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苗苗 張敏
東風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 鄭純楷
7月16日,武漢,驕陽似火,熱浪襲人。千余人齊聚的武漢體育中心,一片沸騰。在這里,東風本田低調慶祝了自己20歲的生日。
過去的20年,東風本田從1個工廠到4個整車工廠,產品線從1款車型擴充到12款車型,從首個客戶到如今突破750萬客戶……不斷擁抱時代變革,引領創(chuàng)新未來。
站在20周年全新歷史起點,東風本田面向更長遠的未來--2030年,發(fā)起了新的夢想挑戰(zhàn)。
以“千萬家”的喜悅為愿景,這個充滿品牌辨識度而又低調穩(wěn)進的汽車企業(yè)發(fā)布了“變革·新生·創(chuàng)未來”的戰(zhàn)略宣言,全力推進向“價值創(chuàng)造型企業(yè)”轉型。
不知道是不是互相影響的關系,東風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鄭純楷與其管理的企業(yè)很相似,秉持低調風格,但氣質獨特。不管企業(yè)的成就如何,他總是將自己置于挑戰(zhàn)者的地位。
借東風本田20周年,發(fā)布“2030創(chuàng)未來戰(zhàn)略”的契機,《汽車人》專訪了鄭純楷。
接受采訪時,鄭純楷正襟危坐,腰背挺直。在一個小時的談話中,他一直如此,好像從不曾放松一樣。這與他數年如一日兢兢業(yè)業(yè)管理企業(yè)的風格一致。
這位有著濃厚技術背景的管理者,思路清晰,客觀坦誠。在他看來,放低姿態(tài),有利于發(fā)力上攻;而“坐江山”、“保座次”的心態(tài),不利于此。這可能和很多企業(yè)高管提出的“保持饑餓感”有相似的思路。
采訪中,鄭純楷坦言,東風本田從一出生,就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沒有夢想和韌勁,這家企業(yè)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上世紀90年代東風和本田就有意合資,但直到1998年,雙方才有機會建立一個發(fā)動機公司,走到一起。中間的波折他沒有講,只是提到2003年在武漢經開區(qū)成立的時候,東風本田的名字后面還有一個括號--(武漢)。因為國家政策的核準還是比較難的,湖北省先審核,然后才在國家核準。拿到CR-V “出生證”(產品目錄),是在這個車型下線之前兩天。
鄭純楷沒有去假設,拿不到(出生證)怎么辦。東風本田的基因里面,總寄望最好,但做壞的準備,用他的話說就是:“懷揣夢想,時刻要有保持那樣的一種挑戰(zhàn)精神,然后不斷去做出我們最大的努力(這樣才能爭取到好的可能)。”
正是這種“挑戰(zhàn)者”精神,支撐東風本田做大事業(yè)。正如鄭純楷所言:“成長的路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我們始終堅持著獨屬于東風本田的挑戰(zhàn)精神,匯聚了央企東風和技術本田的優(yōu)秀基因,克服重重危機,在無比‘內卷’的汽車行業(yè)中,蹚出一條‘小步快跑,敢為人先’的快速發(fā)展之路,創(chuàng)造出備受行業(yè)認可的‘東風本田模式’?!?/p>
鄭純楷在2018年就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經理。他表示,這幾年就沒消停過,企業(yè)一直在經受考驗。但正是這些困難讓東風本田對市場心生敬畏,保持清醒與危機意識。
當年1月上任伊始,本田“機油門”便迎面給他來了個“下馬威”,而且波及到的車型恰恰是東本的支柱型產品--CR-V和思域。2019年“機油門”剛剛平息,又遭遇了行業(yè)普遍面臨的國Ⅴ國Ⅵ切換。
2020年,眾所周知,一場突如襲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武漢乃至全國人民的生活節(jié)奏,身處疫情暴風眼的東風本田,工廠一度“停工停擺”長達近百天。
在停產與復工、有員工感染需要救治、維持正常生產秩序和進行社會義務救助的巨大矛盾面前,東風本田這家企業(yè)的所有員工表現都是現象級的。
在全球重大事件面前,東風本田近乎完美地同時做到了以上這一切。在做好員工心理和技術上防疫措施的同時,組織好生產和供應鏈。當年,雖然耽誤了一兩個月的生產,但東本整體的銷量不僅沒有出現大的起伏和下滑,反而是穩(wěn)中有進螺旋上升,仍然生產了85萬輛車。東風本田的品牌,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同。
鄭純楷舉了個例子,他說當時醫(yī)院缺乏防護服,而東風本田的勞保庫存里有防護服,他們毫不猶豫地全捐了,鄭純楷下令說將“倉庫搬空”也要支持醫(yī)院運營。
對供應商和經銷商,東風本田也堅持用自己的采購渠道和儲備,無償代購和捐贈防疫用品。鄭純楷表示,不僅自己做到防疫,也要帶動全價值鏈都做到。
關關難過關關過。在重大考驗面前,鄭純楷認為,東風本田的企業(yè)文化和企業(yè)精神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讓我們渡過了難關”,他說,這種挑戰(zhàn)鍛煉了自己和整個體系處理問題的能力,接下來能夠去挑戰(zhàn)更難的事情?!斑@也是一種幸運。如果完全是一帆風順,那就沒有太多意思了。”
考驗無處不在,這幾年的業(yè)內新能源的發(fā)展,對企業(yè)的運營來說,也是“世紀大考”。如何看待這一歷史性的行業(yè)變化?
《中國汽車界》社長兼總編輯李苗苗 采訪東風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 鄭純楷
鄭純楷提供了自己的思路。他表示,從客戶消費觀的角度,什么才是新能源,或者說什么樣的新能源才是客戶需要的?遠不止是動力方案的變化,重要的是,新能源車在作為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之上,給客戶提供了新價值,包括智能化、聯(lián)網化帶來的便利和娛樂,以及信息密度和流量的提升。車作為信息載體,作為人類生活的泛在工具,這是客戶想要的東西。
鄭純楷坦言:“事實教育我們,我們準備的還是不夠充分。對客戶洞察沒有那么好。電動車不只是用電機一體就可以了?!?/p>
就連客戶關系,傳統(tǒng)方式的觸點未免太少。如果主機廠想和客戶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為其提供服務,做更深入的信息溝通,就必須運用數字化的手段改造自己,建立數字化的通道。
鄭純楷說,東風本田現在更積極地運用資源,更積極投入新能源的競逐。
東風本田在二十周年主題活動上發(fā)布了“創(chuàng)未來 2030新戰(zhàn)略”:2025年前電動化比例達到50%以上,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車,2030年前累計推出10款以上純電車型。
戰(zhàn)略不僅標注了一系列目標,更指引了運營方向。重要的是,東風本田有充分的手段實現目標。
東風本田將以e:NS、e:HEV/e:PHEV強電智混,以及全新自主品牌的產品矩陣,重塑品牌。目前,東風本田在新車型上已經普遍搭載Honda SENSING、Honda CONNECT等智能化技術,這些新技術將實現更普遍的部署。
與自主激進相比,合資品牌電動化領域步伐整體遲疑。東風本田是未來幾年內放棄燃油車產品的合資企業(yè)的少數派。自鄭純楷接手東風本田以來,已經打造了HEV、PHEV、EV等多款產品。
特別是EV系列品牌“e:NS”,有全新智能純電架構,并能提供不同的驅動方式(AWD和RWD兩個版本)?!癳:NS”系列推出e:NS1之后,將快速擴張陣容,e:NS2將在2024年春季上市,2024年下半年,e:NS品牌的第三款車型“e:N SUV序”也將投放市場。
不過,鄭純楷表示,東風本田一向善于用合理的資源成本,高效率地滿足客戶需求。這也是東風本田一貫的經營風格。
東風本田一工廠初期設計年產量只有3萬輛,這是摸著石頭過河。到了2016年,銷量60萬輛,此時東風本田有兩個工廠,合計設計年產能48萬輛,產能利用率達到120%以上。而2020年銷量85萬輛,三個工廠產能不到77萬輛,產能利用率仍然接近120%。
東風本田將滾動式發(fā)展、以小搏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業(yè)內對手紛紛大肆擴張產能,如今遭遇市場氛圍不利,就能看出東風本田的長遠眼光,即重視發(fā)展質量,超過對體量的追求。
但是,對于2022年簽訂協(xié)議、2024年投產的新能源第四工廠,設計年產能為12萬輛。相對于以往的節(jié)奏,這一次算是超前布置。東風本田對于新能源的投入,有了一些風格上的變化,也表明“2030戰(zhàn)略”是認真的。
面對未來,東風本田將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tǒng)制造型企業(yè)”,轉型為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chuàng)造型企業(yè)”,圍繞“領先的理念、獨特的價值觀、超凡的體驗”等方面,實現企業(yè)價值最大化。
對于如何給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鄭純楷表示,如果只是堆資源,但不是客戶預期的方向,也歸于無效。而用戶價值,雖然最終是由用戶來評判的,但是必須先由企業(yè)發(fā)起。這個時候,難免會有試錯,高投入、低效率是不可取的。
與信息基礎建設同步,東風本田的軟件,無論服務流程,還是店端能力、企業(yè)能力,都為了給客戶創(chuàng)造信息價值和服務價值。東風本田致力于用數字化手段去同時服務千萬個客戶。這就是為什么,東風本田在二十周年活動中提出的愿景為“千萬家的喜悅”。
通過客戶服務,來讓企業(yè)的收益增長,鄭純楷這幾年都在努力建立這一閉環(huán)。
在采訪中,鄭純楷也透露了旗下雙品牌布局的構想。主打純電車型的自主品牌,將在年內推出。雙軌并行,并非是內部賽馬,而是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
至此,東風Honda 形成兩條新能源產品路線:一條是強電智混(e:PHEV+e:HEV);另一條是純電(e:NS+全新自主品牌)。前者經歷了市場檢驗,而后者的組合,在明年才能看到端倪。東風Honda的大場面正在徐徐展開。
很多合資公司里面,都將“合資自主”作為副品牌或者低端品牌來運作。鄭純楷認為這條路是行不通的,不能長久。東風本田將做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從技術資源和生產資源上,東風本田將做出重要支持,包括平臺技術、電子架構等,也從東風集團獲得一定的支持。
而年輕人喜歡,則意味著品牌戰(zhàn)略和產品戰(zhàn)略將相對激進。不僅會上一些“激進化”的裝備,更講究性價比,也會在產品設計上更具前瞻性,包括但不限于造型元素。這本身依賴于東風本田挑戰(zhàn)精神的支撐。
在迄今為止的職業(yè)生涯當中,鄭純楷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每一個點都踩得很正。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動力畢業(yè)后,在東風康明斯工作了11年。他很謙虛地表示,在做技術的同時,也接觸了一些管理經驗與技術結合的思路,學習了如何做技術管理。
隨后他在東風本田發(fā)動機公司、東風乘用車公司從事管理工作,就是在這個階段,“心態(tài)稍微成熟了一些”,從實踐上實現了挑戰(zhàn)一個項目,并將其完整地做下來。
這兩段職業(yè)生涯對其以后的經歷,有很大幫助。從發(fā)動機過渡到整車,鄭純楷也從技術管理變成了多面手的角色。在這個階段,他完成了從發(fā)動機專家到企業(yè)管理者的轉變,讓他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去解決困難和挑戰(zhàn),才是管理者存在的價值。只要直視挑戰(zhàn),做命運的挑戰(zhàn)者,就有可能收獲好的結果。
當前正是全球汽車產業(yè)百年巨變的關鍵轉折點,以傳統(tǒng)燃油車為產品主力的合資車企,無一不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處于“合資非豪華”區(qū)隔的東風本田,市場份額更是被急劇侵占,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東風本田必須堅決、主動、快速走出舒適區(qū),要用最短的時間進化出一個適應新時代的“新東風本田”。
伴隨著整個汽車工業(yè)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洗牌在所難免。鄭純楷著力解決的,不僅是當下的銷量突破,更是東風本田長久競爭力的問題。
他認為,汽車工業(yè)進入存量時代之后,管理者必須想得更遠一點,企業(yè)要做能力上的準備。這樣就可以更有余裕地應對挑戰(zhàn)。而電動化轉型,東風本田一定會與自己的全價值鏈伙伴一起,不僅要轉型成功,還要為行業(yè)樹立一種轉型模式。
“如果現在不去準備,到那個時候就措手不及,市場不會給你再來一次的機會。”鄭純楷直言,“市場永遠都不同情弱者,只有把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夠生存得更久。”
市場卷中更卷,對于企業(yè)管理者而言唯有更拼。處于企業(yè)發(fā)展關鍵節(jié)點,作為企業(yè)掌舵者,鄭純楷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他心里經常繃緊一根弦,不能因視野不夠前瞻或努力不夠,影響東風本田事業(yè)發(fā)展。也因此,他一直保持清醒的學習心態(tài),不敢須臾懈怠。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職一天,就要奮斗一天!”采訪至尾聲,鄭純楷擲地有聲地說。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決心迎接挑戰(zhàn),推動東風本田電動化轉型取得新成效,他和團隊都已經做好準備。