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劉宇昆的“未來三部曲”主要講述了科技高度發(fā)達時代的三個家庭的三個生活故事,在這一時期,人類拋棄身體又嘗試回到身體。當全人類的意識都上傳到機器之后,面對局限、虛擬的數(shù)字世界,人類為了重返身體及地球開始探索新的方式。通過描寫故事中的主人公選擇保留或拋棄身體,劉宇昆不僅提出自己對科技與身體之間關系的看法,同時也引起讀者對該現(xiàn)象的思考。本文通過分析主人公所做的選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劉宇昆對科技與身體兩者關系的思考以及其對身體意義的重視。
[關鍵詞] 身體? 具身認知? 后人類社會
[中圖分類號] I106.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3-0041-04
與在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只能打扮自己的身體不同,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對身體進行修改、整形。身體成了一個應該進行加工、完成、完善的規(guī)劃[1]。張金鳳認為,這樣的身體其實失去了人的主體地位,而是淪為一個被任意支配的純粹的客體[2]。劉宇昆在其“未來三部曲”(《迦太基玫瑰》《奇點遺民》《世外桃源》)中對人類的身體在未來將如何發(fā)展做出大膽設想,在描述保留身體和拋棄身體的矛盾中,劉宇昆細致地寫出姐妹之間、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對身體的認知以及最后他們做出的選擇,反映出作者對科技與身體的關系的思考。
劉宇昆是著名的美籍華裔科幻小說作家與翻譯家,他從2002年起開始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他的短篇科幻小說《手中紙,心中愛》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認為科幻小說能夠使人們重新審視現(xiàn)有世界,能夠把人類作為整體來想象,想象他們怎么樣處理現(xiàn)實問題,怎么樣處理人類終極問題[3]?!拔磥砣壳敝v述的是親人在面對先進科技時,如何對自己的身體做出選擇的故事。肖薇認為,這三個故事所描述的人類所經(jīng)歷的從去身化到具身化的過程,可以被看作處于后人類時代的人們對身體的焦慮和生命價值的反思[4]。彭超則通過分析小說中身體與意識、身體與技術之間關系揭示出作者對身體未來發(fā)展形式做出思考[5]。本文將用身體相關理論來分析作者在“未來三部曲”中對科技與身體之間關系的思考,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對身體作為人類生存方式的重視。
一、身體理論
法國現(xiàn)象學家梅洛-龐蒂的身體思想與身心二元對立的思想不同?!吨X現(xiàn)象學》中,他提出身體與意識不可分離的觀點,認為人類通過身體在世界存在,用身體來感知世界,并與其建立起聯(lián)系。他認為,一個物體的各種感覺“屬性”共同構成了同一個物體,就像人的視覺、觸覺以及其他所有感官共同構成了人的身體的各種能力[6]。由身體收集的感覺材料或物體特征是一個器官詢問而物體回答的過程,因此,人們在適當?shù)臅r候看向它時便能理解其意義。通過身體與物體之間的結合,世界能被人所感知,身體是人們認識世界萬物的重要工具。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身體的部分器官可以被替換。美國后現(xiàn)代文學批評家、后人類主義理論家凱瑟琳·海勒在訪談中曾總結出關于后人類時代的特征,其一,看重信息化的數(shù)據(jù),輕視物質性的實例,認為由生物基質形成的身體是歷史的偶然而非生命的必然;其二,意識和心智被認為并非人類專屬的天賦;其三,認為身體與機器的對立并不可靠,人的身體是人類要學會操控的工具,而機器是人手的延伸,人類利用假體來擴展或代替身體也是身體的機器化;其四,身體性的存在(人類)與計算機仿真之間、人機關系結構與生物組織之間、機器人科技與人類目標之間,并沒有本質的不同或者絕對的界限[7]。在此背景下,身體的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引起學者的重視,“心智之所以從根本上是具象的,并非僅僅因為心智的所有過程必須以神經(jīng)活動為基礎,而是因為我們的知覺和運動系統(tǒng)在概念形成和理性推理中扮演了一種基礎性的角色”[8],在身體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互動時,人的大腦和神經(jīng)活動會形成特殊的感受,所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自己的身體。梅洛-龐蒂在書中也間接說明了身體具有認知功能,如身體的感知、對他人處境的理解等。
“未來三部曲”中,主人公先在現(xiàn)實世界拋棄了身體,再把意識上傳至機器之中,之后又企圖探索新的現(xiàn)實世界,想要意識重回身體中。本文從身體的視角分析該作品,以期理解作者對身體與科技兩者關系的思考。
二、“未來三部曲”中的身體分析
作者寫出三個不同故事的不同主人公的“身體觀”,寫出了自己的思考。本文將分析身體在這三個故事中的體現(xiàn)。
1.身心合一的身體:重要的生存工具
身心合一的身體是人們在世界上生存的重要工具。在梅洛-龐蒂看來,意識和身體二者是不可剝離的,身心合一的身體是所有的起源,而意識只是一種高級現(xiàn)象的某種物質的理解[6]?!跺忍倒濉分?,人類開始嘗試拋棄身體,以意識的形式存在。小說中,兩姐妹對身體做出不同的選擇,通過這種對比,身心合一的身體作為生存工具的重要性更好地被劉宇昆凸顯出來。
《迦太基玫瑰》中的姐姐堅持認為身體比意識更明白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她拒絕一切人工智能設備,因為她堅信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生活下去,而不是依靠人工智能來告訴自己如何生活。小說中,喬納森蘋果是姐姐制作甜品時最常用的食材,因為其口味過酸,所以每一次吃這種蘋果的時候都需要“動用你的全身”[9],從頭到腳,蘋果的滋味在身體的每個細胞中相互傳遞,“吃下一個喬納森蘋果你才有種活著的感覺”[9]。小說中多次表達姐姐對喬納森蘋果的喜愛。身體通過各種感受器官與物體的相互交流,把物體的特質告訴主體,所以主體不僅從身體的反饋獲得對物體的認知,還有對自己的認知。伴隨著對周圍事物的熟悉度不斷增加,姐姐認為“房子、山丘、影子和蘋果的味道成為她身體的一部分”[9]。她知道影子在臥室里是怎么移動的,家里樓梯發(fā)出咯吱聲就說明有人在走動,山丘的蘋果林會在成熟的時候飄來香味。姐姐依靠自己身體的感覺方式、運動體驗形成了對世界的認知。所以,身體作為人們重要的生存工具,通過不斷與外界事物交流,豐富了人們的體驗,人類才能更理解生命的意義。
妹妹對身體的態(tài)度則與姐姐相反,她在旅游途中遭受過陌生男子的性侵,強壯的父親因突發(fā)血栓而去世,這些事情使妹妹認識到“身體薄弱而又有缺陷,總是會背叛你”[9]。為了擺脫身體的缺陷和脆弱,她參與公司所設計的“命運”計劃,拋棄自己身體,依靠一種叫增強神經(jīng)識別的毀壞性電磁掃描的技術,把大腦的每一層神經(jīng)元都記錄在芯片里,之后把意識上傳到芯片。如果成功的話,妹妹從此能夠不受身體的束縛,依靠芯片以及記錄的數(shù)據(jù)和相關信息,就能在網(wǎng)絡中“活著”。然而實驗失敗了,妹妹的電子生命模型在網(wǎng)絡生存不到五秒鐘就崩潰了,由于失去身體和感官反饋,妹妹在沒有盡頭的黑暗中,保持漫長的主觀時間,最后思維或者意識也隨之崩潰。缺少身體這一物質基礎,人們僅依靠思維或意識難以生存。
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背景下,劉宇昆對于身體能否繼續(xù)成為人類生存的工具這一問題向讀者們提供了兩種選擇,一種是因為身體是人類重要的生存工具而保留身體;另一種是因為身體的缺陷和脆弱而拋棄自己身體,他用這兩種選擇以及其引出的結果引發(fā)讀者思考和關注科技與身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小說最后,劉宇昆再次描寫姐姐吃喬納森蘋果的場景,表達了他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即身心合一的身體是人類重要的生存工具。
2.后人類社會過渡時期的身體選擇
《奇點遺民》講述了在人類社會向后人類社會的過渡時期里,身體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盡管如此,許多人還是選擇保留自己的身體。小說中,主人公身邊的所有親人(除了其妻子)都選擇上傳自己意識而拋下身體,在阻止失敗后,主人公和妻子選擇繼續(xù)保留身體生活。
在一個資源匱乏、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時代,大部分人會選擇將自己的身體數(shù)字化,以實現(xiàn)長生不老,而主人公受母親觀點影響,一直堅持與大多數(shù)人相反的觀點,他保留真實的身體,是因為他相信生命的真諦在于艱難生活中的那種真實,人與人之間盡管無法完全理解卻又對親密情感的不斷追求,以及肉體遭受的苦痛折磨[10]。而生活在機器里的“人類”因為失去身體及真實物質世界而無法實現(xiàn)這些豐富的體驗。梅洛-龐蒂在談及感知時就提出感官在向物體敞開時,它們之間就建立了聯(lián)系,物體的形狀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著某種關系,它在向視覺說出真相的同時,也向身體的所有器官說出真相[6]。身體的所有器官,包含身體本身,都在相互傳遞著外界傳來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通過身體,主體才能體驗到真實的世界以及身體所受的苦痛。除此之外,梅洛-龐蒂談及了主體與他人關系,他提出主體因知道他人身體的存在,并且通過語言和對他人身體行為的理解,他人能與主體產(chǎn)生聯(lián)系,互通想法[6]。因此,主體在了解他人處境之時能夠迅速找到自己熟悉的應對方式來解決,感受到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從而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人類因為有身體,才能認知世界萬物,與身邊其他人產(chǎn)生情感聯(lián)系,理解生命的真諦。雖然故事的結局是主人公沒能成功阻止女兒上傳自己的意識,這是面對環(huán)境持續(xù)惡劣、生存資源不斷減少、人類及其后代難以生存的境況的無奈之選。選擇將自己意識上傳是一種逃避解決惡劣環(huán)境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決環(huán)境問題。即使在后人類過渡時期,劉宇昆還是想向讀者傳遞這種觀點:他希望人們能保留自己的身體并與他人身體產(chǎn)生聯(lián)系,用“死亡來度量生命的意義”[10]。
3.去身化身體的未來:回到身體
在后人類世界里,所謂的去身化就是真實的人類身體被符碼、信息、數(shù)據(jù)等取代,轉而與計算機、網(wǎng)絡結合在一起[4]?!镀纥c遺民》中,人類社會開啟拋下身體僅憑借意識在機器中生活這一過程,最后,人們選擇上傳意識或自然死去,全人類將以數(shù)字化的形態(tài)生活在機器世界中。
《世外桃源》的故事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它講述了一個自出生以來就居住在機器里的小女孩芮妮及其父母的故事。三千億人生活在地球冰原上的一個黑色方塊狀的數(shù)據(jù)中心,這個數(shù)據(jù)中心由高溫的硅和碳制成的,既能抗嚴寒,還能利用冷空氣降溫,在這里生活的每個人的意識都是由高速流動的大量電子組成的,作者在描寫他們的對話時,會省去常見的標點符號,用“在思維上”或者“心想”等詞語來提示讀者他們沒有身體。芮妮是八位父母拿出自己的部分意識進行修改后再結合,最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她的朋友莎拉則是由十六位父母的意識修改并結合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類產(chǎn)生后代的方式在其描寫的后人類社會中變成了算法的組合。在后人類的世界里,數(shù)字人類依舊像之前一樣生活、工作和學習,他們也有兄弟姐妹。芮妮與父母相見時,父母將圖像投影在臥室里,沒有身體的他們通過影像進行交流,把簡單的擁抱變得復雜化,母親與芮妮的擁抱是把二者的算法交織在一起,兩個人統(tǒng)一好時間,并查詢相同的信號,擁抱才能進行。
為了人類的未來發(fā)展,數(shù)字人類依然在不斷探索合適人類生活星球,希望人們能回到身體中,回到地面上。在準備這次無法返回的探索時,身為科學家的母親挺身而出,自愿執(zhí)行任務。因為她認為“純粹的數(shù)學之美和想象空間里的景象非常奇妙,但它們不真實。我們憑借虛擬的存在,獲得了永生的能力,卻喪失了人性。我們轉向內在,變得自鳴得意,卻忘了星星和外面的世界”[11]。當后人類都以數(shù)字的形式生存在機器之中時,后人類的認知也會因為環(huán)境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在虛擬現(xiàn)實中,原本身體特有的具身認知的特點在人們拋下身體后就消失了,人們唯有轉向虛擬的數(shù)字世界,認識由數(shù)字打造的“世間萬物”。
由于出生在數(shù)字世界里,芮妮無法理解母親對真實世界的熱愛。每次聽母親講述童年回憶時,芮妮的反應是:“我都能想象出她被困在肉體中的局限與艱難?!盵11]在她得知母親因為實驗困在機器人的身體里無法返回時,她發(fā)出質問:“真實世界區(qū)區(qū)一顆三維行星能有什么與之相比呢?”[11]“之”是指他們所處的數(shù)字世界,而母親則用行動來回答,在僅剩的日子里,母親選擇帶著芮妮一起搭載專門的飛行器再次返回地球,讓她感受真實世界。通過這次旅程,芮妮感受到了化身實體的有趣,她有了與眾不同的重力體驗,看到了被明艷的色彩裝扮的自然世界和壯觀的克萊斯勒大廈。去過真實世界的芮妮仿佛重新?lián)碛辛松眢w一樣,用身體知覺認識這個她從出生以來就未見過的世界,她發(fā)出感嘆:“在真實世界飛行的感覺好極了,在虛擬的n維空間里漫游根本無法與之比擬。”[11]身體對真實世界的反饋是芮妮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她一直在數(shù)字世界中學習由數(shù)字打造的模型以及虛擬投影。梅洛-龐蒂曾提出:“可感世界在它本質意義與結構方面比思想世界更為‘古老,因為可感世界是可見的,而且相對持續(xù),而思想世界是不可見的,包含有裂隙,初看是一個整體,但只有在受到可感世界標準結構的支撐時才有它的真實性?!盵6]
身體與真實世界的關系是相互的,二者不可分離。梅洛-龐蒂認為:“我的身體可見又可動,它屬于事物之列,它是事物中的一個,它被置于世界的結構之中,它的內聚力就是一件事物的內聚力。然而,由于身體在看和在活動,它便讓事物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事物成了身體本身的一個附件或者一種延長,事物就鑲嵌在它的肌體上面,構成它的豐滿性的一部分,世界也是由身體的材料本身來做成的?!盵6]沒有身體,人們也就無法感受真實世界。同樣,沒有真實世界,身體也無法存在及發(fā)揮作用。因此,失去身體和物質世界的后人類無法在電子高速轉動構成、無機物硅和碳組成的數(shù)字世界中體驗到真實世界。
借用母親的例子以及芮妮對真實世界的態(tài)度改變,劉宇昆揭示出在完全去身化的社會中,后人類為了謀求發(fā)展還是會回到身體,回到真實世界之中,三維世界才是他們眼中的“世外桃源”[12]。
三、結語
“未來三部曲”站在當前的科技發(fā)展狀況,對未來發(fā)展做出大膽的預想。通過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劉宇昆對科技高速發(fā)展后人類身體未來的變化做出大膽的設想,為讀者呈現(xiàn)身體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真實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他對人們?yōu)榱俗非罄硐氲纳疃眉夹g拋棄身體這種做法的質疑。通過文學的形式,劉宇昆把科技與身體之間難以察覺的聯(lián)系呈現(xiàn)給讀者,并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引發(fā)人們對身體和科技關系發(fā)展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陶東風.消費文化中的身體美學[J].創(chuàng)作評譚,2004(2).
[2] 張金鳳.身體[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
[3] 盧楚函.劉宇昆,寫溫柔的科幻小說[J].青年文學家,2016(19).
[4] 肖薇.從去身化到具身化的反思——劉宇昆科幻小說“未來三部曲”中的現(xiàn)實主義與反烏托邦[J].廣西社會科學,2019(3).
[5] 彭超.劉宇昆科幻小說“未來三部曲”中的身體想象[J].文化研究,2022(1)
[6] 梅洛-龐蒂.知覺現(xiàn)象學.[M].姜志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7] 凱瑟琳·海勒,劉宇清.科幻電影與后人類思潮——凱瑟琳·海勒訪談[J].電影藝術,2018(1).
[8] Anderson M L.Embodied cognition:A field guide[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3(1).
[9] 劉宇昆.迦太基玫瑰(未來三部曲 1)[M]//奇點遺民.耿輝,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0] 劉宇昆.奇點遺民(未來三部曲 2)[M]//奇點遺民.耿輝,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1] 劉宇昆.世外桃源(未來三部曲 3)[M]//奇點遺民.耿輝,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2] 侯靜雅.劉宇昆短篇科幻小說科技倫理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2.
(特約編輯 劉夢瑤)
作者簡介:高舒婷,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