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近年來我國詐騙類案件不斷攀升的趨勢,公安機關不僅要開展高強度打擊,更需要加強反詐宣傳,從源頭上進行防范。公安政務類新媒體以其渠道多、受眾廣、接受度高、形式多元、緊跟熱點等優(yōu)勢,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但也良莠不齊,存在諸如賬號較少、針對性不強、精品不足、認可度不夠等問題,需要通過豐富創(chuàng)作手法、充分發(fā)揮PUGC優(yōu)勢、強化作品的針對性、暢通互動渠道等路徑不斷提高宣傳質效。
關鍵詞:公安政務;新媒體;反詐;宣傳教育
中圖分類號:D631.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031(2024)04-0005-06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去中心化、影響范圍大等特點,尤其是新媒體在政務宣傳方面具有表現形式靈活、參與度高、因地制宜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使得近些年來政務類新媒體在各互聯網平臺上蓬勃發(fā)展。公安機關雖通過新媒體進行反詐宣傳,但詐騙分子很多時候也是通過新媒體等社交軟件進行詐騙活動,“詐騙”和“反詐”活動往往都是在“同一片天空中”進行的。據App Annie發(fā)布的《2022年移動狀態(tài)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長高達4.8小時,而據《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高達2.5小時。由此可見,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已成為大多數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安機關通過新媒體高質量開展反詐騙宣傳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一、公安政務類新媒體開展“反詐”工作現狀
近些年來,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實現了宣傳平臺全面覆蓋化、宣傳內容正面導向化和宣傳方式多樣化,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當下深人人民群眾生活,及時了解和反饋人民群眾的關切,各地公安機關都先后在各個主流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在近幾年發(fā)展過程當中,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創(chuàng)作內容和創(chuàng)作形式上積極創(chuàng)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
(一)多渠道載體宣傳,受眾覆蓋面更加廣泛
2018年1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意見》,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各級黨政機關官方新媒體賬號如雨后春筍般在互聯網平臺上出現,公安機關也不例外,各地公安機關在新媒體平臺上也同樣紛紛開設賬號。2021年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要“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防范”。公安部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堅決打掉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確保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fā)高發(fā)態(tài)勢得到有效遏制。要進一步織密防護網絡,加強技術反制、預警勸阻、資金返還和宣傳防范”。黨政高層領導人都著重強調了在“反詐”工作當中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各地公安機關的官方賬號也紛紛將“反詐”作為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僅抖音平臺上以“反詐”命名的公安官方賬號就高達138個,微博、B站等新媒體平臺公安機關都開設了專門進行反詐騙宣傳的賬號。當然,公安機關宣傳反詐工作并不只是在專門的反詐賬號當中,大量宣傳反詐的內容都是包括在了各地公安的官方賬號當中。
(二)多元化內容宣傳,受眾接受程度更高
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在新媒體平臺上創(chuàng)作水平也越來越高,對于“反詐”宣傳不再是像過去傳統(tǒng)媒體一樣進行說教或是冷冰冰的文字,藝術化的表達加上反詐的主題使得近年來公安機關頻繁推出高質量反詐宣傳作品。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在反詐宣傳的內容上主要包括反詐小劇場;反詐動畫;反詐紀錄片;抓捕實況;公益宣傳等,一些公安政務類賬號還會借助反詐電影進行反詐騙宣傳教育,如2023年8月份上映的電影《孤注一擲》,上映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收獲了35億的票房,能取得如此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除了電影本身質量優(yōu)異以外,在前期公安政務類新媒體也為這部電影進行了大范圍的推廣,如抖音平臺上濟南公安、武陵公安、貴陽公安、武漢公安等公安賬號都在電影上映后為這部電影做了多方面的宣傳,甚至一些公安賬號專門請粉絲免費觀看該電影。抖音上“四川監(jiān)獄”根據《孤注一擲》拍攝多條宣傳視頻,如再度情景演繹電影中的“拜佛”名場面進行普法教育:根據電影情節(jié)采訪多位詐騙罪犯,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警示網民,
(三)緊跟熱點,提醒群眾預防新型詐騙
隨著電信詐騙技術不斷更新換代,詐騙分子的詐騙手段呈現新型化、技術化、隱蔽化的趨勢,新型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這也迫使公安機關針對頻繁出現的新型詐騙方式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動態(tài)監(jiān)測新型詐騙,針對性采取宣傳教育措施。如國家反詐中心2023年10月23日重陽節(jié)當天在抖音平臺發(fā)布了“重陽反詐-老年人是如何被選中的”,針對老年人做出反詐提醒,既加強了易遭受詐騙的老年群體的防詐意識,同時也展現了高度的人文關懷。
公安政務類反詐新媒體緊跟社會熱點進行創(chuàng)作是順應互聯網發(fā)展趨勢的做法,是走群眾路線的體現,公民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當中很難分辨出真假,許多群眾被一些具有錯誤性、欺騙性的網絡信息所誘導,尤其是一些新穎的網絡信息,大多數普通民眾很難分辨出是機遇還是危機,這個時候詐騙分子對此進行引誘,很容易使得普通民眾落入詐騙分子的陷阱當中。公安政務類新媒體根據動態(tài)熱點進行創(chuàng)作能夠及時對群眾困惑做出權威解答,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普通民眾落人到詐騙分子的詐騙陷阱當中,既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增強了粉絲粘性。
二、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反詐”工作面臨的困境
公安機關2021年刑事立案的總數共5027829件,而發(fā)案類數量從高到低排名,案件分別是詐騙、盜竊、傷害、強奸。從立案數據前幾位當中可以看出,詐騙類犯罪已成為我國案發(fā)數量最高的刑事案件,反詐形勢十分嚴峻。而詐騙案件如此高發(fā)與公安機關在反詐宣傳教育當中存在問題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專門的政務類賬號較少
雖然近年來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加強了反詐內容的宣傳,但是開設專門進行反詐宣傳的官方賬號其實并不多,除“抖音”平臺有138個認證過的反詐官方賬號外,“快手”平臺經過官方認證的反詐賬號有50個,“微博”平臺經過認證的官方反詐賬號11個,B站進行官方認證的反詐賬號僅有4個。從中可以看出,像“抖音”“快手”這樣流量較大的平臺專門進行反詐宣傳的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并不少,但是像B站這樣有大量學生群體聚集的平臺,卻僅僅只有4個專門進行反詐宣傳的官方賬號。據B站公布的年齡分布數據,2023年B站30歲以下的用戶占比78.67%,18-24歲占比高達60.28%,對于許多還沒踏人社會的學生群體來說,很多人有較高層次的教育背景,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詐騙時能夠識別出來,這些群體易成為詐騙的對象,詐騙分子會利用學生群體急功近利的心理實施詐騙活動,每個新媒體平臺受眾并不相同,公安機關如果在一些新媒體平臺當中對于反詐宣傳有缺失,勢必會造成一些群體的反詐意識不強,而淪為詐騙分子的“盤中餐”。
(二)打造“個人IP”意識不夠
全媒體時代,內容同質化嚴重、網絡傳播地域性太強等問題十分突出,絕大多數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都是以官方集體的名義發(fā)布,這樣很容易造成用戶粘性不足,在進行反詐宣傳教育時容易與觀眾產生隔閡,缺乏網絡當中“個人”與觀眾的親近感與互動感??v觀現如今反詐類官方賬號,幾乎無一賬號是主打“個人IP”風格,清一色都是以官方集體的名義發(fā)布,表1對比了“B站”平臺公安政務類官方賬號打造“官方集體IP”和“官方個人IP”的粉絲數量由高到低排名。
從表1不難看出公安類“個人IP”對“官方集體IP”粉絲數量幾乎是降維打擊。“個人IP”更容易與粉絲產生情感共鳴,表達形式也更加靈活生動,這也代表著“個人IP”進行反詐宣傳教育時更能為觀眾所接受,但公安機關專門反詐類賬號打造的“個人IP”數量以及爆款程度還存在相當大的欠缺。2021年9月2日河北秦皇島民警陳國平在某直播平臺上與主播連線宣傳反詐火上熱搜,隨后“國家反詐中心”APP連續(xù)幾日因為“反詐老陳”的宣傳,高居下載榜單的第一名。“反詐老陳”的例子是公安反詐類新媒體賬號打造“個人IP”出圈的典型例子,只不過后來因為陳國平辭職以及因負面新聞卷入輿論爭議風波后,“反詐老陳”最終只是曇花一現,后續(xù)的反詐宣傳并沒有取得持續(xù)良好的效果。縱觀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打造“個人IP”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其實并不少見,“譚談交通”“孝警阿特”“邊檢小花”等都是公安政務類新媒體通過打造“個人IP”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鮮明例子。因此,反詐類新媒體賬號同樣也有必要打造一些優(yōu)質的“個人IP”宣傳反詐,并且需要將這些“個人IP”精細化運營,盡可能地打造為爆款。
(三)對重點人群的影響亟需加強
與以往人們傳統(tǒng)的印象不同,受詐騙人群占比最高的并非老年人,反倒是年輕人。對于熟悉網絡的年輕人為何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最大受害群體,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年輕人高度依賴網絡,極易在網絡空間泄露個人信息,使得個人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二是一些學生群體和剛步人社會的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容易上當受騙;三是大部分年輕群體經濟能力低,容易受到高薪以及其他利益誘惑。每個新媒體平臺受眾年齡段并不相同,所受到的詐騙類型也并不相同,但公安機關在進行反詐宣傳時,所制作的內容并沒有因平臺而異。詐騙受害群體不僅僅與年齡有關,與性別也有很大關系,據《2021年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研究報告》顯示,在所有詐騙受害人當中,男性占比61%,女性占比39%。涉及網戀、色情、交友等兩性類型的詐騙案件當中,男性受害者占比更是高達93%。當下公安機關在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反詐宣傳教育時并沒有根據平臺內受眾年齡分布和性別分布等量身定制內容或者針對性進行推送,而是采取一種“大水漫灌式”進行內容制作和推送。
(四)內容制作與新媒體規(guī)則脫節(jié)
在當下深度融媒體時代,許多官方宣傳機構已經實現了從傳統(tǒng)媒體向新媒體時代的過渡。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動傳統(tǒng)媒體與移動新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將傳統(tǒng)媒體與移動新媒體融合發(fā)展既能夠突顯出傳統(tǒng)媒體的權威性,又能夠發(fā)揮出新媒體傳播的效能。但縱觀反詐類官方新媒體內容制作水平卻難以盡如人意,以反詐類最具權威性的“國家反詐中心”為例,在抖音平臺上“國家反詐中心”所制作的視頻點贊大多數都只有幾千或者幾百的點贊量,與一些大博主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點贊量相比,作為一個頭部的反詐官方賬號,關注度還存在很大的欠缺。以“國家反詐中心”2023年11月23日在抖音平臺發(fā)布的視頻“警惕各類騙局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為例,在新媒體平臺發(fā)布的內容卻和傳統(tǒng)電視媒體節(jié)目風格極其相近,內容相對枯燥,形式不夠新穎,宣傳類似說教,在互聯網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很難做到脫穎而出。即使“國家反詐中心”推出了一些像“反詐小劇場”這樣形式比較新穎的視頻,但是仍沒有廣泛博得網友的眼球,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反詐官方賬號缺乏專業(yè)人士運營,對于新媒體的玩法和規(guī)則了解不夠深人,在更迭如潮、競爭激烈的互聯網環(huán)境當中,這樣的作品很難做到出類拔萃。
(五)缺乏與受眾互動機制
在新媒體平臺中,評論區(qū)、私信互動是增長粉絲、增加受眾好感度的重要方式,并且也是接受民眾問詢、監(jiān)督的重要渠道。一些網民對于自身不懂的詐騙類知識會通過在官方賬號下評論或者私信的方式問詢,這些評論包括了粉絲提出的關于生活中遇到的詐騙問題、反詐知識、投訴、舉報以及尋求幫助等等。但許多反詐類新媒體賬號缺乏與受眾的互動機制,對于評論區(qū)的評論或者是私信等都采取不回復的態(tài)度,如“抖音”平臺上大多數“反詐”官方賬號,很少在評論區(qū)回復過粉絲的評論,這樣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受眾參與“反詐”的熱情,不利于反詐宣傳工作的開展。作為官方賬號,建立起良性的粉絲互動機制不僅僅是增加粉絲好感度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公安政務類機關通過人民群眾發(fā)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公安政務類官方賬號不僅僅是宣傳公安機關正面形象的一個工具,同時也是重要的市民問政平臺,更是公安機關與民眾之間建立起的一個良性溝通的橋梁,
三、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反詐”工作的優(yōu)化路徑
公安類新媒體宣傳“反詐”工作在百舸爭流的互聯網環(huán)境當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不足,各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在宣傳“反詐”工作上良莠不齊,亟需規(guī)劃出正確的前進方向,對當前存在的問題予以改正和優(yōu)化,從而保障“反詐”宣傳工作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高質量創(chuàng)作,防止“打卡式”運營
據中國警察網2022年4月29日訊,2022年1月至2月,公安政務類“快手”賬號超過1/3未更新,發(fā)布作品數量由上一期(2021年11月-12月)的2.9萬條跌至1.3萬條,不僅公安政務類賬號發(fā)布作品數量呈斷崖式下跌,整體播放量從上一期的187億次跌至71億次,整體數據下滑十分明顯,并且在眾多公安政務類賬號當中有高達980個賬號粉絲出現負增長。究其原因是大多數公安政務類賬號運營人員并非傳媒類專業(yè)出身,對于創(chuàng)作內容的劇本、剪輯、配音等方面知識掌握并不專業(yè),這導致了許多公安政務類官方賬號出現了內容質量不高的作品。一些公安類賬號官方運營人員即使知道自己創(chuàng)作的內容質量低且基本不會有人看,但為了響應上級部門對于新媒體時代的號召以及工作任務要求,仍消極地去完成新媒體賬號的運營。
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反詐宣傳作品提高創(chuàng)作質量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設對口崗位,引進專業(yè)人才。公安機關招警范圍一般都是從公安聯考當中的公安類專業(yè)進行招生,但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在實際工作當中公安類專業(yè)并不能勝任公安類新媒體賬號的運營的需要,因此,公安機關在招警范圍里需要招收一些如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數字媒體藝術等傳媒類專業(yè)的學生,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工作需要。
2.對公安系統(tǒng)內部定期開展新媒體技術的培訓和考核,大部分公安民警對于新媒體行業(yè)的運營規(guī)則并不是特別熟悉,和大多數網民一樣基本上都是新媒體內容的“接受者”而非“創(chuàng)作者”。公安機關應定期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新聞傳播類專業(yè)知識技能培訓,定期開設一些使用Premier、Photoshop等視頻剪輯和作圖軟件的課程培訓考核,提高公安民警使用新媒體的能力,完善公安民警利用新媒體宣傳的激勵機制,促使更多的公安民警參與到新媒體應用當中來,使公安民警從新媒體內容的“輸入者”變?yōu)閮热莸摹拜敵稣摺?,提高相關人員利用新媒體進行反詐宣傳的專業(yè)素養(yǎng)。
3.注銷一批低質量公安類新媒體賬號。除了一些頭部的公安類新媒體賬號,其他相當一部分公安類新媒體賬號存在為了應付工作的“打卡式運營”現象,這類新媒體賬號既起不到良好的反詐騙效果,又給基層民警增加了許多工作壓力。各地公安機關并不需要“盲目跟風”新媒體的浪潮,對于基層公安機關無力運營或者沒有必要運營的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可以注銷,避免浪費基層警力資源。
(二)媒體擬人化,打造好專屬“個人IP”形象
人類早期在自然崇拜當中的、神明祭祀等活動中就有將非人類體在認知過程中進行類人化加工的行為,心理學上將之稱為擬人化(anthropomorphism)并界定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對外界非人類事物賦予人類特質、特征的思維傾向。通過“擬人化”理論,許多人將品牌形象、地域形象、城市形象等進行擬人化傳播,為這些形象貼上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標簽,使得這些形象能夠得到更加高效地傳播。通過擬人化的手段可以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進而能夠使政務類賬號在功能、情感與價值等多個維度上提高自身的水平。所以目前人格化運營的一般概念為:通過人格化的社交媒體賬號,利用社交媒體“人與人”的交流特性,以擬人化的方式運營社交媒體賬號。
專門的反詐類新媒體之前有“反詐老陳”作為反詐類頭部的官方個人IP,但由于前述原因也是曇花一現,目前還缺乏影響力較大的反詐類“個人IP”賬號,因此,現在反詐類官方賬號亟需推出一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個人IP”賬號彌補空缺。但打造公安機關打造反詐類“個人IP”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推出的個人需要具有較高素養(yǎng),有能夠吸引受眾的亮點。如極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出眾的顏值、幽默詼諧的口才等等。第二,推出的個人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作風和道德品質。官方打造的“個人IP”當中的個體代表了整個官方的形象,如果在賬號火了以后出現因個人生活作風或道德品質方面的負面新聞則會給官方形象造成嚴重的損害。
(三)發(fā)揮PUGC優(yōu)勢,將“反詐”元素融入其中
PGC和UGC是互聯網術語,前者指專業(yè)生產內容、專家生產內容,后者指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公安類媒體在反詐宣傳工作當中雖能發(fā)揮PGC(專家生產內容)優(yōu)勢,生產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反詐專業(yè)性,但由于反詐類官方媒體數量有限,加上公安類媒體在新媒體行業(yè)人才和經驗的缺乏,生產的作品質量普遍不高,很難獲得很高的流量與關注。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海量信息充斥各大網站,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都發(fā)生深刻變化。各種短視頻平臺迅猛發(fā)展,傳播渠道不斷增多,傳統(tǒng)的傳播格局被改變,受眾取得了與傳播者平等的地位。作為反詐類專業(yè)媒體,在感受到競爭環(huán)境日益激烈的同時,也在融合轉型的過程中探索新的生產模式。在反詐宣傳工作開展過程當中,越來越多PGC+UGC模式(PUGC模式)被運用,并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公安類新媒體在反詐宣傳工作當中運用PUGC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與高流量博主合作。由于一些自媒體大博主擁有更多的流量,因此公安類新媒體在反詐宣傳工作當中與大博主合作創(chuàng)作也更容易獲得受眾的關注,以便更加高效開展反詐宣傳工作。如抖音號“四平警事”就在視頻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積極與傳媒公司或者抖音博主合作,在2023年9月11日發(fā)布的視頻“打擊詐騙,中國亮劍!警事更新,歡迎圍觀”當中就與其他三位知名抖音博主合作進行創(chuàng)作,獲得了80余萬的視頻點贊,同時吉林省四平市警方還通過與電影公司合作,拍攝出了電影《四平警事之尖峰時刻》,獲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
2.借助商業(yè)熱點開展反詐宣傳。近些年來以反詐為主題的影視劇獲得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公安類新媒體助力反詐類影視劇的宣傳也是開展反詐宣傳工作的一個不錯選擇,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借用商業(yè)影視劇熱點進行預防犯罪的宣傳,在提高全民預防犯罪意識、加強全民治觀念以及進行全民反詐教育等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學校宣講、開設反詐課程等傳統(tǒng)宣傳方式,借用商業(yè)熱點宣傳更加生動,民眾更有參與感與討論度,同時表現形式也更加深入人心。
(四)實現差異化價值,為不同平臺量身定制
差異化價值也就是一個平臺獨有的價值,如今互聯網上各大主流平臺正是因為自身差異化價值的存在才能夠不被其他平臺所取代。各大新媒體平臺規(guī)則在變,受眾在變,市場也在變。如果沒有看清這個行業(yè)發(fā)展的本質,就很難抓住機會。但是如果完全理解了紅利,就更容易做出一個理性的選擇,就能夠根據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差異化價值開展反詐工作。
1.針對各平臺不同年齡段的受眾推出反詐內容。以B站為例,據B站公布的年齡分布數據,2023年B站30歲以下的用戶占比78.67%,18-24歲占比高達60.28%,可以看出,B站年輕人分布比例十分高,而B站又是一個以“二次元”“動漫”著稱的平臺,因此公安類新媒體在B站平臺開展反詐工作時更應針對年輕人易受詐騙類型推出內容,一些作品可以以“動漫”“二次元”的形式進行表現。
2.針對不同圈層的受眾推出反詐內容。詐騙類犯罪一般具有地域性、圈層性,一些詐騙類型只針對特定地域或者圈層的人。因此公安類新媒體在開展反詐宣傳過程當中可以對不同平臺圈層受眾的差異,針對性推出反詐內容。以百度貼吧為例,百度貼吧當中不同的“吧”下面可以發(fā)送帖子,而每個“吧”之間又高度獨立,具有十分明顯的圈子。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可根據“吧”之間圈子的不同,針對性投放反詐內容,如一個時間段網絡游戲賬號詐騙高發(fā),公安類新媒體可以在各個“游戲吧”當中發(fā)帖提醒“游戲吧”當中的網友謹防網絡游戲賬號詐騙,這樣對不同圈子的人進行反詐宣傳教育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各個圈子的反詐意識。
(五)完善溝通機制,及時解決民眾困惑
許多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或反詐類官方賬號缺乏與受眾之間良性溝通的機制,基本上發(fā)布完視頻以后就不管賬號粉絲發(fā)布的評論與私信,一些民眾會在評論區(qū)或者私信里咨詢一些反詐知識,但這些官方賬號大多數都是置之不理。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運營人員應該保持與受眾之間的良性溝通,對于賬號下面發(fā)布的熱門評論應積極互動回應,對于私信反饋的問題應做到及時回復并且給出處理意見。即使一些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評論區(qū)下面會出現一些不友好的評論,一些民眾會對公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疑與批評,但公安政務類新媒體賬號在回復這些評論時對于合理意見應該坦誠、虛心地接受批評和意見并且及時作出改正,不可因為評論區(qū)出現一些負面評論,就把評論區(qū)一關了之或者直接精選評論。這種堵住民眾發(fā)聲渠道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懶政、怠政的表現。
四、結語
近些年來,詐騙類犯罪猖獗,公安機關雖采取了高壓嚴打的態(tài)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提高全民反詐意識、加強全民反詐教育才是反詐騙工作的長久治本之策。公安政務類新媒體提高全民反詐意識、做好反詐教育的工作任重道遠,在全媒體時代,各大新媒體平臺上的競爭龍爭虎戰(zhàn),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宣傳反詐工作當中如何做到脫穎而出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思考和不斷實踐的過程,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一些群眾因為反詐騙意識薄弱,正是由于媒體的反詐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夠好,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安政務類新媒體在開展反詐宣傳時不可故步自封或“作秀式宣傳”,一定要讓反詐宣傳工作落到實處、提高效率、產生實效。
責任編輯: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