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學峰 韓云哲 樸雪梅 徐偉豪 楊學智 呂禹德 柳洪良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吉林 龍井 133400)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處吉林省東部山區(qū)、半山區(qū),局部地區(qū)適宜種植中熟水稻品種。“延粳28”生育期136 d 左右,熟期與吉玉粳相似,需>10 ℃積溫2 750 ℃,適合延邊州部分中熟地區(qū)及省內其它中熟地區(qū)種植[1~3]。對于山區(qū)、半山區(qū)地區(qū),多種植早熟水稻品種,以獲得相對穩(wěn)定的產(chǎn)量,而早熟品種的品質相對較差,產(chǎn)量較低,致使山區(qū)水稻出現(xiàn)價格低、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供需的不斷優(yōu)化,人們對稻米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4~6]。針對上述情況,“延粳28”作為表現(xiàn)較好的中熟品種,近年來在延邊地區(qū)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它具有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抗倒伏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是水稻種植地區(qū)發(fā)展綠色產(chǎn)業(yè)的理想品種。
本規(guī)程適用于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所屬各市、縣水稻種植區(qū)的稻田,要求無霜期128~138 d,活動積溫2 600 ℃~2 750 ℃,插秧至成熟日照800~850 h,降水量550~900 mm 的中熟水稻種植區(qū)。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規(guī)程的引用成為本技術規(guī)程的條款。本規(guī)程中使用這些文獻的最新版本。
GB4404.1-2008 糧食作物種子第一部分:禾谷類;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GB 4285-1989 農(nóng)藥使用安全標準;
GB/T 8321.1-2000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15618-1995 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
3.1 種子質量。高產(chǎn)栽培田采用的種子應符合GB4404.1-2008 的規(guī)定,種子含水量在14.5%以下,出芽率在85%以上,正規(guī)種業(yè)生產(chǎn)(三證齊全),并經(jīng)過精選和規(guī)范包裝。
3.2 品種要求。所采用的水稻品種應是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指定推廣區(qū)域內(行政區(qū)或指定的熟區(qū))推廣應用的品種,抗病級別達到MR 以上,抗逆性強(耐肥、抗倒伏),出穗期穩(wěn)定(8 月10 日前出穗),能安全成熟?!把泳?8”符合上述要求。
3.3 栽培環(huán)境。稻田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通氣、透水性良好,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二級標準以上要求。
4.1 育苗方式。機械盤(長58 cm,寬28 cm,立邊高2.5 cm)機插時對苗根傷害少,緩苗時間短。塑料簡塑盤(拋秧盤,431 孔)育苗,可以達到帶土移栽,不傷根、不緩苗,插秧深度適宜的效果。
4.2 苗田準備。①苗田選擇。水稻育苗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土質肥沃、土壤偏酸性(pH 值≤6.5)的田塊。②苗田培肥。有條件的苗田施用腐熟的豬糞或農(nóng)肥10~15 kg/m2。也可前期種植豆科類作物養(yǎng)地。③扣棚。提前扣棚、做床,以確保苗棚在播前20 d 完成,達到升高地溫、改善苗床環(huán)境的目的。④整地。采用秋翻地或春旋耕的方法整地,深度15 ~ 20 cm。平地并摟凈根茬,并按規(guī)格做床。⑤做床。根據(jù)苗盤(機械插盤)寬度做成1.8 m(橫放3 盤或縱放6 盤),或2.4 m(橫放4 盤或縱放8 盤)的床,塑料簡塑盤(拋秧盤,431 孔)育苗同上。床邊緣整齊一致,10 m 誤差不超過1 cm。⑥配制苗盤土。用優(yōu)質旱田土作基礎育苗土,加30%粉碎的草炭土配成底土;或按70%底土加30%腐熟有機肥比例混合,可起到提升肥力的作用。
4.3 播前種子處理。①曬種。浸種前(4 月3~6 日)曬種2 d 左右。②選種。調配密度為1.13×103kg/m3鹽水選種,選出的飽滿籽粒用清水沖洗2~3 遍。③浸種。4 月7 日用25%咪酰胺乳油3 000~4 000 倍液浸種3 d 后,用清水沖洗干凈。④催芽。種子在32 ℃左右環(huán)境下催芽,80%破胸露白,芽長1 mm 左右即催芽完成。⑤晾芽。催芽種子在室溫環(huán)境下晾種1 ~2 d,便于機械播種。
4.4 播種及播后處理。①播種期。延邊地區(qū)水稻4 月12 日左右播種。②播種量。機械插盤每盤播催芽種子0.15 kg。③覆土厚度。機械盤每盤需要3.0 kg 左右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覆土0.75~1.0 kg,塑料簡塑盤需要覆蓋營養(yǎng)土0.5 kg,播種后覆土即可。④補充水分。機械盤、塑料簡塑盤擺盤后,用細眼噴壺(或噴頭)澆1 次透水,露籽處應及時覆土,以防影響出苗率。⑤苗田封閉。在擺盤完成覆地膜前,苗床用19%秧草靈可濕性粉劑75 g/100 m2,兌水6 kg 噴霧進行封閉除草,后鋪地膜達到保溫保濕作用。⑥害蟲防治。用5%甲拌磷500 g/667 m2配成毒土撒施于苗床上。
4.5 苗田管理。①播種至出苗期。播種到出苗前的時期不宜澆水,通過床面的塑料地膜、無紡布等保溫、保濕,閉棚保溫以促進快速出苗。棚內溫度達到或超過35 ℃時,棚膜要局部通風,防止發(fā)生高溫燒苗的問題,30 ℃以下封閉保溫。②出苗至3 葉期。出苗80%以上揭膜;出苗后到1.5 葉期,棚內溫度應小于28 ℃,最低不低于5 ℃;2.5~3.0 葉期,白天棚內溫度應在20 ℃~25 ℃;3 葉期后應逐漸晝夜通風。出苗后澆1 次透水,解決局部種子頂蓋及缺水等問題。秧苗1 葉1 心期用惡苗靈和58%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 g/m2,兌水2.5 kg 噴澆苗床,以防治立枯病。③葉期至插秧。3 葉期至插秧棚內溫度控制在21 ℃~ 24℃,超過30 ℃時要及時進行通風。3~4 葉期白天通風夜間閉棚,防止夜間低溫導致秧苗生長緩慢或受凍害;秧苗4 片葉后,可晝夜通風。插秧前7 d 將塑料大棚裙圍全部放下,使秧苗充分適應自然溫度。通風口不宜過大,應逐漸增大通風量達到煉苗效果。插秧前2 d 噴施40%氧化樂果乳油等內吸性藥劑,防治潛葉蠅等蟲害的發(fā)生。秧苗素質較差的苗床用5%尿素肥液澆灌苗床(送嫁肥)。④苗床除草。插秧前苗床長出的根生性雜草及闊葉性雜草要及時人工拔出。
4.6 壯秧標準。機械盤育苗高15~18 cm,葉齡4.5片,單苗分蘗0.7~1.1 個,百苗地上干重4.5~5.0 g。
5.1 整地。①翻地。有條件的地塊應采取秋翻地,也可依據(jù)實際情況在次年的4 月上旬翻地,中旬完成,耕深15 cm 左右。②泡田。延邊地區(qū)5 月10 日左右開始泡田,春耕地最好翻后10 d,耙地前7 d 待土壤失水松散后開始泡田。以田中無裸露土塊為泡田標準。③耙地。耙地不宜過細,保證整平田地的同時達到增加土壤孔隙度的目的,耕地高低差不超過3 cm。
5.2 插前除草。耙地后可用60%丁草胺100 ml+30%苯嘧磺隆10 g,兌水40 kg 均勻甩施0.2 hm2田塊。
5.3 插秧。①插秧期。適宜插秧期為5 月15~30 日,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4 ℃即可插秧,插秧期適宜秧苗葉齡為4.5 片葉。②插秧方式與密度。肥力較高的稻田可采用大壟雙行(50.0 cm + 30.0 cm) ×20.0 cm,12.5 萬穴/hm2;普通肥力稻田插秧方式可按30.0 cm×20.0 cm,17 萬穴/hm2。
5.4 插后除草。秧田緩苗后,闊葉雜草較多的田塊,可用10%吡嘧磺隆或30%芐嘧磺隆等藥劑225 g/hm2,拌沙土225 kg 進行撒施封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稻田用馬歇特(丁草胺)2 200 ml/hm2,拌土均勻拋撒到田間。
5.5 施肥。①施肥總量:氮肥(純氮)120~130 kg/hm2,磷肥(P2O5)70 kg/hm2,鉀肥(K2O)80 kg/hm2。耙地前施40%氮肥作底肥,6 月7 日左右施30%作分蘗肥,6月20 日施20%作補肥,可在齊穗期追施10%粒肥;磷肥全部用作底肥;鉀肥用作底肥、穗肥,施用比例為3∶2。②底肥。春翻地應在翻地前施用底肥,秋翻地應在耙地前施底肥。
5.6 水分管理。5 月5~7 日泡田,6 月1~5 日建立水層(施肥、施用除草劑),分蘗期6 月5~30 日淺水管理,7 月1 日排水曬田,7 月15 日~8 月1 日(出穗及齊穗期)間歇性灌溉,自然落水,缺水補水。提高水溫可促進水稻的前期生育,防止延遲抽穗,也可防止幼穗遭遇冷害。分蘗期淺灌3~5 cm,從幼穗形成期到孕穗期深灌到10 cm,遇低溫可灌20 cm 深水對幼穗進行保護。通過延長引水渠提高水溫預防冷害發(fā)生。8 月份濕潤灌溉,采取一次灌水自然落干,9 月初排水曬田。
5.7 病蟲草害防治。①病害。始穗期用40%富士1 號2000ml/hm2兌水600kg 噴霧,防治穗頸瘟;7 月中旬依實際情況施1 次防治稻瘟病藥劑。②蟲害。6 月初用2.5%溴氰菊酯200ml/hm2+48%毒死蜱1000ml/hm2防治稻水象甲、潛葉蠅及水稻負泥蟲。7 月中旬用3.6%殺蟲雙大粒劑2.3 kg/hm2防治水稻二化螟。③雜草。鴨舌草、慈姑、雨久花等用10%環(huán)胺磺隆500 g/hm2封閉(插秧后7 d 左右)防治;螢藺及三棱草等可用48%排草丹液劑2 500 ml/hm2,兌水700 kg 噴霧。
9 月下旬待田干燥后,于水稻黃熟后期適時收獲。用水稻收割機進行機收,水稻稻谷及時晾曬以防受潮霉變。當含水量低于14.5%時,可裝袋入倉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