°標記旋轉到與對接葉片初始起吊位置0°標記對應。(圖14)
圖13 輪轂
圖14 變漿軸承位置
2)葉片
(1)在葉片組裝起吊狀態(tài)約水平位置兩側對稱暫拆除2 根葉根螺栓并安裝2 根葉片組裝引導銷,以便于葉根螺栓與變漿軸承孔位相對位置。
(2)安裝葉片吊具,吊點位置分別對應葉片前后吊裝點標識(或廠家標識)。將第一片葉片慢慢移位至葉根螺栓對應輪轂變漿軸承法蘭接口處,進行組裝(圖15)。通過變漿,使葉根部0 度刻度線零點與葉根軸承轉盤上的0 標記線對正,然后利用引導銷引導葉根螺栓順暢裝入變漿軸承孔中,并使葉片的法蘭端面與軸承端面貼合,帶上葉根螺栓螺母。用電動扳手按順序預擰螺栓,擰緊力矩約700 N·m,預緊后用輔吊臨保,主吊松鉤。
圖15 葉片組裝
(3)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第二支和第三支葉片組裝。
(4)組裝完成后,通過手動變槳和和臨保葉片吊車的配合,用特制葉根螺栓拉伸器拉伸M36 葉根螺栓,螺栓拉伸分二次,第一次拉伸力330 kN,30 min后第二次拉伸,拉伸力420 kN。
(5)葉輪組裝完畢后,清掃輪轂內外,整理工具,準備吊裝。
3)整體吊裝
(1)檢查葉片雷電保護系統(tǒng),安裝雷電記錄卡;安裝葉根保護罩,風繩綁扎處套上保護套,上面兩支葉片對稱布置兩根?18×150 m 安全風繩,溜尾葉片布置1 根?18×100 m 安全風繩。核查主輔吊機站位,主吊掛2根40 T 15m 扁平吊4股帶兜住2只葉片的葉根0.5 m 位置,溜尾吊點處綁扎好保護套,輔吊掛1 根10 T 10 m扁平吊帶單股鎖住溜尾吊點。
(2)主、副吊機在指揮人員的指揮下同步慢慢提升,距地面1.5m~1.7m 時暫停,檢查、清理輪轂與主軸連接法蘭面毛刺、銹蝕等,并在輪轂法蘭上側外圈以主吊鉤頭垂線為基準左右各約40゜位置安裝兩根葉輪安裝導向銷(圖16)。
圖16 導向銷
(3)主、副吊機配合起吊,葉輪翻身至約83°位置,用溜尾安全繩控制葉輪角度,摘除輔吊吊索具。主吊提升葉輪,提升過程安全風繩配合控制穩(wěn)定。(圖17、圖18)。
圖17 葉片起吊
圖18 葉片整體安裝
(4)在機艙內指揮,葉輪移向主軸法蘭并貼合,此時釋放高速軸剎車,將引導銷引導入主軸法蘭螺栓孔后,收緊高速軸剎車,隨后旋入主軸與輪轂連接螺栓,利用電動沖擊扳手及液壓拉伸器快速擰到最終預緊力的60%(435 kN),緊固2~3 個螺栓后,拆松二個引導銷。高速軸剎車配合微調葉輪,葉輪鎖定銷與鎖定銷孔對應并鎖定葉輪。鎖定后,釋放主吊機負荷,撤除主吊帶。
(5)第一次拉伸完成約30 min 后盤車配合第二次拉伸至最終預緊力的80%(580 kN),再30 min 后完成第三次拉伸,至最終預緊力(725 kN)。
(6)連接葉輪防雷系統(tǒng),機艙防雷系統(tǒng),接通航標燈電源。收集工具,打掃機艙內衛(wèi)生,離開機艙前,關好所有機艙頂蓋,解除風輪鎖定,將葉片變漿至順槳狀態(tài),保證機組運行前是自由狀態(tài)。
本項目選用XGC500-1型500 t履帶吊作為主吊,吊裝性能如表1。塔筒抬尾選用85 t履帶吊,16 m主臂,6 m吊裝半徑,額定起重量59.6 t,輔助主吊吊裝風機塔筒,機艙吊裝采用50 t超起配重,19 m吊裝幅度,額定載荷135 t。
表1 XGC500-I型履帶式起重機超起配重計算表
XGC500-I型履帶式起重機選用風電專用臂96 m+12 m工況,履帶吊整機重量443.24 t,轉臺平衡重160 t,車身平衡重42.6 t,超起平衡重50 t(見表1《XGC500-I型履帶式起重機超起配重計算表》),最大起吊載重為94 t 機艙,使用路基箱8 塊,總重56 t(路基箱規(guī)格:2.3×6.0×0.25 m,7 t),路基箱采用單層2×2兩列排布,作用力不均系數(shù)取1.3,現(xiàn)場實際地耐力N0=1.3×(443.24+160+42.6+50+94+56)/(2.3×6×8)=9.96 t/m2,地勘報告平均地耐力為N=18 t/m2,N0 塔筒最重件為下段塔筒,重量為68 t,主吊鉤9 t,抬尾吊鉤0.89 t,主吊垂下鋼絲繩3 t,主吊索具2.5 t,抬尾鎖具1 t;雙機抬吊時吊裝載荷公式為吊裝載荷(t)=設備凈重+吊索具。起吊主吊額定起重量112 t,主吊載荷為68/2+3+2.5+9=48.5 t,負荷率:48.5/112=43.3%<80%;抬尾XGC85 履帶吊載荷為68/2+0.89+1=35.89 t,抬尾吊車額定起重量59.6 t,負荷率:35.89/59.6=60.2%<80%;就位時,吊裝載荷為68+3+2.5+9=82.5 t,負荷率:82.5/112=73.6%。 1)機艙凈重94 t,200 t吊鉤9 t,機艙專用吊具1.5 t,吊帶及卸扣1 t,垂下鋼絲繩3 t,吊裝重量為94+9+1.5+1+3=108.5 t,主吊車采用50 t超起工況,19 m額定載荷135 t,負荷率:108.5/135=80.4%<90%,滿足要求; 2)風載影響計算(最不利位置)。PWQⅡ=1.2×PⅡ×AQ式中:PⅡ取150N/m2;AQ=12×4.03=48.36m2。即: PⅡ×:PWQⅡ=(1.2×150×48.36)N=8 704 N;載荷引起機艙的傾角tan?=PWQⅡ/G=8 704/(94×1 000×9.8)=0.009 44。載荷引起幅度的變化量:起升高度按109 m 計算,風載荷引起的位移量為(109×0.009 44)m=1.02 m,相當于幅度增加1.02 m。履帶吊20 m的額定載荷為128 t。載荷系數(shù):108.5/128=84.8%<90%,滿足要求。 葉輪凈重(13.5×3+32)t=75.5 t,200 t吊鉤9 t,專用吊索具1 t,起吊時伸出鋼絲繩3 t,吊裝重量為(75.5+9+1+3)t=88.5 t,主吊采用超起,16 m額定起重量112 t,負荷率:88.5/112=79%<90%;葉片抬尾時,抬尾吊車為80 t汽車吊,采用50 m主臂,吊裝半徑18 m,額定起重量10 t。吊裝載荷為6.2 t,其中吊索具0.1 t,吊鉤1.2 t,負荷率:(6.2+0.1+1.2)÷10×100%=75%<80%,滿足要求。 塔筒高度為(18.505+22.96+22.96+22.96)m=87.385 m,機艙高度為4.03 m,機艙吊具高度為3.2 m,吊鉤高度2.5 m,總高度為97.115 m,吊車96 m+12 m風電工況有效高度為109 m,(109-97.1)m=11.9 m,該吊車高度限位1.5 m,富余量為(11.9-1.5)m=10.4 m;葉輪吊裝時吊帶7.5 m,富余量為(109-87.385-4.03-2.5-1.5-7.5-0.5)m=5.58 m,滿足要求[4]。 目前高山風電建設過程中,風機設備選用已轉向大容量機型、高輪轂高度,設備單件尺寸超長、重量超重,吊裝機械的噸位、高度、性能也節(jié)節(jié)攀高,項目吊裝風險和管理難度也隨之越來越高。通過對江西某高山風電項目設備吊裝作業(yè)的關鍵控制點及管控預防措施的分析研究,做好高山風電機組吊裝作業(yè)的技術工藝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項目進度、成本、安全、質量風險,促進山地風電行業(yè)的和諧發(fā)展。3.2 塔筒吊裝校核
3.3 機艙吊裝校核
3.4 葉輪吊裝校核
3.5 起升高度及臂桿與機艙安全距離校核
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